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8|回覆: 0

[中醫理論] 脅爲肝之分野

[複製連結]
姚鵬宇 發表於 2018-3-30 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脅爲肝之分野』 是中醫學基於肝臟的生理特點根據實踐而得出的理論。在肝系疾病的診療中,脅部作爲重要的體表反映,爲臨床診斷提供了參考,脅部病變亦多可從肝膽論治。

理論內涵

早在【內經】就對脅與肝膽的密切聯繫進行過論述,【素問·髒氣法時論】『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靈樞·五邪】指出『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素問·熱論】『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等經典條文論述明確。脅部疼痛是肝膽病的重要體徵,脅部肝膽的反映區,二者具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聯繫。

關於脅的位置,【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載『其兩側自胸以下,至肋骨之盡處,統名曰脅』是較詳細的對於脅解剖位置的論述,脅是人體部位名,指側胸部,腋下肋骨所在處。即腋下爲脅,脅與膺同。分野一詞,指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又有分界、界限之意,【靈樞·脹論】指出:『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可以理解脅爲肝之『畔界』。

『脅爲肝之分野』可以理解爲脅部是中醫學肝的反映區,類似於『肝竅爲目』『肝主筋』等概念,是肝臟表現於外的徵象。從解剖學來看,肝臟的體表投影,且肝膽經絡循行過脅部。【景岳全書】『脅肋脹痛者,肝之經病』明確肝病則見脅痛。【內科概要】『肝臟近脅,故脅痛多屬於肝』提示脅部疾病多從肝膽論治。故『脅爲肝之分野』提示脅部是肝膽表現於外的象,肝膽疾病常引起脅部症狀;同時脅部病變多從肝膽論治。

臨床應用

見脅知肝

『脅爲肝之分野』則提示脅部是肝病的反射區,肝系疾病病理表現可在脅部有所體現。脅部常見的病理徵象可分爲主觀、客觀兩大類,主觀感受包括脅痛、脅滿等。【靈樞·本藏】『肝偏傾則脅下偏痛』,【景岳全書】『脅痛本屬肝膽二經』明確了脅痛以肝膽病爲主,【醫宗必讀】左痛多留血,右痛多痰氣,進行了明確劃分。臨床脅痛多由於肝膽氣機不利而引發,【赤水玄珠】『脅痛有風寒、有食積、有死血、有虛、有氣鬱、有火』,但皆是影響肝膽而及脅部。【類經】『少陽之邪有餘者,當病筋痹,脅滿』,【靈樞·脹論】『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少腹』,脅滿多由於肝膽氣逆,攻沖而脹。客觀體徵即脅癰、脅疽等,二者皆由於肝膽經鬱火,積聚而發所致。『見脅知肝』,可知觀脅部之徵,可揣肝膽之疾病。

脅病治肝

『脅爲肝之分野』則脅部病變多由肝膽所主,當從肝膽論治。肝膽二經循行過脅,經氣流利則脅無生病之虞,【傷寒論】即有小柴胡湯治療『胸滿脅痛』『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等的論述。脅病首要理肝膽氣臨床多以四逆散、小柴胡湯、柴胡疏肝散治之,脅病或痛,或滿,日久氣病及血,多從行氣活血論治,仍不能脫離肝膽二髒。其他如脅癰、脅疽歷代醫家均從肝膽積熱論治,以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等方,疏利氣機,清泄實熱爲法。

刺脅療肝

經穴中足厥陰肝經期門穴、章門穴、足少陽膽經日月穴三穴分布於脅部,針刺脅部經穴能夠治療肝膽系統疾病。期門穴爲肝之募穴,日月爲膽經募穴,募穴有聚集、匯合治意,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能補臟腑之虛。如【素問·奇病論】載『膽虛氣上溢而口爲之苦,治之以膽募俞』;章門穴爲足厥陰與足少陽經交會穴,兼治肝膽病症,【備急千金要方】載其『主四肢懈惰,喜怒』【針灸大成】『脅滿取章門』。脅部之經穴俱可療肝膽之疾病,故曰『刺脅療肝』。

『脅爲肝之分野』一語是中醫學頗具特色的理論,其具體出處雖難以考證,但歷代醫籍均不乏論述,這一理論對於肝系疾病的診療具有重要意義,並形成了『脅病治肝』『肝病療脅』『肝病察脅』等診斷思維和治療方法。(姚鵬宇 遼寧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