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怼是与别的字组成词一起出现,比如怼恨、怼憾、怨怼等等,都是怨恨的意思,怼笔则是指出于怨恨的记载。上面说的〖列子·黄帝〗那个故事,后续是尹生又回来向列子学习,列子就将自己在老师那学习的情形告诉尹生,最后说:你到我这里还没多久就『怼憾者再三』,能学到啥。
当然了,怼在古代,更多是作为一种书面语的形式出现,而在口语之中极少用到。这与我们今天不断地在口语之中使用怼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诗词之中也有怼的出现,宋庠曾在诗里『怼』时光:『我怼流年晚,年将我志违。』曹于汴在诗里反躬自省,『大济肇于忍,大怼肇于忍。』
所以综合起来看,现在我们所用的怼,和古代原有的怼,从读音到意义到用法,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除了字形,并无更多联系。怼字从心,作为怨恨之意的怼,必然是从心底生出的一种情感,但是作为今天的『怼』,怼好像更多的是从口,讲究的是『嘴上功夫』。于是有人说了,怼对心,就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就是不要怂就是干。也是有趣。
那么现在所用的怼的读音和意义从何而来?据有学者考证,这个怼本字应当为『㨃』,在字典中,㨃有两个读音,读作duǐ的时候表示排,读作chéng表示撞。看起来好像除了读音,别的与怼并无联系,但这个词却广泛存在于各地方言之中,有着各种不同的用法。比如说〖北京方言词典〗记录的㨃,有捶的意思,『㨃了他一拳头』;〖西安方言大词典〗中的㨃,有撞的意思,『叫自行车把我㨃倒咧』;〖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更是记载了粤语、西南官话等地的『㨃』,有着诸多意义。而在河南、山东、东北、安徽等地,㨃也常有使用。尤其是在河南一些地区的方言中,㨃简直是一个万能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方言中的『㨃』对于大众而言可能更为陌生,在文献之中也较为少用,而怼这个字与之读音相近,且大家更为熟悉,因此当网络上天南地北的人汇聚在一起,用怼代替㨃也就更容易被接受。当然了,也正是这个读音和意义在全国各地多个方言区已经被熟知并使用,拥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怼借助本身常见的字形和㨃赋予的意义,流传起来也就更加迅速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