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5|回覆: 0

[訓詁學] 市·於鬧市中聽靜 於市井中洞見 · 每日一字

[複製連結]


cf2b0d056ab6f52431bb1bf73c4f36b3.jpg

  無論是小說、電視劇、電影還是動畫,都曾講述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這個故事的重點,當然不是奮戰之後的赫赫戰功,而是木蘭本身的聰明才智與敢作敢為。在樂府名歌【木蘭辭】中,這種刻畫顯得尤為明顯,而在日常細節的描繪中所顯露的木蘭形象,也尤為生動。在從軍前,木蘭需要準備一些東西,於是開始『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是一種互文的寫法,說木蘭到各個市場上購買東西。

4a1248e8a5e5e7adb3d1a53d2aedf7de.png


  市,即市場。雖然今天的市與甲骨文中的市在字形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其意義卻沒有多大改變。市,買賣也、買賣之所也,早在商代的時候,市就已經被用作市場的意義了,這一意義至今仍然是市字的主要意思。

1ab706d2c86742fb32e257ca98b2b97b.png


  【周易】中說神農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交易物品,各得其所需,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市。不過那時候的市,可能只是以其所有換其所無,簡單的物物交換。但是到了周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了。周代時有三種市:朝市朝時而市,上午的集市以商賈為主,可能因為商賈大多居於城中,比較方便;大市日昃而市,中午的集市以百姓為主,規模相對而言大一些;夕市夕時而市,傍晚的集市以小商販為主,規模會小一點。

bf1da62d037c2457476763b8b0ab5043.png


  從周代以來,市不斷發展,漢代的時候長安、洛陽、邯鄲等等城市已經發展成為『商貿中心』,而唐宋之後市場更是繁榮,已然出現了『夜市』。南宋臨安的買賣晝夜不絕,夜市與白天無異,甚至更為熱鬧,販賣的東西也非常齊全。現代人逛夜市,要吃吃喝喝,古人亦然,以小吃為例,夜市上沿街頭叫賣的有姜豉、膘皮子、炙椒、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擔架子賣的有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姜蝦、海蟄、清汁田螺羹……光腦補就可以想見當時場景,堪稱一部舌尖上的南宋了。

448c83c4b543eb7f299c85dc8b05ced6.jpg


  明清之時,工商業的發展帶起城市的繁榮,市民的壯大帶來文學的變化,很多小說和戲曲都表現了『市井生活』。三言二拍裏常常會說那誰誰誰是個『市井小人』,不曉得什麼道理不要和他計較之類的話。在這種語境下,市井小人當然不算一個好詞,我們也的確常見市井用來形容無賴,然而最初市井其實是指古代城邑中集中買賣貨物的場所,其得名的由來,歷來多有說法,頗有趣味。有人說這是因為設立市場是四方的,就好像造井一樣;有人說這是因為春秋時期存在着按井田而劃分的集市,以井田為市,俗語就叫市井;有人說這是因為最開始古人早上去井邊打水,正好將貨物放在井邊賣了;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去市場的人要先去井邊把貨物都洗乾淨了,故有此稱呼。

5c4767e7bbd885c4b5fdc9b980dac4fd.png


  事實上,當我們撇去偏見,所謂的市井,也就是街頭巷尾老百姓的生活,或許平淡,或許普通,但是接地氣,最是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通俗但不庸俗,平淡但不寡淡,熱鬧的時候可以滿城燈火,行人如織,來去往來都是斑斕,可是一旦安靜下來,又只見星光點點,靜謐之處可聽風雨聲。芸芸眾生,在普通的日常裏找到了自我,也在市井之中感受到了生活。

939723d82ef60142f1b0424b4b9807ce.png


  晉人王康琚有【反招隱詩】,開篇言:『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看破世事、隱居山林只能說是小隱,真正的大隱是身在朝市而志在玄遠,即使在鬧市之中也能找尋到內心的寧靜,即使周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也能悠然自得。隱士的生活常人或許難以企及,但在市井的平凡中,依然能找尋到別樣的色彩:於鬧市中聽靜,於市井中洞見真正的自我與生活。(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85e443ad1358e68e5176e277785bc49d.png
8a5fc0017756480b5cbf2b68df69f7d5.png



城: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

別:聚散匆匆 此恨年年有

事:盡人事 明世事

故:願為雙黃鵠 高飛還故鄉

往:雖千萬人,吾往矣

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竹:不可一日無此君

良:存良心 致良知

蘭:我從山中來,帶着蘭花草

梅:願得清朗留天地

苔: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狗:汪汪汪 旺旺旺

復: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源:為有源頭活水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