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2章】『克、伐、怨、欲不行』何以為難? 14·2『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這句話也是原憲的問話。克,指好勝。伐,指自誇。怨,指怨恨。欲,指貪慾。不行,就是沒有表現於外。 這段話的意思是,原憲問:『好勝、自誇、怨恨、貪慾這四樣毛病都沒有表現,可以說是仁人了吧?』孔子說:『這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至於是不是仁人,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為什麼只認可『克、伐、怨、欲不行』『可以為難』,而不認可其為仁人呢?好勝、自誇、怨恨、貪慾,是人性之中的四種弱點。『克、伐、怨、欲不行』,是由於人通過修身克己,提高了道德水準和自律能力,因而使這四樣毛病得到遏制而不表現於外。孔子認為,能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但是,僅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判定此人是否仁人。仁乃全德,也是最高的道德標準。孔子從不輕易許人以仁。 附: 【原文】 14·2『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①?』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注釋】 ①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這句話也是原憲的問話。克,好勝。伐,自誇。怨,怨恨。欲,貪慾。不行,沒有表現於外。 【譯文】 原憲問:『好勝、自誇、怨恨、貪慾這四樣毛病都沒有表現,可以說是仁人了吧?』孔子說:『這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至於是不是仁人,那我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