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7|回覆: 0

[時空整理公約] 南姓【古今千萬姓氏名人大全集】之中華南氏名人收錄

[複製鏈接]
譙皓中 發表於 2017-1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6d24c56e53f144008eb94ff58688828.jpg

b74675783e5153630923fabb5ba668da.jpg

【南氏宗譜】輯錄之【洪洞羊氏族譜序】

南氏溯源考鄭樵·【通志】以字為氏,衛人字。南氏,姬姓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為氏;或言周宣王南仲之後;又魯亦有南氏;又楚有子南氏,亦為南氏,是皆以字為氏者;或言晉高士,居隱於南鄉,因以為氏,此以鄉為氏者。【姓源韻譜】云:盤庚妃,姜氏,夢龍入懷,因孕十二月,而生手把南,字長荊州,因號南赤龍,此里巷之言也。望出汝南,又【姓源韻譜】云:亦改為宇文氏。同名異實南氏有三:衛公子郢,字子南,其後為南氏;又楚有子南氏,亦為南氏,並以字為氏者。晉有南氏,以鄉為氏。

南氏古今人名列傳


南仲:按【詩經·小雅·出車】王命南仲,往城於方。朱注:南仲,此時大將也。

南季:按【春秋】隱公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

南遺:按【左傳】襄公七年,南遺為費宰。叔仲、昭伯為隧正,欲善季氏而求媚於南遺,謂遺:『請城費,吾多與而役。』故季氏城費。

南蒯:按【春秋·臣傳】蒯,魯季氏費邑宰也,南遺之子。季平子立,而不禮於蒯,蒯以費叛。昭公十三年,叔弓圍費弗克,平子怒令:見費人,執之以為囚俘。冶區夫曰:『非也,若見費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為之令主,而供其乏困,費來如歸,南氏亡矣。』平子從之,費人叛,南氏蒯奔齊,侍酒於景公,公曰:『叛夫。』對曰:『臣欲張公室也。』卒於齊。

南文子:按【尚友錄】文子,衛人,為大夫。昔智伯欲伐衛,乃遺以野馬四、白璧一,衛君悅,群臣皆賀,獨文子有憂色。衛君曰:『舉國歡,而子有憂色何?』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也。』衛君以其言,告邊境,智伯果起兵,而襲衛至境而反。曰:『衛有賢人,先知吾謀也。』


南竭:按鄭樵·【通志】漢有南竭,為北平太守。

南季:按鄭樵·【通志】漢有南季,善算。

南觀:按鄭樵·【通志】王莽時,有南觀。  


後漢

南纂:按鄭樵·【通志】後漢有南纂,為平昌太守。

南韜:按鄭樵·【通志】後漢有南韜,為雍州刺史。  


南霽雲:按【唐書·許遠傳】南霽雲者,魏州頓丘人。少微賤,為人操舟。祿山反,巨野尉張沼起兵討賊,拔以為將。尚衡擊汴州賊李廷望,以為先鋒。遣至睢陽,與張巡計事,遂留巡所,巡固勸歸,不去。衡齎金帛迎,霽雲謝不受,乃事巡,巡厚加禮。始被圍,築台募萬死一生者,數日無敢應。俄有喑嗚而來者,乃霽雲也。巡對泣下,霽雲善騎射,見賊百步內,乃發無不應弦斃。子:承嗣。歷涪州刺史,劉辟叛,以無備,謫永州。

南承嗣:按【萬姓統譜】承嗣,頓丘人,霽雲之子。七歲授婺州別駕,歷施州刺史。柳宗元稱其:服忠思孝,無替負荷。轉涪州刺史。

南中:按【萬姓統譜】中,巴州人。攻詩,隱居平涼仙洞。

南伯逢:按【萬姓統譜】伯逢,唐人。


南楚:按【萬姓統譜】楚,登進士第。

南翥:按【萬姓統譜】翥,登進士第。

南得臣:按鄭樵·【通志】宣和,有南得臣,燕人。

南朝英:按【福州府志】朝英,字進之。閩縣人登幹道丙戌蕭國梁榜。

南若礪:按【福州府志】若礪,文舉,嘉定四年特奏名。

南叔:按【福州府志】叔,文舉,淳佑十年特奏名。


南黨:按【貴州通志】黨,平越人。永樂初,為征蠻總兵,領兵征苗,至十萬溪,力戰死,屍猶立不仆,王嶰苗見而神之,載屍歸葬,為立廟。

南昱:按【溫州府志】昱,字時方,樂清人。性嗜學,郡守何文淵,慎選郡掾,昱在選中,不悅曰:『吾方與聖賢對,安能為吏?』上書自陳極言儒吏之辨。何心奇之然,卒以。昱主庫籍讀書不輟,登正統壬戌進士,除大理左寺副,讞決精審,時稱:『明刑』,着有【宜齋稿】。

南釗:按【萬姓統譜】釗,字希古,渭南人。天順進士,生而岐嶷穎異,好讀書,家貧刻苦。歷河南右參政。

南鏜:按【萬姓統譜】鏜,字彥聲,商州人。成化進士,由吏部主事,歷左布政使,以忤逆瑾系詔獄,尋復職。告歸,雖貴顯如窮居,為文沖淡,說理不喜浮詞。

南漢:按【萬姓統譜】漢,字天章,渭南人,釗之次子。弘治甲子舉人,除長山教諭,遷國子監助教。廉靜敦慎,為司成石公所器重,升蘇州府通判,究心竭力以為之,積勞三年成疾,而卒。吳中士庶,莫不德而哀之。

南仝:按【山西通志】仝,洪洞人。弘治甲子舉人。聰慧勤學,博洽經史,嘗手錄【性理通鑑纂要】便覽。初授嘉興推官,清直不撓,多所平反,某以罪賄即還之,竟置以法,人服其節。升南京四川道御史,論劾不避權貴,豪強斂跡,稱鐵面御史,未竟厥施,卒於官。

南金:按【萬姓統譜】金,字楚重,渭南人。博學有文,由貢士授新野縣訓導,沉毅莊重,居無笑言,平生不近聲色,揚人善不言人過,在鄉在官,俱身為學者師。

南真:按【萬姓統譜】真,蕭縣人。早喪父,事母孝,母病終,真廬墓三年,寢苫枕塊,哀痛迫切,鄉人稱其孝。

南大吉:按【萬姓統譜】大吉,字元善,金子。正德辛未進士,歷紹興知府,幼穎敏知學。初以古文鳴世,入仕尚友講學,檢討日邃,為學者所欽。

南壽:按【畿輔通志】壽,滿城人。正德丁丑成進士,授刑部主事。武宗南幸,抗疏諫沮,廷杖幾死。壽不少怵。嘉靖初,升員外郎,尋擢守徽州府,蒞政不阿,見忤當道,歸居林下,慎交遊,寡言笑,素履質,實為鄉邑表。

南逢吉:按【萬姓統譜】逢吉,字元貞,渭南人。嘉靖戊戌進士,歷提學副使。

南軒:按【萬姓統譜】軒,字叔後,大吉子。嘉靖癸丑進士,歷文選司郎中,升副使。子:憲仲。萬曆甲戌進士。

南學仲:按【渭南縣誌】學仲,字子尚,軒子。生而氣清質秀,五六齡言論風生,受書輒解大義,十四摛文,即恥與時流伍,督學於鱗李公奇之,進為弟子員,予廩已,拔置正學書院,俾尚友三秦俊士,每試輒居人右,嘉靖辛酉舉鄉試。明年會試不第,隨易谷公縱觀金陵之勝,學益進。萬曆庚辰,凡六上春官,竟不第,投牒選人,授懷慶通判,主督賦稅兼理巡河,鹺法緝盜,至則定約束,前故習,已而郡無逋負,盜咸畏法遁,而鹺法河道一一稱典干焉。

南憲仲:按【渭南縣誌】憲仲,字子章,軒次子。生而體修才軼,稍長,即博習古文辭,工聲律。隆慶庚午,舉於鄉。萬曆甲戌,成進士,授棗強令,至即着親民近規,章程悉備,又條陳興革大者十事,見之施行。後以子居益貴,贈通奉大夫,山西布政,累贈奉政大夫,工部尚書,如子官。

南邦化:按【山西通志】邦化,安邑人。萬曆癸未進士,澄城知縣,歷刑部主事。

南兆:按【濮州志】兆,字吉甫。經魁,萬曆丁丑進士,北京戶部郎中。

南師仲:按【陝西通志】師仲,字子興,渭南人。逢吉孫,軒第三子也,萬曆乙未進士,讀中秘書,歷少司,成洗馬。己酉典試,留都,得人稱盛,歷晉少宗伯,旋拜南大宗伯。師仲質素,腰不滿圍,膈腹見腑臟而目精炯燦,神氣倍王,燃藜較錄,至夜分不倦。參見:南師仲,萬曆二十三年(1595)三甲進士;初在翰林院任職,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相貌清瘦,目光炯炯。氣量寬宏,性格坦率。長於古文,喜深夜寫作。『據稱此人奇瘦,腰不滿圍,隔着肚皮能見其腑藏 』工作常至通宵達旦。又能賞玩古物,與詩人梅國楨常有唱和。編輯有【王允寧文集】(王維楨)、【南憲仲集】、【劉東陵集】、【玄麓堂集】(五十卷)、【玄象山館詩草】等。天啟辛酉年編著成【增訂關中文獻志】。

南企仲:按【陝西通志】企仲,字伯雅,渭南人。知府大吉孫萬,歷中進士,授兵部武選,轉職方,復調吏部。秉公無私,升翰林院,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庚子,升太僕寺卿。神宗違和,下詔停礦稅釋,諫臣有司,不即奉行,抗疏言之,得嚴旨,削籍歸。天啟初,起為太常卿,升南京戶部侍郎,督理糧儲。崇禎元年,拜南京戶部尚書,移吏部尚書。癸未冬,李自成入關,不食而卒。

南居業:按【陝西通志】居業,字思誠,企仲長子。萬曆甲辰進士,與中秘選以員多抑之,遂不仕。天啟,改元以薦授禮部主事,遽告歸,不問家人產,亦不與人交,人以癲目之。李自成陷城,居業被害。

南居仁:按【陝西通志】居仁,字思敦,企仲次子。天啟壬戌進士,仕至祭酒,疏奏告示八款,又因豫州失守,士民半化為賊,復疏陳:慎選師儒,發明節義。上嘉納之。會上,臨雍釋奠,佐鬯成禮畢,升堂坐講諷切,上悅甚,賜文錦二襲,擢詹事,拜經筵日講。卒年六十,賜祭葬,贈禮部右侍郎。居仁,天性孝友,太宰以朝典肅家與兄儀部,奉庭訓唯謹,貧者藉以舉火緩急為周旋,人歸義焉,着有【遹修堂】集十卷。  

南居益:按【明外史·南居益傳】居益,字思受,渭南人。尚書企仲族子,師仲從子也。曾祖從吉與曾伯祖大吉皆進士,居益少勵操行,舉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三遷廣平知府,擢山西提學副使、雁門參政,歷按察使、左右布政使,並在山西。天啟二年,入為太僕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五年,遷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給事中黃承昊,論居益倚傍門戶,躐躋通顯,遂削籍去。崇禎元年,起戶部侍郎、總督倉場,畿輔戒嚴,居益在通州為城守,計甚備。會工部尚書張鳳翔坐軍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召居益代鳳翔。未幾,試炮而炸,兵部尚書梁廷棟劾郎中王守履失職下獄。居益疏救,帝以為徇私,削籍歸。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責南氏餉一百六十萬,企仲遇害,賊誘降居益及企仲子居業,皆不從,賊加炮烙二人,終不屈,絕食七日而死。 

南洙源:按【濮州志】洙源,字生魯,兆之曾孫。崇禎丁丑進士,湖廣布政使。

南山石:按【蘄水縣誌】山石,號柱中。性端方,好讀書。父邦奇病已不起,山石焚香祝天,割股以進父食之,而疾尋愈,更以壽終。

南續芳:按【陝西通志】續芳,渭南人。痛母失明,求醫禱神,心力並瘁,母目復明。從弟家貧,有二女具厚奩嫁之。里人有校姓,被誣於官,續芳出多金援之,不責償。


(增補)

南起鳳:河南新鄉人,順治六年己丑(公元1649年)三甲八十一名進士,任都查院觀政,修鎮湘樓,祀名宦祠。【湘潭經濟史略】記載:明末清初,天下大亂,先是農民起義,繼而清兵入關,湘潭罹兵禍50年,屢遭屠城,生民塗炭,城邑丘墟,白骨蔽野,極目蕭條,經濟社會發展因之遽然中。斷崇禎十六年(1643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張獻忠先後進入湖南,八月,張獻中部將孫可望擊敗明朝李參將於縣城,乘勝離潭,後,李以追查『投誠』者為名,株連殺戮兩縣無辜紳民甚多。崇禎十七年(1644年),湘潭大飢,明軍與義軍交戰,相互往來長、寶(邵陽)間,湘潭為交通孔道,幾乎無日不遭蹂躪,至『市無賈,田無農,衙無胥吏』。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為抗擊清兵南下,義軍與南明勢力奉何騰蛟為首領,開鎮湖南,聯合抗清。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聯軍潰敗,清兵攻取湘潭、湘鄉。第二年,鎮將馬進忠、牛萬才合眾數十萬,縱兵復喋血湘潭三月,殺男婦幾十萬,湘潭遭第一次大規模屠城。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清兵破湘潭,『以邑人多貳於聖朝』,下令血腥屠城,自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殺人無數,屍填溝壑,血染湘江,縣城倖存者不足百人,是為第二次大規模屠城。街衢生蒿萊,白骨遍城野,夜半風來,常有磷火閃爍,淒異之聲,如有萬千鬼哭。順治八年(1651年),湘鄉知縣南起鳳向偏沅巡撫俱陳明代仇怨加增始末,詳情轉奏核減墮糧,未准。其後,縣民奔走呼號,地方官反覆據實陳奏,墮糧問題始終懸而未解,僅以戰亂災荒獲得部分減免。【湖湘文庫】載其祀典名宦祠,主祭湘鄉名宦,元知州張思敬、明知縣吳顯、清知縣南起鳳等三十餘人,並錄其略歷。順治初,知縣南起鳳為民請命,因獲旨豁免糧賦,稍蘇積困,十一年(1652)乃率縣人重修鎮湘樓,此為第一次重修。【湘鄉縣誌】載:『鎮湘樓 在縣治東,亦城樓也。由大街直下,臨河岸,舊毀於兵。順治十一年,知縣南起鳳重建。』 知縣南起鳳對於捐田200畝準備歲飢賑濟之用的陳受堯,書『上湘保障』四字贈之(陳受堯,字君德,湘鄉人。明崇禎年間(1628—1644)以平天王寺土寇,功授麻陽守備,署鹽軍道。明亡,隱居不出,但對鄉里義舉仍然踴躍襄贊。)(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記載)

南一魁:陝西延安府膚施人。明副將,李自成陷陝西,一魁降,成為大順政權參將,尋棄之投鄂爾多斯部,其間阿濟格逐李自成至山西,一魁迎降,招撫延綏東路。當阿濟格從陝西北向進軍延安時,南一魁甘願為清軍效勞,同另一明軍降將楊鎮邦一道,在南擊延安時與滿、蒙、漢旗軍協同作戰,率兵殘酷地攻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隨定西安.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授寧夏總兵來京另用隸漢軍鑲紅旗/漢軍鑲紅旗。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右路總兵,順治四年都督同知.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三等輕車都尉.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正月,在進攻甘州城時總兵南一魁奪門入,張勇入城巷戰,賊夜遁,逐之至北山損失慘重。疊與孫可望戰於四川,李定國戰於廣西,逐桂王於雲南,遷左都督,經略前標總兵。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五月,經略軍前營制正式建立,有左、右、前、後提督四鎮與左、右兩蝦營及前、後、中三副將營共五營,稱為四鎮五營。四鎮為左標李本深、右標張勇、前標南一魁、後標胡茂禎;五營為左蝦營張大元、右蝦營馬鷂子、標前營王永祚、後營卜世龍、中營劉應志。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遷湖南衡州總兵(駐衡州)。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軍三路進攻貴州,羅托率軍於二月間到達湖南常德後,即會同經略洪承疇部左標提督李本深、右標提督張勇等部官兵一萬六千名進占辰州,另由偏沅巡撫袁廓宇領總兵李茹春、王平、南一魁、陳德等部官兵一萬一千名由寶慶進占武岡、新寧、城步、綏寧。五月,清方三路大軍已經實現了會師貴州的戰略目標,占領了包括貴陽在內的全省大部分地方。永曆朝廷雖然發動了局部的反攻,都因兵力單薄,很快被清軍擊退。七月,經略洪承疇遣張勇、南一魁率兵攻新添。三路大軍,從北至南,橫行雲貴,以破竹之勢,掃蕩南明永曆政權,擊敗其十萬之眾。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為了加強雲南的防禦力量,順治又選擇了一批幹練將吏同吳三桂共守雲南,特給他們晉級升職,總兵官左都督南一魁為太子太保;再升佐領至康熙五年。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卒。弟南一才,子南鵬,南秉綱,南金璽,侄南君旭。(見清史列傳,貳臣傳,南明史)。

南天培:雲南人,歷任廣南營游擊,江南提督,雲南督標副將,雲南楚姚總兵官,加加署都督僉事銜。雍正元年癸卯(公元1723年)秋七月甲申,升雲南督標副將南天培、為雲南楚姚總兵官。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十二月癸未,雲南楚姚總兵官南天培以年老乞休。允之。加署都督僉事銜致仕。在雍正朝南天培共上5折。對於密折並不是人人有權使用,獲准密奏是一種特權,地方事務應不時反映,稍一含混即受詰,但也不可頻頻瀆奏,南天培折硃批:『嗣後酌量必應奏者其奏,不可無事頻來。』(道光本廣南府志,清雍正實錄)

南天章:雲南昆明人,字漢雯,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公元1705年)武舉,歷官湖廣提督,講武之暇,留心文翰,有祭征虜之風,詩亦清婉可誦。善工詩,書、畫亦有士氣。清【晚晴簃詩匯】中有其詩一首自黃茅嶺至大哨作:『崎嶇不減夜郎西,春雨春風送馬蹄。寂寞山岡花爛漫,子規時雜鷓鴣啼。』清稗類鈔記載:張仕敬以文秀才舉武鄉試。張仕敬,字儼庵,一字覺夫,祿勸之他頗人也。其先本安氏,安氏故出火濟。漢季,助丞相諸葛亮南征有功,封於羅甸,世長烏蠻,滇黔土官安氏皆其後也。仕敬祖肫,由尋甸守分牧霑益。在宋時,其後分駐祿勸之補知絞擺他頗,始氏張。之明開滇,張以地歸順,世為他頗望族,其祖興國以軍功得官守備,駐省城,興國卒於官。父明鑑復歸他頗,他頗之民純而毅,就約束,張氏之教也。仕敬少好讀書,有文采,補諸生,俗所謂文秀才是也。康熙庚子,舉雲南武鄉試。時魏翥國、南天章先後參戎府於武定,知仕敬所居他頗扼東川尋甸之沖,有事每倚重仕敬也。在清皇帝實錄中記載其同左江鎮總兵楊剛相互中傷一案: 乾隆十一年丙寅(公元1746年)八月 兩廣總督策楞奏覆、左江鎮總兵楊剛。熟練邊情。著有勞績。惟不和於眾。好恃已長。乘安南多事之秋。時萌好大喜功之念。經臣懇請調用內地。以保全之。蒙諭周詳。臣於該鎮回任後。屢經諄切勸導。嗣據潯州協副將南天章稟揭、楊剛冒支草干。並私用買馬銀項。臣恐所稟未確。擬俟秋冬間巡查西省。再行查察。不謂楊剛聞知南天章稟揭。亦將南天章在任不行操兵。買辦短髮價值等款、稟揭。臣查兩人居官尚好。核其互揭。大概懷私挾嫌。遽行題參。未免人才可惜。現檄委右江道楊廷璋、並咨移提臣豆斌、酌派委員。秉公確查。容俟覆到會辦。得旨、既有此互揭。照例題參何妨。此奏未免觀望矣。在十一月調查結果 ○又奏前據潯州協副將南天章、密稟左江鎮總兵楊剛、並楊剛揭南天章各款。業經委員嚴查辦理奏明在案。茲據各委員等查稟。楊剛經手之項。並無入己贓私。其朿兵過嚴。亦因技藝不熟。革除笞辱。並非不惜士卒艱苦。南天章所稟。雖屬有因。實不足為楊剛罪案。至南天章護理鎮篆。每日親自操兵。間遇天雨。恐淋濕衣甲。並非沽名釣譽。其所揭買辦短髮價值等款。悉屬子虛。臣查楊剛南天章、俱有辦事才具。而潯協又為左江鎮所轄。兩人亦俱有軍功。未免各炫所長。積有夙嫌。又因粵西鹽餘。每年例給左江鎮加增養廉銀三百兩。楊剛進京陛見、全行支用。南天章護理鎮篆。無項可支。未免益為怨憾。楊剛又明知被稟、亦羅織款跡。以圖中傷總之昧於大體。不自知其挾私廢公。此案既審無確據。亦無贓私。隨會同提臣豆斌。將楊剛、南天章、分別嚴行申飭完結。得旨、如此辦理。雖為調停之苦心。然未免過寬奏。且為此事曾有旨。何未奏及耶。

南天祥:(?-1741) 陝西,雲南省雲南府昆明縣人,天章弟,康熙中從平西藏,授雲南開化鎮總兵,擢江南提督。經世文編載有論馬政疏一篇。以總兵駐藏,後升松江提督。善畫虎,能文,所奏各折載雍正硃批上諭中難弟難兄不愧『滇中儒將』。先任把總,康熙三十九年升任千總。康熙四十一年貴州普安營守備。康熙四十五年雲南武定營守備。康熙五十一年永北鎮右營游擊。康熙五十五年督標左營游擊。康熙五十八年永北鎮中軍游擊。康熙六十一年雲南廣羅協副將。雍正元年都督同知。雍正三年三月丁亥,升雲南督標中軍副將南天祥為雲南開化鎮總兵官,征藏於鹽井天主教堂設台,令剛達寺喇嘛督率百姓轉輸糧餉』。雍正五年(1727)六月十六日,南天祥派人將雍正帝的敕書帶到安南都龍關在三跪九叩的隆重場面中,杭奕祿宣讀了『賜地』敕諭。歷時三年多的雍正安南勘界案爭端結束了。雍正安南勘界案 :雍正二年(1724)底,雲南因開採開化府逢春里都竜銅礦而清查地界,最初發現安南方面以小賭咒河混稱原來為界的賭咒河,侵占內地土地、人口。經過多輪交涉,雍正四年決定立界建關,安南方面並不甘心,不斷上書清廷反對以此立界,但均遭到清朝方面的反駁。於是安南方面『交涉的態度由從前的辯解變為對抗,希望以此作為對雲南官員的報復措施,以引起清廷的注意。 雍正五年(1727)六月十六日,南天祥派人將雍正帝的敕書帶到安南都龍關,但其土官黃文綏拒接迎領,理由是『我國王行文,凡天朝公文不許擅接,奏過國王方敢迎接。且總督發回我國文章,又行文申飭,所以我國王行文,凡雲南公文一概不接』。由此引發了清朝沿邊官員的憤慨,主張對安南進行剿討。然而雍正帝的態度卻大出人意料,其對鄂爾泰奏摺的批道:『備其不虞之逆則可,若進滅其國以復漢唐舊制,朕不忍也。朕縱不為天下先,此事原發在我,當日高其倬舉行此事,若先請而舉早無事矣,不應一面舉行原未奏聞,該國表文到來,朕方知也。又因初次安南國所奏進呈甚覺無禮,又便高其倬結此事實,因無奈曲從四十里鉛廠河立界請,便卿接任,亦不得已之事。朕當日一見該國王奏章,即知其此事必生釁端,接後卿數次之奏,所以有「出朕之望外」之諭。朕再四籌畫,不如特遣天使申明事情大義,伊便少有不恭處,朕意當隱忍,再加詳悉開導,若必執迷戀此尺寸疆土,況系伊國數百年盤踞之地,論理論情皆不應為之事,便將此數十里地界賜他,無損於國體,更表朕之仁政也,何妨乎?』也就在此時,安南方面態度卻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派工部右侍郎阮仲意等迎接敕書,『敬備龍亭、儀仗,結隊出(都龍)關,恭迎天旨』,在鉛廠河關外『三跪九叩,山呼萬歲,鼓樂彩旌』,把敕書迎進都龍關,『齎赴宜京』。隨後,安南國王的陳謝表文,雍正皇帝認為此奏『感恩悔過,詞意虔誠』,於是決定『特沛殊恩,將雲南督臣查出之地四十里賞賜該國王』,並派杭奕祿、任蘭枝前往宣諭。此旨一出,就連向來謹慎的鄂爾泰也表示反對,但是此時的雍正皇帝根本聽不進去。安南方面得知雍正皇帝將派杭奕祿、任蘭枝前來『賜地』,行文廣西巡撫韓良輔,稱『感戴天恩,喜逾望外』,並派范謙益等『迎接天使』。雍正五年六月十六日,在三跪九叩的隆重場面中,杭奕祿宣讀了『賜地』敕諭。就這樣,歷時三年多的爭端就戲劇性的結束了。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春,清廷派都察院左都御使查郎阿為正帥,護軍統領邁祿、西寧鎮總兵官周開捷副之,率領滿族官兵八千四百餘人,自西寧出口進藏;命散秩大臣周瑛率川兵四千餘人,自甘孜進藏;命雲南鶴麗鎮總後官南天祥率滇軍三千人,自雲南進藏。三路大軍共同用兵平亂。當時頗羅鼐正在後藏,他聞訊阿爾布巴發難後,立即組織了一支討伐軍,並聯合了康濟鼐之兄噶西鼐,合擊進兵拉薩,於雍正六年七月(1728年7月)在清大軍未抵拉薩之前擒獲了阿爾布巴等人。十月,清軍抵拉薩後,查郎阿和邁祿會同駐藏大臣僧格、瑪拉,根據他們所犯的罪行,將阿、隆、扎三噶倫及其家屬、支持者計十七人處以極刑,平息了這次內訌。雍正七年鶴麗鎮總兵,正月,西藏平。總兵南天祥領兵回雲南。雍正十年升江南提督,11月江南提督南天祥上折,參奏喬世臣謊報江南土塘的工程質量,以及拖延興工時間。雍正間永北鎮總兵官(署理)。雍正十二年宣化鎮總兵(署),用直隸宣化總兵名義所寫奏摺十六件。雍正朝是清代奏摺發展的非常重要時期。由於當時實行嚴格的繳回硃批奏摺制度,大部分滿漢文奏摺得以保存下來,從而為清史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原始檔案資料。地方官員身居地方,親臨百姓,處理所轄地區事務,是王朝統治的根脈,這不能不為清廷上層人物所重視。雍正十二年擔任江南提督,署理宣化鎮總兵的南天祥為浙江樂清南昇題寫了『勉承世德』匾。雍正十三年山西大同鎮總兵(署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提督江南、總兵官南天祥謹奏,為請嚴女戲之禁,以端風化,以清妓源事。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九月癸丑,上奏對於所轄區域必須親往查巡。諭、據江南提督南天祥奏稱、前奉世宗憲皇帝諭旨。各省營伍、必須武職大員、親身查察、庶可以除怠惰廢弛之弊。提督一官、節制全省、難以親身遍歷。至於總兵、分轄地方。不甚遼闊。嗣後各鎮臣有應行巡查之處、著奏聞請旨。欽此。欽遵在案。今江南崇明、狼山、二鎮、所轄地方、每年鎮臣俱遵例巡查。至於附近臣標之各營、臣可不時親往查閱。惟上江之徽州、寧國、池州、蕪采、廣德、等營、離臣駐札之處甚遠。既無提鎮巡查、又不屬副將管轄。其操防勤惰、難以稽考。查江寧、安慶、兩協、各有副將一員。擬就近委令巡查。倘有廢弛不職之員、該副將據實揭參、以肅軍政。若各營營伍不致廢弛、軍裝並無虧短。亦令其具結呈送督臣、及提臣衙門、核明咨部。但該員往來、必需盤費。臣於每年酌量捐給、不令憂及資斧。倘有扶同徇隱之弊、臣當察訪會參等語。南天祥此奏是。著照所奏行。朕思各省營伍。離提鎮遼遠、不能親身稽查、與江南相類者、諒亦有之。著該部行文各省督撫、令其酌量地方營制、應如何令提鎮等、隔數年一次親身巡閱之處。妥協詳議具奏。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十一月甲午,江南提督南天祥上疏,言高郵等州縣、被水災後,米價涌貴,請將附近州縣存倉積穀,運往協濟平糶。戶部議覆應如所請。從之。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拿獲江南大賭棍顧恆吉時,指出這樣的賭棍一日不除,賭風就一日不能斂跡,賭風不知斂跡,地方必不能寧謐。認為賭博是盜賊之源,民間惡習,無過於賭博,沉迷其中,『則子弟欺其父兄,奴僕背其家主』,必然有害於家庭和睦及社會安定。乾隆元年至六年復任江南提督;江南提督系清制統率江南軍務的最高軍事長官,從一品。清順治二年(1645年)由蘇州總鎮統兵駐松江後,即建立江南提督衙署於松江(也稱提督江南昭武將軍府),由李成棟任江南提督。管理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各綠營兵營的軍務。並轄有提標中營中軍參將署、提標左營游擊署、提標右營游擊署、提標前營游擊署、提標後營游擊署、提標城守營游擊署,下轄金山衛、松江所、南匯所、青村所等。順治十八年(1661年),關中梁化風以平南明大軍北上有功,晉升為太子太保左都督,都督府仍設在松江,之後,又命為提督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江南提督統理江南全省的軍務。康熙十四年(1675年)設安徽提督管理上江七府(合江寧等府)營務,不久又改為江南提督管理下江七府營務,仍駐署在松江(上海的軍務也屬該提督管轄)。康熙十七年(1678年)裁去安徽提督名義,江南提督仍管江南全省軍務。乾隆年間又循舊制管理全省軍務。時江南提督為南天祥,衙署仍駐松江。當時江南提督節制三鎮(松江府、鎮江府、常州府)、二協〔太湖協(左、右兩營)及松北協〕、本標五營(左、右、中、前、後營,編有馬兵、守兵、戰兵等約3100名兵員)以及統制各地十六營(松江城守營、鎮江城守營等)。嘉慶八年(1803年)加安徽巡撫兼提督銜,節制安徽省軍務,江南提督的權限又限於下江各府縣本標、協、營外,江南提督還節制狼山(含揚州營、泰州營)及蘇松(駐崇明,轄本標三營及川沙、吳淞各營)兩鎮總兵。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卒。(參雲南昆明縣誌,滇南書畫錄)

南宮秀:山西絳州人,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三甲一佰八十九名進士(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南儀:陝西安定人,順治己丑三甲二佰二十七名進士(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和雁塔題名碑記載)

南弘緒:陝西安定縣學生,習書。康熙癸巳(公元1713年)恩科三甲七十名進士,(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和雁塔題名碑記載)

南日廷:陝西安定人,字廷行 乾隆戊辰(公元1748年)進士中式一百八十六名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記載)

南宮鼎:陝西永昌人,乾隆十六年辛未(公元1751年)中式三甲一百五十二名進士,。【全隴詩】中收錄有其詩作品。同期進士有劉墉。乾隆十六年辛未閏五月壬申,內閣、翰林院、帶領新進士引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清乾隆皇帝實錄卷之三百九十)

南濟漢:陝西永昌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科進士,任湖南臨澧知縣,編修甘肅省【永昌縣誌】。任安福知縣,勤於聽斷。多所建樹。上年道源橋被洪水沖毀,他倡導里人樂捐白銀3萬餘兩.越八年修成。聽訟明允....南濟漢在遊覽甘肅永昌雲莊山描寫其煙雨雲光『絕頂雲飛不見峰,雲開乍吐玉芙蓉。天臨峭壁三千丈,地拔長松千萬重。怪石銜樓蹲虎豹,危欄插岸走虬龍。尋幽直到山深處,返向前林已暮鍾』。游雲莊寺其描寫【雲莊古松】詩:『但得秦封意,年光勿瑣談。高寒惟抱節,深翠早為嵐。閱世何多變,空山總未諳。丹樓藏秘笈,常把與君參。』 在【新建文昌閣】詩中寫到:『地脈紆迴似砥平,幾經觀卜起雕甍。門環墨海千鱗化,壁射欞星半月明。玉瓚瑤星修曠祀,蕊珠蟾桂屬群英。樓開左腋延奎照,好趁雲梯取次成』。在安福任知縣登臨太浮山其【登太浮山】詩云:『山僧迓我到山隅,杖借紅藤強自扶。風起危崖乍飄忽,雨生層嶂只須臾。星羅井甸連三郡,蟻聚林巒繪一圖。更向白雲凝處望,朗江奔射洞庭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記載)

南炙曾:字念詒。今甘肅通渭縣隴山鄉石堡人,後遷居縣城。貢生南曰畿之子。少時英俊,身材高大,才貌出眾,『與同閭游,昂昂若野鶴之立雞群』。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科考中舉人,己丑(1769)大挑獲一等。歷任廣東省新寧縣知縣、貴州省永寧州知州。由軍功賞戴花翎,升廣西省南寧府知府。『所至頌聲載道』,但其人『未盡其用而卒』。着有【承詒詩抄】。在擔任廣東新寧知縣時,於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對寧陽書院進行了擴充,於講堂右、旁廳前各增齋舍數楹。安順府志卷七【武備志】載: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正月初九,興義苗變,知州南炙曾傳集士民堅守,十月,難平。他的父、兄弟、兒子中有四位貢生。清光緒十九年【通渭縣新志】有傳,後又收入新編【通渭縣誌·人物·知名人士錄】。

南昌齡:蘄水人,字念貽。國學生薦舉博學鴻詞,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召試保和殿。陳祖武編【乾嘉學術編年摘編】記載:自雍正十一年四月初八日頒諭,詔舉博學鴻詞,迄於乾隆元年秋,內外臣工所薦舉凡二百六十一人。兵部右侍郎、署理湖北巡撫事吳應棻舉四人:雍正癸丑進士沈瀾,浙江 烏程人;雍正乙癸(癸字誤,當為巳,或卯)拔貢生毛一驄,湖北 東湖人;監生南昌齡,湖北蘄水人;雍正壬子順天副榜貢生迮雲龍,江南吳江人。 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博學鴻詞考試在保和殿舉行。據【高宗實錄】卷二七乾隆元年九月己未條記:御試博學鴻詞一百七十六員於保和殿,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吏部侍郎邵基,閱卷。 又據陳玉繩輯【陳星齋年譜】乾隆元年、三十七歲條記: 試期近,奉恩旨:天氣漸寒,著在保和殿內考試。欽點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吏部侍郎邵基閱卷。試題:【五六天地之中合賦】、 【山雞舞鏡詩】、 【黃鐘為萬事根本論】,經學、史學策問各一。又據袁枚【隨園詩話】卷五記: 乾隆丙辰,召試博學鴻詞,海內薦者二百餘人。至九月,而試保和殿者一百八十人。詩題是【山雞舞鏡】七排十二韻,限山字。……二百人中,年最高者,萬九沙先生經,最少者枚。清朱克敬【瞑庵二識】中記載:【乾隆徵士記】曰:『雍正十一年夏四月,詔京外大臣更舉博學宏詞,纘聖祖壽考作人之盛。其時法敕令行,名實必副,諸臣論薦特慎。歲余,薦者僅數人。十三年春,復詔督催;冬十一月,又下詔詢促。於是薦者咸集,至乾隆元年秋始廷試焉,恩禮如康熙時。上臨軒策問經史源流外,復命作【五六天地之中合賦】、【山雞舞鏡詩】、【黃鐘為萬事根本論】。補試策問:【農事讜論】及【指佞草賦】、【良玉比君子詩】、【復見天心論】。凡一等者五人[劉綸、潘安禮、諸錦、于振、杭世駿],二等者十人[楊度汪、劉玉麟、夏之蓉、陳士璠、周長發、陳兆侖、沈廷芳、汪士鍠、齊召南、程恂]。補試一等一人[萬松齡],二等三人[朱荃、洪世澤、張漢]。已入詞館不與試者四人。遭喪及死不與試者十一人。部駁不與試及不就試者三十九人。試畢遣歸者一百九十五人。訖計各官所薦凡二百六十七人:湖廣十九人,蘄水南昌齡,字念貽。

南棠:陝西永昌人,增生,嘉慶戊午(公元1810年)科舉人(雁塔題名碑記載)

南鎮干:字壽山,甘肅蘭州府狄道州洮陽人,由歲貢中同治十二年癸酉(公元1873年)舉人,以病卒。(孫祖起撰張維校輯 洮陽耆英紀略,國朝耆獻類征 清 李恆輯)

南應泰: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舉人 ,官安徽同知

南光曜:乾隆十七年壬申(公元1752年)舉人

南其禮:江夏人,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757年)中式第八名

南光普:任安徽鳳陽府鳳陽縣主簿。

南光:任平涼府華亭縣典史。

南光煦:以祖天祥蔭,授主事。

南鳳濟:由軍功,候補新疆知縣。



-編整者-

墊江謝華,重慶市謝氏文化研究會理事,重慶市謝氏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九親文化文史研究中心,時空整理公約組織。按清陳夢雷奉敕編【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整理、點校,是姓部引用了鄭樵·【通志】、【姓源韻譜】、【詩經】、【春秋】、【左傳】、【尚友錄】、【唐書】、【萬姓統譜】、【福州府志】、【貴州通志】、【溫州府志】、【山西通志】、【畿輔通志】、【渭南縣誌】、【濮州志】、【陝西通志】、【明外史】、【蘄水縣誌】等史志文獻及南金魁先生博文內容,望廣大南氏宗親、族賢、專家、學者教正為盼,甚謝!

-審校者-

譙皓中:時空整理公約組織-署理;謝華:時空整理公約組織成員。

-史元備註-

史元稱為大歷史整編歷史紀年。依據世界最早栽培稻穀的時間,截止今日已知為萬年前。通過六十甲子為單位的推算,確立公元2017年等於史元10054年。轉載請署名,官方郵箱jygcs@timem.org。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