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習【宣示表】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態、古雅朴茂的點畫和清和簡遠的氣韻等藝術特點,用筆輕落輕收,結體橫向取勢。關鍵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勻、寬綽有餘』的總體特點。
3、小楷的用筆尤以能見鋒穎為高妙,這就要求處理好『清』與『腴』的矛盾統一。『清』是指墨無散漫而鋒穎秀髮;『腴』是指筆姿含蓄而字勢豐妍。亦清亦腴,則骨血溫潤,醇雅沖和,可入古人堂奧。欲小字有大氣象,必重墨氣,既要筆致沉重,又要點畫分明,寫出新意。
5、小楷與大楷迥異,大楷先從點畫要求入手,小楷則以結字為首要。小楷以其小,每筆的走向、筆畫與筆畫之間距,有的間不容髮,要求每筆都具姿態確非易事。若要筆畫多變化,運腕為緊要。高二適先生曰;『小楷亦純乎運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故臨習時應致力提高運腕功力,使起伏頓挫分明,極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小字與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視為放大或縮小。大字本身易於恣肆縱放,若過分或曰一味縱放,則會流於輕率鬆散,而無深刻沉着之趣,故大字宜放中有斂;小字本身收斂,若一味收斂則形拘筆滯,也會失於輕糜,故小字宜斂中有放。由此可知二者有質的不同,寫時應仔細斟酌。
三、關於行書的臨習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濕、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2、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准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准創作。
3、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發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4、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5、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了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四、關於草書的臨習
1、草書分為兩類:一是章草,即隸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當與行書屬同一層次。狂草屬今草,若行書為『走』的話,小草即為『跑』,狂草就是『狂奔』。目前時尚走走、跑跑的行草,也是一種風格。習草要有一定的正體基礎,因為草出於正(篆、隸)書,同時草兼各體的美學素質。草書從字法到筆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並經過長期的字法和技法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學好這門藝術。主攻大草應從小草做起,可先習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懷素【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因為各種風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為基礎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礎就可選擇符合自己審美觀念的大草作品作為自己臨習範本。由於草書的意多於法,載情性特強,因此習草還需注意字外功夫。因為書寫者往往在瞬間揮灑中下意識地將自己審美、修養、情緒表現出來,所謂『書如其人』此時表現得最為充分,故習草更需提高藝術修養。
2、王羲之楷法師承鍾繇,草書則上溯張芝。其【十七帖】是以真書筆法寫草書,作草如真,故其筆致遒媚,結構精嚴,看似簡單,下筆後方知其難。為此建議:一是以1比1或略大一點進行臨習,這樣便於在校帖中對照找差距,及時改正,不重犯錯誤;二是對工具筆墨紙張要考究,以達到原帖效果為標準。筆以用硬毫或兼毫為宜,紙可用元書紙或半生不熟的灑金宣等;三是認真學習有關此帖藝術特色的介紹文章和資料等,使自己對此帖用筆、結字、章法、情趣等技術和藝術特點有一個深刻了解和把握;四是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細節是藝術的生命。在對每一個細節(如用筆的起、行、收等)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東西,並收於自己的筆下。
3、【書譜】字數多,成草軌跡鮮明,易於循其法繩。臨習【書譜】應將俊逸瀟灑,峻拔鋼斷的用筆,縱橫暢達、遒婉堅勁的筆勢表現出來,特別是在用筆上的中側並用、提按分明、頓挫有度所產生的質感和節奏的『蛀蟲效果』,尤為精妙。先攻【書譜】,其他就可先放一放,應集中精力認認真真地去臨寫,暫不必求數量,以準確精到為標準,可以選擇有代表性、認為精彩的幾個字或幾行字,從筆形筆勢、字型字勢等分析透、理解深,並能用自己的筆將所認識到的風格特徵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這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量的積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隨便擇文書寫,便可得原帖之八九,至此肯定會在書藝上有較大提高。此時不要擔心個性不強,只要有了這個根基,就會有目的地選擇其他經典,有選擇地吸取能完善豐富此類風格的營養,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傳統意趣,又較為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來。
4、【書譜】上手後再臨習【十七帖】,此帖通篇務求便捷,幾無贅筆臃畫,洗鍊明潔,其他或以後諸家大草、狂草不過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縱橫發揮。在此基礎上再臨懷素【自敘帖】及黃庭堅【太白憶舊遊詩】。懷素草書奔放之極而不失繩規,黃的草書增益『點』法。有了這些基礎再涉獵各家,不妨都過過手,把他們的長處收入手底,為以後創作打下基礎。
5、臨習懷素【自敘帖】,對該帖清健的筆姿、瘦勁的筆調表現出的圓轉矯健的線條,以及奔放流暢的體勢和恣意放縱的佈局等都要有所體現。此帖自始至終以中鋒出之,力貫始終,滯流失度、提按有致所產生的篤實、遒健的線條力感,也都要表現出來。
6、張旭【古詩四帖】(學術界有爭議)與【肚痛貼】都是其代表作,較懷素【自敘帖】點畫較粗,且有轉有折、有提有按,中側並施,筆勢雄強縱逸,布白虛實相生的節奏感強。有同學臨習中字法與筆法、構圖等都有欠妥之處,筆法有的地方交待不清,有的不到位,有的又過了,中側鋒轉換不自然,線條不夠篤實,章法不順暢,有頂牛和斷氣現象,揖讓關係處理得不好等等。
7、草書創作要有一定的氣勢,字法準確,用筆大膽,敢於放開寫,並注意墨色變化,過渡得自然,有節奏感。注意防止用筆潦草不沉實、筆畫交待不清、送筆『過』或不到位、出現滯筆等,特別是轉折處的提筆。要加強對經典法帖的臨摹,強化字法和技法訓練,在大氣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復歸於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8、臨習王羲之草書手札,無論是字型、字勢還是筆型、筆勢都要洞察入微,並能準確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層面,若能有所感悟且付諸筆端,就更為難得。如【孔侍中帖】前三行的筆形意態和一字一頓的節奏所表現出來的較平緩的心態,後兩行筆勢明顯加快,並出現了二字相連書寫節奏,將作者憂懸情緒加以深化,形成此帖通篇獨特的情緒節奏,都應察之眼中,並體現於筆端。
9、若有志於大草,還要涉獵篆、隸、楷,打下一定的正書基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
五、關於筆墨紙的選擇
1、筆: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2、紙:大字用生宣,小字用半生半熟灑金宣,不主張用熟宣創作書法作品。
六、關於學書的路徑
1、書法的創作需有一個長期的臨習積累、取捨融鑄和提煉升華的過程。習什麼、取什麼、舍什麼,所學所取又怎樣提煉升華,最後又如何鍛造自己的書法語言,都需要認真考慮研究,並在實踐中探索。最忌諱的就是沒有主心骨,東一筆西一把,摸不着頭腦,到最後也只能在書法堂奧門外徘徊。一般的經驗是先找出適合自己性格特點、自己又非常喜歡的一本經典法帖(不管是什麼書體),精心學習,熟練掌握一家之法,即所謂『立根』。有了這個根基,以後在涉獵百家時,取捨才會有明確的方向。會取能舍才可言提煉,有了這個過程,才會逐步走向成熟。
2、『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臨摹目的,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有的已成為習氣),養成『翰不虛動,下筆有由』的好習慣,真正把古帖裏的好東西學到手。這樣隨着臨習的積累,把諸多經典字帖所蘊涵的技法與內涵都學過來豐富自己,便具備了踏入書法藝術堂奧所必需的『內功』。
3、要學經典作者的經典作品,學習經過歷史檢驗、公認的可取法的好東西。對於好的範本應手摹心悟,神應思徹,真正得妙道,對其他帖的好壞甚至贗品自然會心中有數,然後擇善而從。還要多讀些書法基本理論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多研究古帖和現代名家的精品,自會有頗多收益,很快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