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0|回覆: 0

[春節(初一至元宵)] 我準備了六首詩,想和你聊一聊春節

[複製鏈接]


【我們的節日】

451677cc6a859ce90068c018cfd86902.png

  中國人的春節從『小年』就開始了。有的地區『小年』在臘月二十三,有的則在臘月二十四。傳說在小年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匯報這一家人的善惡,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祭灶,希望灶王爺能夠向上天多說好話。【帝京歲時紀勝】載祭灶風俗云:『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於內室,掃除爐灶,以淨泥塗飾,謂曰掛袍,燃燈默拜。』

2e1d87a936f84eb8ae78d5801c2c2850.jpg


  南宋范成大【臘月村田樂府十首】中的【祭灶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祭灶的風俗: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371aa18bdeb9b2dc98222c06e9609746.jpg


  除了祭灶王爺,小年以後人們還要打掃房屋、剪窗花、沐浴、貼春聯以迎接新年。到了除夕這一天,春節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除夕風俗云:『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北宋王安石那首著名的【元日】詩其實就已經談及了其中的很多風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說起燃放爆竹來,其目的原是為了驅除惡鬼和癘氣。『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百聲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雷霆般的爆竹聲把惡鬼嚇走,八方上下留下了一片祥和。

c234ca2b987c4c735ab4438e57328a08.jpg


  『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說的是飲屠蘇酒的風俗。其實古人在春節期間所常飲的酒還有桃花酒、梅花酒、椒柏酒等。如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載元旦這一天飲椒柏酒的風俗:『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所謂椒柏酒,就是用椒花和柏葉浸泡過的酒。只不過屠蘇酒相對普遍一些。不過不論是何種酒,在春節期間飲用,和平時的長幼次序固有不同。平時以長者為先,而春節飲酒則往往以幼者為先。關於這一點,晉代董勛解釋說:『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這一點,在古詩中也有反應。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又如蘇轍的【除日】詩也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7b12b1ef967f993bc860d047b70976c4.jpg


  除了這些,除夕這一天還有『饋歲』、『別歲』、『分歲』、『守歲』等習俗名目。西晉周處的【風土記】載: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9824b019b4cb1d9db9659eaaab71b2d0.jpg


  蘇軾在陝西鳳翔任判官的時候,懷念故鄉四川眉山的春節風俗,寫了『饋歲』、『別歲』、『守歲』三首詩寄給弟弟蘇轍。詩的題目特別長:【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於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從題目可以看出,宋代四川的除夕風俗和西晉周處【風土記】的描述基本吻合。東坡的第一首詩【饋歲】云: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

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寘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

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

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8ae8fd460bb914d33ae4b56c63414b91.jpg

  富人的饋歲之禮華麗豐富,窮人也用辛苦舂磨的糧食來聊表寸心。雖然貧富不同,但背後的情意卻沒有輕重吧。


  第二首詩【別歲】云:

故人適千里,臨別尚遲遲。

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

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

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

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

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2ffd315c78342b0be3cd9b83c45bc94f.jpg

  東鄰西舍殺豚載酒,相邀共此一日之歡。畢竟故人遠去尚有祖筵離席以相餞別,那麼一去不復返的時光豈不是更加值得紀念嗎?而且不要說舊的一年行將過去了,即使是新的一年,也會很快成為過去的,只給人們留下日漸衰老的容顏。想到這裡,是不是應該就像漢魏古詩中常言的『及時行樂』,且盡手中杯呢?


  蘇軾的第三首詩寫『守歲』: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11c8dab44df15c8fc6523e316e638969.jpg

  東坡的詩特別善於做各種奇妙的比喻,他在這裡把即將消失的一年比作爬回洞穴的長蛇,蛇的身體已經進入了一大半,誰敢去揪着蛇尾巴把舊時光挽回呢?孩子們喧譁着終夜不睡,期盼着新歲的來臨,而詩人則害怕晨雞鳴叫,因為這樣自己會更老一歲。明年會怎麼樣呢,恐怕心事會更加蹉跎蒼老吧,所以還是珍惜這一晚不要睡去,因為只要黎明還沒有來到,就還可以誇耀自己還是個少年。蘇軾這一年二十六歲。

cdeb5ffeb3e3558d1a50c06935c25b53.jpg


  除夕過了,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古代也叫『元旦』,關於這一天的風俗,我們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分享過了。這裡還要說的是,古人對於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每一日都有一個相配的名目,正月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狗日,三日為豬日,四日為羊日,五日為牛日,六日為馬日,七日為人日。這七天中每一天都有一些講究,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人日。【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人日當天煮七種蔬菜為七菜羹,且必須吃乾淨,避免『福氣』被破壞掉。

6f48741d013024ff5e12f020cb26ae2b.jpg


  而提到人日的詩詞,最有名的莫過於隋代薛道衡的這種【人日思歸】了: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當時的薛道衡正在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為官。新春來臨才七天,而我離家已經兩年。傳說鴻雁正月從南方飛回北方,而自己回家的腳步卻落在大雁後面;但腳步雖晚,自己思鄉的心情卻已經早於春天的花朵盛開了。這首詩短短二十個字,卻陳列了兩組巧妙的對比,形象表現了詩人計日思歸的心情。

95aa2b5c7b3bb689160bfba2345021c1.jpg


  中國的春節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正式結束。古代的元宵節又有哪些風俗和精彩的詩詞呢?期待我們下次的分享吧。(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講師 中華好詩詞第四季擂主、總決賽四強 李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