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28|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潔·立身清白 不惹塵埃

[複製鏈接]


1aff570ac28206f22e3e65294d3e1646.png

  元末明初畫家倪瓚,擅長山水畫,畫風簡約疏淡,是明清畫家追逐的對象。他還非常愛乾淨,【明史】上就給他留下一筆:『為人有潔癖,盥濯不離手。』說倪瓚不是一般的愛乾淨,他簡直有潔癖,自己用的文房四寶,隨時要擦洗,院子裡的梧桐樹,也要每天擦洗乾淨,有客人來家裡做客,等客人離開,還要把地面給沖洗乾淨。

0837f0b6eeaedeb890d1b1402a79ef7d.jpg


  愛清潔是人之常情。古人會在上巳節結伴出門奔赴水邊,或者沐浴清潔,或者持草潔身。【後漢書】中對此這樣說:『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認為在這個時候清潔自己,能夠洗濯去垢、驅除不祥、祛病消災。【說文解字】言『潔(潔),瀞也』,瀞就是淨,意思是無垢穢,沒有什麼髒東西。潔的本義就是乾淨、清潔。

73517207fe6d28579c11668c2cb3c4b3.png


  『道真信可娛,清潔存精神。』精神,也應當是清潔的。許由和巢父,一個隱於箕山之下,一個寢於樹巢之上,而對於精神之潔的追求卻是相似的。許由因堯召其為九州長、不欲聞之而洗耳於潁水濱,此時恰好巢父牽牛而過,牛渴欲飲水,見到許由洗耳便問什麼情況,許由回答之後,巢父並沒有對其表示讚賞,反而認為他是沽名釣譽,在這兒洗耳反而把下游的水污染了,如果自己的牛喝了便是污了自己的牛。

3aac59bf02f432563e5656a52c0eb981.jpg


  一座山,一條河,一頭牛,兩個人。一個為潔而洗耳,一個嫌棄其污了水而轉身去上游。這種現在想來不可思議之事,卻在史書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志行高潔的代表。古人古事好像都離我們很遠,遠到我們都不願意相信這些事情的真實性,然而這些事又印在我們心上,不斷提醒我們曾有人對精神的追求是如此高潔。這種追求,種下了我們文明對於潔的看重。

52491849b18e20666a5f07ab8d163dcd.jpg


  高潔古人操,素懷夙所仰。古人也好,今人也罷,對高潔之士總是抱着嚮往與仰慕。就好像左思寫『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不但要去那高高的山崗上,抖落一身世俗的污垢,還要去那長長的河流旁,滌盪雙腳世俗的塵污。他在表示對許由景仰的同時,也透露出自己俯視千古的豪邁與雄健,保持着自己的高潔情操。

14f42fd9220a0b89eb2ac7cbdd22fdce.jpg


  對潔的看重與追求,也使得古人對於一切潔的事物,都滿懷歡喜,並用事物的潔,來比擬或暗喻自身的『潔』。白雲之孤潔,是『清風相引去更遠,皎潔孤高奈爾何。』蓮花之幽潔,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連蟬飲清露也化作了高潔的象徵,『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還有月之皎潔、雪之冰潔……如此種種,都化為強大的人格力量,或是孤高清白、潔身自好,或是不同流合污、心向清潔,或是不慕名利、不求富貴,一一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d056dfe3b3d1d3f977eb2dc41793f49c.jpg


  源清而流潔。東漢王符的【潛夫論】中說『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認為這四者是改變社會風氣、弘揚社會正氣的根本所在。對大眾而言是如此,對為官者而言更是如此。廉潔一詞,幾乎可以說是刻在了為官者的身上,自古以來便是為官者必備的美德。

1fdbcd6de03da85bb1738ef5c3f6a059.jpg


  何為廉潔?不貪財貨,立身清白,是為廉潔;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亦是廉潔;清白做人,乾淨做事,更是廉潔。廉潔是為官者的道德追求,也是為官者的行動自覺。古人云:『求祿求祿,清白不濁。清白尚可,貪污殺我。』為官者求取俸祿本無錯,但是要講究清白不濁,不取不受,不貪不污,潔己奉公,清廉公正。

ae684888110593127518fd22aa7c393b.jpg


  從身體的乾淨清潔,聯想到精神的乾淨清潔;從外物的潔白無瑕,聯想到品德的潔白無瑕。潔之一字,就逐漸容納了操守清白、品行純正與道德高尚的內涵。而這些,恰恰是古人關於人生於世該如何活、如何立的觀點。古人從不羞於表達自己對潔的嚮往,也不怯於展現對潔的追求。潔,似乎不近人情,其實卻最近人心。(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43b4f510bf3ac4e2aac067d2537c9756.png
700ab12e326a01937d9036ed3a073992.jpg
ea4302136d4ad6a9a1e71eadf1fb5141.jpg
fa49956b1b4463bb3794ec1d039b7cc1.jpg
4a0b887a4921a9bbd16a01dad0929036.jpg
9b8959396f1fae5bcf1ee70bfedb959b.jpg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