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4|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知·通曉天地之道 深諳人世之理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1a5658a53ff5907c24a0025c3230f4e.jpg
2a56705a69585e6b9da7b68223f42ea2.png


d1a688e7d11666f797c20f4b03ce3b1f.jpg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生離死別最傷人心,而人生相交一二知己,最是快樂。從來相知可喜,方才遇見,便可說山說水,千言萬語,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929ce6507b9b4da162534cf24ee770e4.jpg

  相知,是彼此相交而能相互了解,知是了解懂得之意。懂得自己的人就是知音、就是知己。知音知己向來難求,因此古人有千里覓相知之言,縱在千里之外,也願意爲知音知己翻山涉水而來。所以中國傳統士人一直有著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信念,甘願爲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5063ee92f9eeca824e256c6a1f490aec.png

  而人之相知,貴乎知心。一旦知心,就算是只存在是歷史、書簡中的古人,也會與自己產生一種知音的聯動。司馬遷曾用『士爲知己者』來表達自己發憤著書的動力,他從古代經典之中,找尋到古人的意志,汲取到古人的精神,找到了共鳴,於是方有了極具主觀精神的【史記】,充滿著自己的人生喟嘆,磊落而多感慨。

cdabc06758bf8ed23c93338fbe932519.png

  知本義就是知道。小篆字形的知,從口從矢,【說文解字】言『詞也』,段玉裁的說法非常形象,他說因爲思維敏捷,說話說出口就非常快,就好像箭矢一般:『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其實思維的敏捷來源於對事物的了解,正是因爲懂得、熟識,才會脫口而出。

69fc79ef2b6584340c6dbfdbd66be986.png

  聞一言以貫萬物。古人的知道,最開始要廣博得多。通曉天地之道,深諳人世之理,是謂知道。天地之道,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還有更爲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老子筆下的道,充滿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際的運行軌道。而人世之理,是人生社會的道理。人生於世,從懵懵無知到獲得經驗得到知識,摸索出了很多的『道』,爲人之道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從政之道是清廉公正、爲國爲民……

8f88ea8ccb6a5aec3e6a27e6219df887.jpg

  所以其實知道,不僅僅是要了解天地運行的規律,更是要懂得人生社會的道理。真正的知,從來都不是超脫的,而是深入到人群之中的,並且一定是真理的,而且從來也不會脫離道德。蘇轍曾在信中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是知道,正是如此。一個人知道,是要在道德層面上有所收穫、有所行動。我們常說知足常樂、知止而行,這個知足、知止,其實就涉及到了道德層面,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不貪求,不妄動。因此古人早就說過,知足者富,而『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

27cd48988461a0736ed085701f6d136e.png

  如今的知道,意義已然簡化,但其原本所貫穿的內涵依然保留在這個詞中,其重要性絲毫未曾減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只有學習之後,才能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認識自己、認識外物,從而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尷尬境地。

ed034d30aa1a70ea69632cdc7c199b54.png

  人的一生,常常經歷著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對很多人來說,如果這世界上有什麼能讓人慾罷不能的東西,大概對未知的挑戰便是其中之一。遇見未知,挑戰未知,征服未知,領悟未知,從未知走向已知。這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廣博的學識,以及一定的悟性。或許悟性是天生的,但學識卻是後天習得的、知道的。假如我沒有過人的悟性,亦缺乏豐富的學識,那唯有我具備超出常人的勇氣,方才敢於去挑戰未知。

d77092f378c6abfac13a7946a4379279.jpg

  如果說知有兩個層面,那麼一是謂知道,不斷去獲取知識去挑戰未知;一是謂知足、知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若能做到兩個層面的知,可以說得上是智者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