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19章》成语“草偃风从”出典于何处?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里的“就”字,指成就,成全。“草上之风,必偃”,意为风吹到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民就会像草随风仆倒一样遵从其教化。“草上之风”,就是风加之于草。“偃”字,读三声,指仆倒,倒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政事,他说:“假如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你治理政事,怎么能用杀戮的办法?只要你做善事、行仁德,民众自然就会跟着做善事、行仁德。为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民众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会随风仆倒。” 怎样理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句名言呢?孔子针对季康子所问,首先明确地告诉他,为政不必动辄杀戮,刑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作比喻,强调为政者修德行仁,化民于善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正人先正己的道理。这个生动的比喻启示我们,民风不好,责任在上不在下;要使社会风气纯正,关键在于政风要正。 《任彦升集·策秀才文》有“上之化下,草偃风从”之说,后世用“草偃风从”这个成语,形容草随风而倒,借以比喻为政者的德治教化会影响、感化百姓。 附: 《原文》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①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②。” 【注释】 ①就:成就,成全。②草上之风必偃:风吹草上,草必会仆倒。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民就会像草随风仆倒一样遵从其教化。草上之风,就是风加之于草。上,通尚,加。偃,仆,倒下。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政事,他说:“假如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你治理政事,怎么能用杀戮的办法?只要你做善事、行仁德,民众自然就会跟着做善事、行仁德。为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民众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会随风仆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