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晉國大夫陽處父出使魏國,路過一家客店。店主看見陽處父相貌堂堂、舉止不凡,便決定離家追隨他。沒過幾天,店主卻折返回家,妻子十分不解,店主說:『他看上去一表人才,但一路上東拉西扯、不知所云,我看他沒什麼學問,怕跟着他學不到東西,反而遭來禍害。』一年後,陽處父果然被殺了。這就是成語『華而不實』的故事。 小篆中,『實』字從宀從貫,『宀』象徵房子,『貫』是用繩子穿捆貨幣,也可表錢的數量。『實』的字形表示珍寶財物裝滿了整個屋子,自然是富裕人家。【說文解字】中說:『實,富也』,清代段玉裁註:『以貨物充於屋下,是為實』,『實』字本義就是富足、殷實。又由於『實』是指財物充滿了屋子,所以還衍生出『充實、充滿』的義項,如『倉廩實而知禮節』,糧倉裝滿了,人們解決溫飽問題後,就開始有了諸如禮儀等更高的追求。 『實』字描繪了財物充滿房間的場景,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富裕,所以又引申出實際、真實的含義。有實,就會有虛,【韓非子·主道】說『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二者相輔相成。虛實之間有許多學問,例如,在文藝創作中,有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虛實結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無畫的地方也能含有美妙的境界;有時『充實之謂美』,但凡名篇佳作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只有內在充實,外在才更顯魅力。 就為人而言,不虛心不知事,不實心不成事,我們需要謙虛謹慎,但更需要誠實、篤實、務實。【論語·子罕】中,孔子曾說:『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秀是吐穗開花的意思,莊稼只長苗而不開花的有,只開花而不結果的也有,也就是『秀而不實』、『華而不實』。從古至今,循名責實是金玉良言,『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說實在話、辦實在事、做實在人,就沒有不被信服的道理。 實除了是做人之本,也是謀事之基、創業之根。魏晉時期,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貴族名士崇尚無關國計民生的清談,影響了一代風氣,被王羲之斥為 『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到了唐代,太宗李世民推動主修【晉書】,花了很大的篇幅來總結魏晉沒落的原因,以吸取經驗教訓。【晉書·儒林傳序】中稱:『有晉始自中朝,迄於江左,莫不崇飾華競,祖述玄虛,……遂使憲章弛廢,名教頹毀,五胡乘間而競逐,二京繼踵以淪胥。運極道消,可為長嘆息者矣。』清談活動使得崇尚『風節』的漢代精神不再,魏晉朝廷無『清遠有禮之臣』,這正是一種亡國之兆。魯迅先生在評價魏晉時代社會風氣時亦說:『許多人只會無端的空談和飲酒,無力辦事,也就影響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計」,毫無實際了』,至今都讓人警醒。 歷史中蘊藏着立足現實、邁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歷來注重向歷史學習、向實踐學習,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認為『事業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新中國的紅色山河,是無數革命先輩一槍一彈、一城一池打下來的;社會主義的宏偉大廈,也是無數勞動者一鍬一鏟、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從『辦事不吭聲』的老實人張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幹部焦裕祿,再到『退休福不享,栽樹二十年』的『草鞋書記』楊善洲,正是因為一代代人的埋頭實幹、苦幹,我們才能看到幾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才會離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此之近。 歲月隨着四時交替而輪轉,春天的耕種,就有了秋天的收穫。或許『春華秋實』也是人生的縮影——少小時的勤奮努力,才有長大後的果實纍纍。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把實作為一種品質去追求,作為一種境界去修養,作為一種責任去承擔,始終堅持埋頭苦幹、踏實肯干,理想自然就能變為現實。(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郝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