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8|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複製連結]


7d55bd2e5bb01c8ec492b359d662d6be.jpg
3487c405cf027f265444a5d4d2f7f403.png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征討荊州,劉備被迫逃走,因捨棄不下百姓,就帶上百姓轉移逃亡。扶老攜幼必然影響行軍速度,【三國志】對此記載: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裏……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中華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由此可見一斑。

6524af2cf28c062fadee1140820f4461.jpg

  在中國古代,『民』字主要指代沒有官職的庶民百姓,【說文解字】中說:『民,眾氓也』,『眾氓』通『眾萌』,意思是『一片萌發的小草』,象徵着民眾。【穀梁傳】中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四民』是對當時平民職業的基本分工。現代漢語中,民的概念不斷擴大,可被用來泛指人,現在我們常說的人民、民心等,都為此意。

3846af192f43cb94c6f33b2f7ce923c4.jpg

  中國文化中,以民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人民常常被比為載舟的水,喻為培養種子的土地,視為枝葉生長的根本。【大學】中說:『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在儒家看來,治國之道在於施行仁政,謀求民生福祉,使人民安居樂業,以爭取人民的擁護,這是孔子、孟子等先哲聖賢孜孜不倦遊說列國的『王道』。法家的大部分理念雖然不同於儒家,但以人為本的治國大道是相通的:商鞅變法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一是徙木立信,以制度的公信力取信於民;二是獎勵耕織,鼓勵墾荒,以凝聚民心;三是獎勵軍功,打破了貴族特權……『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足寒傷心,民寒傷國』,古往今來各家學說關於民本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闡明的是同樣的道理——『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

c17b77e6452b4902005dbf46a8b060d7.jpg

  片晷千年,尺宅萬裏,看似波譎雲詭的歷史變遷背後,總是透出民心向背的決定性作用:西周以殷為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開創了禮樂文明的繁盛;楚漢相爭,項羽因濫殺無辜、隨意分封而失民心失天下,劉邦則憑藉約法三章、獎懲分明而得民心得天下;西漢吸取秦朝的教訓,『與民休息』,崇儒學,奠定了大漢基業;唐代謹記隋亡之殤,魏徵更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勸諫唐太宗要以史為鑑、愛民如子,終成貞觀之治。歷史的發展進程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民心不可失。誰能時刻謹記『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親民、愛民、為民、利民、富民、安民,誰就能應對挑戰、抵禦風險、克服阻力、解決矛盾,厚植執政的政治基礎。

67695e71f96d848f3445dd47b1eaf46a.jpg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對今天執政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陳毅有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在96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正是由於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只要我們不忘初心,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516d91a132739ec74634f9b350147bf9.jpg

  民與國,相存相依;國與民,相輔相成。民富則國強,國強則民安,民心安即國之安。(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郝思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