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5|回覆: 0

褚斌傑·堅持中國文學本位立場

[複製鏈接]
方銘 發表於 2017-11-24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先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形成基礎。褚斌傑先生一生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研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開拓者,在先秦兩漢文學史研究、中國古代文體研究、中國古代神話研究、【詩經】與楚辭研究等領域卓有建樹。在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他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長期堅持中國文學本位立場,繼承和發揚中國學術史傳統,致力於克服中國文學研究的西化傾向,努力恢復中國文學的全貌,同時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及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 壹 】

褚斌傑出身於中醫世家,曾就讀於齊魯大學,1950年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1952年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早在上大學之前,他就已是頗有文名的詩人,以楚子為筆名創作的詩歌,頗受稱讚。

雖然褚先生上大學的時候年齡很小,但在學術研究方面早已表現出過人的才華。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即著有【白居易評傳】,當時尚不滿20周歲。該書後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多次印行,如今也是白居易研究的重要參考書。1954年大學畢業後,他留校擔任游國恩先生的助教。

褚先生學術視野開闊,涉及領域包括文學、史學、哲學、美學、神話學等,而在文學研究領域,又貫通古今,博聞強識,堪稱百科全書式的學者。1953年至1956年,褚先生先後在【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等重要報刊發表有關【詩經】、屈原及楚辭、白居易【長恨歌】、李清照、【三國演義】、魯迅、美學等研究論文,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如【談三國演義】【白居易生平和創作】【李後主及其作品評價】【關於〖長恨歌〗的主題思想及其評價】【論李清照及其創作】等。其中,關於重視古代美學理論著作的觀點,體現了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學術前瞻性。1956年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神話】一書,後來被翻譯成英語、法語、日語、朝鮮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多種文字,由外文出版社、日本高松大學出版社等出版。

1958年,褚先生轉入中華書局工作,曾先後擔任哲學、文學編輯室編輯。他前後整理出版了多種古代歷史、哲學、文學著作,如參與標點二十四史,為各種古籍注本做責任編輯等,並撰有【『毋友不如己者』辯】【尚書引義前言】【周易外傳前言】等論文,其中關於【尚書】【周易】的這兩篇序文,對【尚書】【周易】的內容及王夫之【尚書引義】【周易外傳】在學術史和思想史上的意義有全面的論述。另外,【略論儒、儒學和儒教】一文,對儒、儒家、儒教的字義、形成、特質等問題有精闢論述,而由他主編的【儒家經典與中國文化】一書之序言【儒家經典的特質與構成】,對儒家經典的形成,『五經』與『十三經』的發展演變軌跡,有詳盡的考察。

1978年,褚先生重新回北京大學執教,並長期擔任中央電大中國古代文學(先秦秦漢文學)課程和中國古代文體概述課程的主講教師。他為人和善可親,特別注重培養人才、獎掖後進。褚先生1956級北大學生、已故著名唐詩研究專家彭慶生曾讚美恩師的道德文章讓弟子們深為敬佩。而褚先生卻說:『我哪有什麼道德文章呀,我只有四個字:與人為善。』

從20世紀50年代起至退休,褚先生培養了一大批學者,這些學者涵蓋老中青三代,遍布世界各地。彭慶生曾回憶說:『褚先生有學問,有才華,有名氣,有風度,更有人緣,唯獨沒有架子……在當年文史樓的走廊上,在圖書館、大飯廳和哲學樓外的馬路上,經常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圍着褚先生,親切地交談。褚先生爽朗的笑聲,極富感染力。』

【 貳 】

褚先生一生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研究。1955年,他作為游國恩先生的助教,開始給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級學生講授中國文學作品選,1978年重新回北京大學執教後,也一直在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史。因此,重視先秦兩漢文學史的學科建設,是褚先生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

1983年,褚先生的【中國文學史綱要(先秦、秦漢文學)】出版,此後,他又不斷對這本書加以修訂、補充。這本書因為內容豐富全面,又能提綱挈領,被認為是最適宜教學用的先秦兩漢文學史教材,所以多次再版,流傳頗廣。

【中國文學史綱要(先秦、秦漢文學)】有清晰的文學史發展線索、深入細緻的理論闡述、兼收並蓄的融合能力和不落窠臼的創新論點,並在生動活潑、典雅流暢的敘述語言外,還加入了大量注釋。全書結構嚴謹、重點突出、資料翔實,浸透着褚先生多年的研究心得:如在對先秦諸子散文和史傳散文的研究中,他揭示了『士』的階層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散文發達的聯繫;在對【詩經】風格的研究中,他把自然古樸的特點與【詩經】產生在周民族生活區域的地緣關係結合起來,認為這是北方民族緣於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形成的文化傳統和審美偏好,而這一點,在過去僅僅是在研究六朝樂府這個產生在兩個對立區域的民歌時才為大家所注意。褚先生還注重對中國古代文學所具有的悲劇意識和憂患意識的闡述,指出中國古代神話和楚辭皆具有悲劇主題,漢賦作家的憂患感是在炎漢極盛時寫出『勸百諷一』之作的根源。

20世紀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組織編寫十卷本的【中國文學史】,意圖在世紀交替之際,對20世紀的中國文學史書寫有一個集大成的總結。褚先生擔任主編的【先秦文學史】,是該套中國文學史的第一冊,199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近40萬字篇幅,到今天,也仍然被認為是最具權威性、內容最全面完整的先秦文學史著作。

【先秦文學史】以歷史主義的視野,克服中國文學史書寫中以西方近代文學觀念選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對象的弊端,研究視野不僅僅限於詩歌、小說、戲劇,對先秦時代存有的中國古代典籍進行了梳理,並對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忽視的著作如【穆天子傳】【逸周書】【公羊傳】【榖梁傳】【汲冢瑣語】【竹書紀年】【春秋事語】【戰國縱橫家書】,以及出土文獻、黃老帛書等著作都有涉及,體現出了鮮明的中國文學觀念本位的立場。如對宋玉賦的論述,吸收了最新出土文獻的研究成果,還原了宋玉在文學史上應有的歷史地位,充分體現了文學史把握學術前沿性的歷史使命,有很強的學術特點。

褚先生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開拓者,他從20世紀50年代初起即發表了大量有影響、並且引領學術研究風氣的論文,其中包含有對於先秦兩漢文學史中的許多重要問題的深入思考。這些論文後來多收入2004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古典新論】,如【秦代散文家李斯傳論】【論賦體的起源】【漢代詩歌的發展與流變】【司馬遷的史學與文學】【司馬遷的漫遊與史記的寫作】等。在【論賦體的起源】中,褚先生認為賦體雖然與詩騷有關,但是它的直接源頭卻應該是來自民間的『隱語』,這個觀點,對於我們了解賦文體與【詩經】【楚辭】的差異,並探尋其真正源頭,有指導意義。【宋玉〖高唐〗〖神女〗二賦的主旨與藝術探微】對【高唐賦】【神女賦】的寫作背景、主題,以及宋玉賦及其藝術特點和歷史地位,都有非常充分而詳細的考證和論述。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開始重視中國古代神話研究,而高教部公布的由蘇聯專家幫助完成的中國文學史教學大綱也把中國古代神話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褚先生的【中國古代神話】出版於1955年,該書指出了中國古代神話發生、發展的軌跡,並把古代神話分為自然神、英雄神、異人異物三類故事,其中異人異物一類故事,在中國古代通俗文學如筆記小說、章回小說中占有很大比重,褚先生的分類,為這種神話原型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在【古典新論】中,收有褚先生所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悲劇美和崇高美】一文,提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許多作品,具有悲劇美和崇高美,這個結論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古代神話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影響,無疑有參考價值。

褚先生在1978年後撰寫的許多文章,也都與先秦兩漢文學史密切相關,其中不少文章,正是為指導全國電大的中國文學史教學工作而寫,如【司馬遷的遊蹤與史記】【開浩蕩之奇言——談莊子〖逍遙遊〗】【〖李將軍列傳〗解析】【李斯傳】【從逍遙遊看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簡敘『風』『騷』傳統】【中國古代文學舉要】【說〖莊子〗寓言的特色】【漫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等文章,都從某一個方面,對先秦兩漢文學史的研究有推動作用。

褚先生還有部分著作,如【兩漢詩傳】【中國古代文學講義】【中國古代文學指要】【古代文學實用圖表】等,都是配合文學史,特別是先秦兩漢文學史的閱讀參考書,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叄 】

褚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非常重視對文體的把握,這是他研究的又一特點。作為20世紀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的奠基人,其代表性著作【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及【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增訂本)】,是當代關於中國古代文學形態學的第一部著作,是中國古代文體研究的標誌性研究成果。

【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增訂本)】對中國古代存在過的各種文體,如二言詩、四言詩、楚辭、賦、樂府詩、古體詩、駢體文、律詩、三言詩、六言詩、雜言詩、雜句詩、雜體詩、雜名體詩、唱和詩、聯句詩、集句詩、詞、曲、論說文、雜記文、序跋文、贈序文、書牘文、箴銘文、哀祭文、傳狀文、碑誌文、公牘文、筆記文、語錄文、八股文、連珠文等數十種重要文體進行了系統研究,原始以表末,從上古文體的發生說起,釋名章義,選文定篇,敷理舉統,在充分繼承昭明【文選】、劉勰【文心雕龍】等前賢有關文體分類成果的基礎上,以現代學術的精神,對中國古代文學形態進行了科學的分類,詳細探討了各種文體產生、發展、衰落的軌跡及其不同特點。如對賦文學、駢體文的起源及流別、特點和地位,以及近體詩的形成、中國散文的類別和流變等,都以大量的資料為依據,提出了許多有創見的看法。書中所涉及的諸多文體,自產生至今,甚至從沒有人進行過研究,更別說系統地研究了。褚先生的研究,不但選擇的文體有廣度,而且考辨源流有深度,對當代文體學研究,甚至幾千年來的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史,都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實際上,褚先生的許多論文,都有文體研究的影子,如1980年至1998年間發表的【中國文體史話】系列論文、【中國古代文體概觀】系列論文,以及【中國文體概述(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古代文體簡論——賦】【漢樂府民歌對詩體發展的貢獻】【五言詩的產生和興起】【論建安時代的辭賦觀與辭賦創作】【書牘源流淺談】【略述中國古代的筆記文】等,都立足於探討文體本身的產生、發展、演變規律,以及文體對文學創作的影響。這些文章,構成了褚先生中國古代文體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1年,褚先生還出版了【中國古代文體學】,該書的內容以【中國古代文體概論】為基礎。褚先生還撰有【中國古代文體辭典】,生前尚未刊印。他還計劃撰寫一部【中國古代文體概論】的續編,主要針對中國古代詩歌、小說等文體,並已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立項。可惜,褚先生忽然罹病,這些工作未及完成。

褚斌傑先生是20世紀重要的先秦兩漢文學史研究專家。他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長達50餘年,見證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全過程。2006年11月1日,褚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3周歲。2008年4月14日葬於北京鳳凰山陵園,墓碑後刻有他生前自撰的墓志銘:『他讀過文學,也學過哲學。寫過一些文章,評論過許多過往的名人,但進入晚年後思之,一直未弄清的是人生。他生活過,感動過,快樂過,悲痛過,感謝過,嫉恨過……反觀之,應該說自己已是個十分幸運的人了。那麼,也就可以足以自慰而安息了吧!』

作者:方銘,1964年生,甘肅慶陽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孔子與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屈原學會會長,【中國楚辭學】主編。主要從事先秦兩漢經學、諸子、辭賦研究。著有【戰國文學史】【戰國文學史論】【期待與墜落:秦漢文人心態史】【經典與傳統:先秦兩漢詩賦考論】【鑑古知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古典釋義】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