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漢語中,稱呼自己也就是所謂的第一人稱代詞,最爲常見的是我、吾、余、予,比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余聞而愈悲』『予觀夫巴陵勝狀』等等。不過還有一個詞,也可以用來稱呼自身、本身——自己。這個詞古代有,現在更是平常,比如日常我們說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怎麼樣才能提高自己、如何認識自己等等。自己作爲一個代詞,包含了兩個可以用來代指自己的字:自和己。 自是一個獨體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自,好像人的鼻子,有著鼻孔、鼻身,鼻身上會有一條或兩條裝飾之筆,本義就是指鼻子。後來漸漸地,分隔的兩個鼻孔開始聯爲一體,鼻身上的飾筆也固定爲兩條,在規範、演變之後,形成了今天所見的自字。之後,由於人們表示自己的時候,總會指著自己的鼻子,自也就引申爲了自己、本人之意。 與人類自身相關的詞,從來都暗藏著人類自身的希求。自由是希望自身能夠不受限制和約束,自足是希望對自己所得感覺滿意不多奢求,自適是希望能自得其樂悠然閒適,自信是希望對自己充滿信心……人們用自來指代自己,好像是不斷告訴自己和他人:對,這就是我所想要的,對,這就是我需要做到的。而當人們從人群中單獨出來,獨自一人的時候,又帶有了一種不斷強調的色彩,即使是無人對白,也要不斷自言自語或者在內心獨白,抒發自己的感情與願望,強調自己的追求與理想。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宇宙與人生密不可分,萬物與人類並不是截然隔斷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人們在靜觀萬物之時,能感受到天地萬物的生命精神,或仁或善或智慧通達或沉穩厚實,而如果能與天地爲一體,視萬物如手足,或許可以從這些美德之中汲取養分,並在感悟之後用於己身,化爲自身的一部分。宋代周敦頤窗前有草萋萋,他卻並沒有想去處理的意思,問他爲什麼,則回答說:『與自家意思一般。』寄情於物,見草則見欣欣向榮之生氣,這是自得的樂趣,也是悟道的境界。當人們對充滿美德的天地萬物發出禮讚,其實也正是將滿腔的惻隱之情傾注其中。自己的心便成了草木鳥獸的心,自己的快樂便成了天地萬物的快樂。 對自然生命的關照,對自身人生的體驗,貫穿於人心之中。南宋邵雍有詩言:天地生萬物,其間人最靈。既爲人之靈,須有人之情。若無人之情,徒有人之形。人作爲天地之靈,有著對天地萬物的某種『深情』,也有著對自身命運的某種探求。自然造化之妙,人生變化之繁,使得人願意將自己投身自然,去探索奧秘,去找尋真理,有所付出、也有所收穫,最後反求諸己,通過自身的反省與思索而明白世間道理。
因爲鼻子在頭部,又有開始之意,作爲介詞則有了由、從的意思,表示時間的起點。自從天地開,更長几千尺。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自從今日去,當復相思否。自從征馬去,音信不曾通……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從自然界的盎然生機中體悟生命的意義,從自身的成長道路上找尋人格的完善,自足而不自傲,自得而不自私,自愛而不自誇。
自是指著自己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而我就在這裡。(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