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書法·把字寫好看是最低要求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藝術是有難度的,是複雜的,如若不複雜就不是藝術。

跳水和跳樓都是往下跳,但跳水要有花樣和動作。

書法從文化角度上分析要有開合,開合與動靜一致。

說一個人的書法不知相背,說明他筆法不清楚。往往一個人臨帖的筆畫、字型都挺像,但他的字看上去沒有神采,說明就是沒有筆勢,筆勢就是相背。

既矛盾、又協調,體現陰陽,是高手。

王羲之的矛盾製造的多,又非常協調,他創作時不用想,一出手就是。

任何時候,都是在製造矛盾,然後解決矛盾。

9ca7eef56d20c5c24ea2b3bf2e5611cd.jpg

有些美術理論上說『書法』是藝術的靈魂。

書法是專門表達哲學的藝術,傳統哲學,陰陽哲學,陰陽之道。

書法是成功率最低的藝術,歷朝歷代也就兩三個成功的。

真正的內行是看『招』,因此筆勢很重要。

從濟南出發到北京,差一毫米就遠去了。

臨帖就要重新回到細節,打破常規鋼筆字的寫法。

『道』不遠離,『道』從來都是在字內,首先要明白字的陰陽之道。

創作中只要用心去做了,相信會有人去看的。

審美是悠閒的,要『臥遊』。

哲學的思想是最自由的思想。

084520a00d46670da5ffb8f8354af07b.jpg

有時候看古人的東西,玩到了極致,幾乎沒有『山頭』了,留給後人的餘地幾乎沒有了,古人想占『山頭』,可謂嘔心瀝血。

創作時一開始要有變化的意識,時間長了,這種意識就化成了自然書寫了。就像寫格律詩一樣,一開始要費心思去考慮平仄,寫多了,隨手一寫都符合格律。

臨的時候可以不像,但原理要知道,要把技術難度加進去。

變化就是矛盾,但也不能炫技,要講主次,有時候需要一些重複後再變。

【蘭亭序】是書法陰陽之道的技術大全,我們能運用30%就很好了。

21751b327243bebffd651c7d31cd745d.jpg

我們別說超越古人,回去都很難。

不超過80歲,難成大師,沒有經歷的『提純』出不來。

不到一定年齡,很難寫出那個年齡的味道。啟功的字看似簡單,但好多人只學其形,難以企及啟功先生的那種貴族之氣。

2cc53d1822a70fadda458d235ad803da.jpg

臨弘一法師的字,與法師的字放在一起一比較,那種氣是達不到的。

線的『質感』究竟什麼時候能達到,需要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一步一步去追求。

影響線質的最主要的是『觸覺』,筆與紙接觸的感覺。『觸覺』不好,決定心情,決定質感。

『蘭亭序』的心情、『祭侄稿』的心情、『寒食帖』的心情,我們都無法追求。

就執筆的高低問題,要憑自己的感覺來決定。

b8f7c72e55a6789290e097231ada6dde.jpg

所有的表演都是要從分解動作中訓練,然後再合成。如軍訓正步走、打桌球等等。

『抄字帖』從學習的角度上沒有什麼好處,如陶冶情操可以,從技術訓練上幫助不大。

寫一個『三』字僅用三到五秒,沒有任何一種藝術能在3-5秒中表現出所有的陰陽之道。因此,把書法拔多高都不過分。

aeabefb0b5e99f796cb2db7d185e8299.jpg

書法好看不好看是低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書法能不能載道。

7ac2aea2af9a34bbe2168f60fe0f70a1.jpg

在古代,寫字都是士大夫所爲,士大夫是兩種人:讀書人和當官人。士大夫的主要職責就是平衡矛盾。陰陽之道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質。

藝術這東西最好不要強迫。要先掙夠了錢,再說沒錢。

從臨摹到創作,中間有個過程叫出帖。出帖就是意臨的東西,出帖要想辦法不像,但也有原帖的東西,也就是變形,變形首先要用『簡化』的方式。

有時候不需要學太多字帖,學好一個字帖能夠變無數的字帖來。

字體變異,傳統中叫『破體』,五體書都可以,王羲之手札中大多是雜交破體,行草放在一起。顏真卿的『裴將軍帖『是三種書體放在一起,帛書都是篆隸放在一起。

個性太強的作品投展,要麼獲獎,要麼掛了。

a43570a595a8d7881a5d871a34f65fb4.jpg

有的『丑書『是有道理的,五臟俱全,『理』 和『法』是清楚的,是非常嚴密的。

流行書法中大量人做的是找『誇張面』,『誇張面』是凡有『口』的地方找出來誇張,『好太王碑』是典型的面誇張,『口』的地方有意放大。

書法過去是爲了實用,不去考慮章法,就像寫信、記日記。

中國畫擺脫不了筆墨,搞繪畫如果書法搞不好,很難成爲大師。

真正的經典是不怕歷史檢驗的。

d17401d55f0db064a268ede01ba199cb.jpg

(書法作品出自栗田福)

b2962ce9a09029be9adccc135b856714.jpg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