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2|回覆: 0

[醫藥臨床] 張恩樹四火併治驗案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凌某,女,72歲。2018年4月11日初診。訴平時性情急躁,舌尖自我感覺熱,舌邊破皮,牙齦冒火腫痛,口唇冒火紅腫、疼痛,苔薄黃,脈數。

診斷:牙齦炎(上焦熱火熾盛)。

治法:清胃瀉肺、平肝泄火。

處方:竹葉石膏湯、瀉黃散合清胃散加減:生石膏50g(先煎),知母10g,蘆根20g,炒山梔10g,地骨皮10g,露蜂房6g,白芷10g,骨碎補10g,竹葉10g,藿香10g,生甘草6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溫服。

2018年4月18日二診:藥後諸症漸減,牙齦腫痛亦除,前方既效,稍事進退,上方去露蜂房、白芷、骨碎補,加炒黃芩10g。再進7劑。後告知:眼睛、牙齦、舌尖、口唇冒火已愈。

該患者眼睛冒火,舌尖自我感覺發熱,舌邊破皮,牙齦冒火腫痛,口唇冒火紅腫、疼痛,乃四火(即:肝火、心火、胃火、脾火)火邪壅盛,其性燔灼趨上,循經上擾所致。臨床上四火併擾,實爲鮮見。肝開竅於目,【靈樞·脈度】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肝火上炎,則目赤癢痛冒火,羞明流淚;心開竅於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心主舌』,舌爲心之苗,心火熾盛,則口舌冒火糜爛腫痛、舌尖紅;胃居中焦,其性宜降,喜潤惡燥,與脾由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相互屬絡而成表里關係,胃火熾盛,循經上擾,可見牙齦冒火腫痛糜爛;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靈樞·脈度】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也。』,若脾經伏火過甚,則口舌冒火生瘡、紅腫疼痛。火性炎上,火熱之邪易侵害人體上部,故火熱病症,多發生在人體上部,尤以頭面部多見。該症在治療上主要以清火瀉熱爲主。

方中用生石膏,味甘、辛,性大寒,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生石膏用量一般15~30g,張恩樹用至50g,意在夯實其清熱瀉火之力;知母味苦甘而性寒質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常與石膏相須爲用。生石膏辛甘大寒,質重濁,其性走而不守,善清胃家實熱,爲邪熱進入陽明氣分之要藥,偏於清;知母苦寒質潤多液,偏於滋。二者合用,一清一滋,有清熱保津之效;蘆根味甘能生津,性寒能清熱,既能清瀉肺胃實熱,又能夠生津止渴、除煩;山梔通泄三焦,引火下行;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涼血除蒸,清熱降火之功;露蜂房味微甘、藥性平,用於治療胃火上炎而致牙齦腫痛;白芷性溫、味辛、氣芳香、微苦,可祛風止牙痛,使熱邪從外透解;骨碎補固齒止牙痛;竹葉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之功效,主清上焦之熱,淡滲利竅,導心火下行;藿香芳香醒脾,可泄脾胃伏火;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諸藥相伍,共奏清火泄熱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二診藥後諸症漸減,牙齦腫痛亦除,故去露蜂房、白芷、骨碎補,加炒黃芩以增強清火泄熱之力,以希一鼓蕩平貽患。

此外,還叮囑患者情緒要安定,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溫燥、黏膩、溫補、性熱之食物。本文介紹了張恩樹主任醫師治療四火併發之症,由於病例罕見,故整理如上,公諸同好。(楊愛國 楊曉明 郭靈龍 江蘇省儀徵市中醫院張恩樹名中醫工作室)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