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3|回復: 0

[文化資訊] 古人是如何降暑的?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8-4-24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宫廷扇

宫廷扇

宫廷扇

宫廷扇

扇子的發明人是誰,目前已無法考證,不過我估計這種辦法原始社會時就有人掌握了,只是他們手裏拿的很可能是一片大大的樹葉,搖破了再爬樹摘一片,很費事。 後來,扇子變結實了,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還有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比較省力氣,也比較有『檔次』。文人墨客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主人涼爽愜意,僕人當然是要汗流浹背的。到了漢代,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騰空出世,其消暑效果非常可觀。【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滿堂寒顫』這四個字很令人震撼,不過又肯定要害得那『一人運之』的『一人』滿身臭汗。

涼屋 唐代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

『涼屋』通常傍水而建,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涼氣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簷而下,製成『人工水簾』,屋子裏自然會涼快起來。這個方法比『人工風扇』和『葉輪撥風』效果好得多,不論從科技角度看,還是從人文角度看,都是一種進步到了明代,『涼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對此有精彩描述:『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不難看出,明代人已知道在消暑時巧妙利用地理優勢,掘井納涼,天然環保,不乏科學道理。

冷飲 扇子也罷,『涼屋』也好,身上涼快了,嘴巴卻享受不到。都說『民以食為天』,大夏天的,要是不吃點喝點冰涼之物哄哄嘴巴,怎麼會舒服所以,冷飲也早早出現了。 大約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設有專掌『冰權』的『淩人』。西周時期,『淩人』更上升為朝廷中的一個職位,從職者專門負責冷飲的製作,這足以說明當時冷飲之珍貴。春秋末期,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糟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古代甚至還有『冰廚』——【吳越春秋】中就記載越王勾踐出遊時食宿於冰廚,在當時,它堪稱空調房間,可想而知耗用人力和冰量一定相當大。 唐代開始出現『冰商』,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

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有『冰商』賣冰只認錢不認人,高估了人們的『渴望』,反而弄巧成拙。據【唐摭言】載,有人盛夏在街頭賣冰,過路人熱不可耐,都想一食為快。賣冰者自以為奇貨可居,故意把冰價抬高,路人一氣之下都忍熱走開了。不一會兒,冰都融化了,賣冰人賠了本。比起今天的一些房地產商來,這位賣冰人真是不幸。 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

南宋詩人楊萬裏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似賦還鹹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幸福地品嘗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義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三百年後,被法國人出高價買走,此後不知怎麼的又傳到了英國。英國人改造後,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淩』。不知道他們大賺其錢時,有沒有想到要謝謝一下中國的忽必烈。

瓷枕 除了上述方法,古人還有別的度夏高招。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古人除了會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還發明了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於其上,睡起覺來當然涼快。所謂『半窗千裏月,一枕五更風』,恐怕就是古人對瓷枕的熱情謳歌。古代的夏天同樣有蚊蟲,躲避蚊蟲同樣是度夏的一件要事。但那時蚊香並不普及,更沒有電蚊香片什麼的。所以,古人在夏天一般都要躲在蚊帳裏睡覺。睡久了,就睡出了花樣和情調。人們會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對今天的失眠症患者,用這一招催眠估計會有效。巧手的婦女還會用花枝編成麒麟、鯉魚等吉祥物掛在紗帳裏。有人還別出心裁掛上香囊,讓香囊中的藥材幫忙驅趕蚊蟲,堪稱不用燃燒的環保蚊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