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电话说,这次亲子日不能见面,愿读信。信解心结。你自进衡中,心无旁骛,一心想进步。最大的烦恼莫过努力了却不见成效。带着你的问题,妈妈读了一些的文章,作些读书笔记,或能有用?以此做咱们的第三封家书吧! 孩子,当你觉得付出了却没有回报的时候,是不是进入了努力的三个误区? 别把低效耗时当努力,别把浅表劳动当努力,别把自虐内耗当努力。孩子,千万不要假装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肖卓的文中有一个例子。 小李恍然大悟,之前只是一直在假装努力。很早跑到教室,可是脑瓜根本没有清醒。嘴里虽然大声读着,脑袋里却没走心。一时半会儿背不下来,心里就暗想怎么这么难背。他也很努力,特想比别人好。上课听着听着就想我要在学习上超过别人。做题时一面做一面看人家写到哪儿了。回来他羡慕的问学霸,为什么每次做题总比我快?学霸说,有吗?你做得快慢,我哪知道?管别人干嘛?原来人家学霸做题专注的都恍入无人之境了。 其实小李就想好,也没想别的呀。他认为这是要强,是努力,其实他是焦虑。他想的虽不是玩游戏谈恋爱,也是与学习本身无关的事情呀!上课不想课,做题不想题,胡思乱想,就是走思。人在魂不在,就是假学习,效率自然低。工作效果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时间用的比别人长,效果还比别人差。 结 论 真努力就要专注。什么是专注呢?学长李家琛说的好,专注就是能够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完成一件自己想完成的事。在宣布游戏结束之前,任何与你手头的事无关的,全都无视。就像爱因斯坦运算广义相对论时做的那样,就像贝多芬创作音乐时做的那样,就像陈景润面对哥德巴赫猜想时做的那样,就像无数的被历史称之为伟人的人,面对他们未完成的事业时做的那样。 低点说,就像初中物理高老师说的那样:专注是你听讲时有一个人坐到你旁边了,你都觉察不到。过会儿题做完了,嘿!这还有一人呢!吓你一跳。忘我的投入当下事,专情到没空想其他。 努力的一个误区是做事不专心,导致效率低。另一方面是走错方向,回避核心思维,只做浅层工作,低品质勤奋。 这就是假努力之二,重复劳动。重复劳动是指在远离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反复地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 思考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所以许多人宁愿立马埋头干,任劳任怨,也不愿好好想一想。这是在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 对现在的学习而言,最有困难有价值的工作就是深度思考。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提升自己的学力水平。这就容易解释为什么改错题能有效提高成绩。那些你曾经的错题,正是引导你进行深度思考的载体。但不同的改法效果不同。有的改法是把错题看一遍,那练的不是思考,是记忆。 只有把错题当作新题重新做一遍,才是进行了思考,深度思考。继续还要想,这道题为什么错,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以后遇到相同的类型题,就整理在一起。你慢慢就会发现,其实错来错去就是那么几个知识点。 结 论 真努力就是思考出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然后要事优先,直奔目标。合理做时间规划,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最重要的事上,不遗余力。拒绝注意力侧漏,习惯深度思考。 孩童时期最大的内耗就是和父母较劲。随着人越来越成熟,最大的内耗变成了对自己的排斥。差劲让人痛苦,比起差劲更让人痛苦的是对自己差劲的排斥。糟糕后,还嫌弃自己,就是内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精力用在琢磨自己为什么不好上,自然学习就不专注了。内耗过多,外在能投入的精力自然就少了。过分自责会导致没有动力。有一句名言说过,没有人能从羞耻中成长。 那怎么办呢?从非丛建议:你依然可以追求优秀。只是当体验到不优秀的时候别再排斥自己。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原谅自己并安慰自己,然后努力,这就是积攒能量了。 恰当的是,优秀的时候享受,糟糕的时候接受。有精力时候努力,没精力的时候休息。我记得看过一个电影片段:一个人因为起晚了延误了班机,醒来后反而认为,晚就晚了,不妨把觉睡完整。懊恼自责较劲有什么用呢?人生的常态,本来就是A和-A交替存在。通常它是不受你控制的,不经意间-A就发生了。如果一定会发生,为什么不是这次呢?这样想,你才会平静的面对生命的波澜,才会只被挫败而永远不失败。 结 论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把自己虐得更惨,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长,也不是比谁干的表面功夫多。是专注力,思考力,和自我接纳的总合力。优秀不是拿第一名,优秀是做最好的自己。甩掉包袱,大步前进。 要想做到真正有效的努力,首先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需要完成的事情永远是无穷的。 李开复老师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其中一条即『要事为先』: 在有限的时间中需要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 很多紧迫的事情不一定等同于重要的事情。 一定不能成为急事的奴隶。
◆既紧迫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 这些事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在当下优先完成。 ◆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抽时间也要做 这些事虽然不会在短期产生明显的收益,但确是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这些事看似很急,但对自己短期和长期的收益有限,却往往会占用非常多不必要的时间。例如QQ空间的一个新消息提醒、朋友突然的求助等等,要仔细衡量是否值得耗费精力。 ◆既不紧迫也不重要,想做也不要做 这些事暂时搁置或是削减必要的时间投入则是最合理的决策。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哪些事情不过是紧迫的。 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每天的时间安排,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是否在一些看似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妨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按照15-30分钟的最小时间单元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每天、每周结束后,考虑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安排方式?娱乐、活动、休息的时间是否过多或过少? 很多同学认为同时进行多任务能够提高效率,事实上,这只适用于少数简单而琐碎的事务。对于高强度的学习而言,应当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时间单元专注同一件事。 如果让一个人左手画圆的同时,右手画方,他会不自觉地『一段圆、一段方』交错进行,看似『同时画圆画方』,实际上不过是『圆方交替』的一个过程。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并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多任务实际上是不过是在不同的单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不仅如此,对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来说,在切换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更多的预热时间,不同的任务也会相互干扰,注意力被不断的切换所分散。事实上,多任务不仅增加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避免分心走神,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不会受到无关的因素干扰。零食、水果、小说、电视和电脑都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在学习的环境中。此外,尽量保证自己的学习区域、书房、书桌干净整洁。 ◇第二,将学习区域尽可能与生活区域、娱乐区域保持相对独立。一个独立的学习区域能够保证自己不容易轻易过渡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即便短时间的脱离学习状态,也能够较快速地回到学习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假期,一些学生也习惯到图书馆、学校的自习室学习。 ◇最后,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习过程中蹦出来的种种想法,如果是无关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学习过程中即可;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计划本),学习单元结束后尽快去处理。 停止自我感动,认清自己的实力、能力和努力,是区分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的一条分水岭 ,希望大家都能站在有效努力的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