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的運筆,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以技法達道通理表情的妙用,構成了一系列的法則、法度和方法,成為表現書法藝術性的主要因素。運筆的弊病,也稱病筆、敗筆,既有各種字體共有的,也有某一字體特有的。字體特有的病筆如楷書的牛頭、鼠尾,草書的繚繞、歪倒等。各種字體共有的病筆如偏枯、板滯、浮薄、俗濁等。現把各種字體共有的通病概述如下。 1、偏枯,得治 運筆的偏枯,即用兩種字體的筆法,寫成一個字。『真草合成一字,謂之偏枯。』偏枯當然也包括真隸合成一字,隸篆、隸草合成一字等混雜寫法。運筆的法度是區別字體藝術特性的準繩,不能有毫釐之失,『若豪(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因而,絕對不允許運筆偏枯,寫成雜體俗字,反以為是書藝創新。運筆偏枯的弊病,近代以來更加嚴重,主要是由於『欲變而不知變』,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須作數種意況』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這當然也與訛傳誤導以及標新立異等有關。 2、板滯,常見通病 由於運筆的基本要求,是把筆畫寫活,所以歷代書家都把運筆的板滯,視為一大弊病。『書忌板滯,畫忌板結。』唐太宗論筆法也說:『勿令有死點死畫,方盡書之道也。』時至清代,人們對筆法更加隔閡,加上社會政治原因,遂形成了死板凝滯的『館閣體』。但是,在反『館閣體』的人士中,崇尚法帖的書家.未能擺脫板滯的弊病;尊碑的書家,因為『古今阻絕,無所質問』,竟用禿筆描摹篆書,用羊毫筆塗畫隸書,也把筆畫描畫得板滯不堪。至於板滯的表現,有如枯木、死蛇、破笛等形態。枯木形病筆,是運筆直鋒牽裹所致,即所謂『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死蛇形病筆,是運筆生拖硬拉,缺乏虛實導頓的緣故。破貧形病筆,是信筆抹畫造成的,多見於隸書和魏碑字幅。 3、浮薄,沒力 運筆的浮薄也是一大弊病。運筆要求遒勁有力、萬毫齊力、力透紙背、『人木三分』,把筆畫寫成『鐵畫銀鈎』,以表現書法藝術的生命力。運筆浮薄的毛病,古人多半是因為運筆方法不當,而今人明顯是缺少臨習功夫。一些『書法家』,運筆不僅橫勒不能緊越澀進,豎努不能搖曳戰行,而且連橫平豎直都做不到,就必然會把筆畫寫得浮薄曲枯,如同敗蔓;或者用鋒遣毫,鋪裹無度,運行失節,把筆畫寫得形似爛繩;或者指腕不能運轉,筆臥紙上,把筆畫寫得好像麵條等.書法是『書而有法』的藝術,過不了運筆法這一大關,就不能跨進書法藝苑的大門。 4、俗濁,不高雅 書法是高雅而奇特的藝術,最忌俗濁不雅。運筆雖有多種弊病,而最可惡的是俗濁狀態。俗有庸、粗、野、鄙等形態,而矯揉造作的鄙俗最可厭。濁有混、污、昏、拙等形狀,而觸筆、漲墨的污濁更可惡。由此可見,學書要想除掉俗濁的弊病,只有堅持『書而有法』的原則,以畫沙、印泥的運筆,把筆畫寫得遒勁健美,『明利媚好』,才能脫俗去濁,進人高雅而清新的藝術境界。 總之,由於書法的技藝性特別強,而誤導錯學的弊病特別多,所以必須澄清是非,提高認識,才能順利學習,以期得法成家,為促進書法藝術復興繁榮作貢獻。 丨 看 完 了 記 得 轉 發 給 朋 友 哦 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