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一直有個直覺,漢圈多數同袍都被某個資本勢力引導到狹獈的角落裡去了。 因爲十分奇怪的是,『華』明明就是我們華夏人的正名,但很多人就是不認。 從06年,在深圳就聽到有人廣泛地散播去『華』化,但凡冠以華字的稱謂,皆貶斥之。 如果不是龐大資本勢力,以資本收買媒介,根本無法影響到大多數人。華夏,自古就是相對周邊胡夷而言的甲,現代來講,華夏就是相對少數民族而言的。 最關鍵的是,從這兩點來看,去華化是毫無道理的:一,華夏本來就是我們的正名,書上記載了幾千年的正式名稱,二,恢復『華』這個正名,才能名正言順,把握對華夏,華服,華人,華文等概念的話語權,才能引導中國逐漸復興成爲華夏的天下。 爲何卻偏要拋棄這個正名,而被迫從地理上逼縮到東南(網絡上一直存在漢人傳統領土是中國的東南角),從文化上龜縮到血統上的漢? 漢是我們的稱謂,但華也是,而且是正名! 有的人還喜歡根據周邊國家對我們的認知來認識自己,但他們充其量只是我們的文化粉絲,是旁人,我們自己,可以用旁人做鏡子,去照見表面丑的地方,以便改過,但是本質本性的東西,旁人這個鏡子是根本照不到的。 筆者憂心,千年以後,中文,漢語與華文三個稱謂,會否也像現在這樣,任人擺布,任人侮辱,任人強姦,任人詮釋?
甲、華夏這個稱謂,自古有之,且未嘗斷絕: 【尚書·武成】: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鄭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爲也。 【孔子家語·王肅注·相魯第一】: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華夏中國之名俘不干盟。 【樂府詩集·食舉東西廂樂詩】 :三正元辰,朝慶鱗萃。華夏奉職貢,八荒覲殊類。 【後漢書·卷五·帝紀第五·孝安皇帝】:災異蜂起,寇賊縱橫,夷狄猾夏,猾,亂也。夏,華夏也。 其後,【三國志】【晉書】【新唐書】【宋書】【明史】等,甚至五胡亂華,南北朝等華夏瀹陷時期,俱未曾斷絕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