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時,在西南之地有一個小國,名為夜郎。夜郎國的國王不知漢朝轄地之大,曾問漢朝使者:『漢孰與我大?』這個故事被司馬遷記錄了下來,後人便以夜郎自大來比喻人妄自尊大。
夜的金文字形,有時候從夕從亦,作 ,有時候從月從亦,作 ,亦表聲。從夕也好、從月也好,都是指月亮出來,日出為晝,月出為夜,與日、晝相對,夜就是指從天黑到天亮的這一段時間。無論古人今人,都是日起而夜寐,白天出來活動,晚上睡眠休憩,故【說文解字】對夜解釋為『舍也。天下休舍也。』所謂休舍,就是指休息。
不過勤勞的人們有時候並不會一入夜就休息。早起晚睡、夙興夜寐、勤奮勞苦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盡職盡責的官員們,不僅在辦公時間認真工作,而且還會加班加點,夙夜思念國家之用,廢寢忘食,以夜繼朝。孟子說周公對於一些事情的思考,白天想不好,就夜裡繼續想,想通了,便等着到天亮馬上付諸實踐:『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當然,也有在夜間注意提升個人修養的,比如曾國藩在同治元年即1862年8月19日曾記下日記,裡面記錄了他決定每天要做的事,其中夜間就有溫詩、古文、核批札稿等等事務,因為白天忙於軍政要務,夜晚的時間他更專注於文學與學術,可以說是勤勉非常了。
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當遠離白日的喧囂,黑夜的寧靜總是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悲傷也好,思念也罷,如此種種都被夜色勾起,都融化在夜色里。李白寫【靜夜思】,題目有靜夜起相思之意,夜深人靜,思鄉的情緒就一陣一陣蔓延到心頭。張繼寫【楓橋夜泊】,是羈旅者的離情羈思,『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夜半鐘聲敲響了夜的清寂,也敲在詩人的心上。
古樂府里唱『天寒知被薄,憂思知夜長』。對於無憂無慮的人來說,倒床就睡,一睡睡到大天亮,絲毫不會輾轉反側不得入睡,更不會察覺到夜的漫長。而一旦心裡有事,憂思無限,便會輾轉反側,夜不得眠,也就越發感覺到夜的寂寥與漫長。於是憂思之人想到了多種方式,來打消這漫漫長夜的時光。『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妻子悽然獨處,思念久別的丈夫,冬天一到,更是感到了長夜難眠,只好攬衣而起,抬頭看天空的星星如何排列。『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一個人羈旅在外,暗夜獨處,不能入睡,只好穿上衣服起來撫琴,琴聲隱隱約約,傳達出悲傷與憂思。更有人起來舞劍、飲酒、獨自下棋,試圖以這種方式排解憂思,度過這格外漫長的夜。
夜的安靜,又常常讓人浮想聯翩,神思超越時空,漫遊無止境。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自不必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在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夜晚引發的遐思冥想,探索着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蘇軾的【前赤壁賦】也是夜色之中,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對客所發出的人生慨嘆,而發表自己的見解,『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黑夜裡面對寂靜夜色,卻有着豁達的人生觀和超脫的精神狀態。
人生的道理,就如同晝夜的道理。晝與夜相對,晝與夜也相交替,夜,本就是人生的一大部分。比起白天的忙碌,夜更給予了我們休息與思考的時間。無論是靜夜起相思,還是月夜探宇宙,夜承載了人們諸多的情感,也蘊含了人生諸多的道理。
夜這個字,包含着月,黑夜不黑,有明月,也有溫暖和光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