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趣味,在於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在把握了共性的基礎之上,進行差異化的針對練習,往往會事半功倍。以下十種經典書風,各有各的臨摹訣竅。當然,觀點僅供參考。 01/ 【禮器碑】
【禮器碑】
戰國和秦漢時代,人們在粗細均勻的線條上添加各種龍鳳蟲魚的裝飾性圖案,產生一種叫『鳥蟲書』的美術字。到東漢,人們將這種圖案融化到筆畫中去,一筆寫就,變成了橫畫的蠶頭雁尾和撇捺的波磔挑法,於是出現了分書,分書是裝飾性很強的字體。分書的主要特徵是取橫勢,表現橫勢的方法有三:一是橫畫寫得舒展、跌宕、有波磔;二是結體略帶扁形;三是章法上縮小行距,讓左右字靠得緊些,感覺上連成一氣。分書是沒有轉折之筆,運筆要筆筆斷,斷而後起,否則,一連寫就有楷書的意味了。 【禮器碑】的筆畫清朗遒勁,波磔處重按快挑,蠶頭雁尾比較誇張,粗細變化比較明顯,運筆節奏非常強烈,風格與唐代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02/ 臨【西狹頌】
臨【西狹頌】
【西狹頌】的線條厚重,臨摹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圓,筆鋒不要偏側,儘量走在筆畫的中間;二是毛,筆鋒頂著紙面逆行,輔毫逸出,線條就會毛糙。厚重的線條容易呆板和膩滯,要避免這種毛病,起筆和收筆有時要露些鋒芒。適當的露鋒,在點畫形式上能表現靈巧姿媚,在結體章法上能表現運動的氣勢,在創作心態上能表現隨意而不拘謹。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03/ 【石門銘】
【石門銘】
傳統書法分帖學和碑學兩大類型,他們的運筆方法和點畫形式有很大區別。在運筆方法上,帖學偏重於提,碑學偏重於按;帖學強調順暢,碑學強調逆澀。在點畫形式上,帖學偏重於線條的兩端,提按頓挫,迴環往復,中段則很快地一掠而過,因而顯得輕靈勁挺;碑學偏重於線條的中段,抑揚起伏,跌宕舒展,兩端則不作過分的修飾,因此顯得渾厚大氣。 【石門銘】的點畫圓渾蒼茫,臨摹時運筆要注意兩點,一是將筆桿朝筆畫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讓筆鋒頂著紙面逆行,使輔毫散開,造成線條兩邊的毛糙感。二是加強運筆時的阻拒力量,好像有東西擋著不讓前行,竭力與爭,手不期顫而顫,造成線條的曲折起伏。【石門銘】的結體『飛逸奇渾』,臨摹時也要注意兩點,一是強調橫勢,筆畫儘量往橫里舒展;二是左低右高,形成一種奇險的造型特徵。 04/ 【開通褒斜道刻石】
【開通褒斜道刻石】
【開通褒斜道刻石】的點畫沒有粗細區別,基本上是一根等粗的線條,因爲刻在高低不平的山崖石壁上,所以線條比較毛糙而且有起伏。作者在書刻這件作品時,可能受山川景色的感動,心胸豁暢,不僅點畫極力舒展,而且結體也極力開拓,顯得非常大氣。字形內的布白非常疏朗,有許多甚至大於字距行距,因此造成上下左右字的親密無間,渾然一體。 【開通褒斜道刻石】的書法特徵是:點畫單純,結體開闊,章法茂密。我臨寫時,常常用一根等粗的線條,在字形不散的前提下,儘量盪逸開去,走到哪裡是哪裡,用蘇東坡的話來說,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得不止,將結體擴張到極限。同時,用一根等粗的線條去切割空間,注意所切出的空間相互之間的大小疏密、橫豎斜正的對比與諧調。我覺得這是一種練習膽量氣魄與筆勢造形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近幾年的創作,在字體變形中敢於不受束縛地極度開張,當歸功於這種臨摹。 05/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雁塔聖教序】的點畫特徵是『婉媚遒勁』。具體來說,它的線條非常勁挺,粗細變化很大,有一種裝飾性,顯得非常華麗。【雁塔聖教序】的結體特徵是內斂,字形外輪廓線都是朝字心內彎曲的。瘦勁的點畫線條在造型時,如果不採用內斂法來壓縮中宮,結體就會因字心餘白太多而顯得疏鬆散漫。瘦勁的點畫必然爲內斂的結體,這是一般規律。 臨摹【雁塔聖教序】的點畫,第一要細挺遒勁,運筆必須有一定速度,乾脆利索,起筆和收筆不能拖泥帶水,中段行筆不能太慢,否則就出不了精神。第二要有粗細變化,運筆必須強調提按,起筆、收筆和轉折處都要重按,行筆要輕提。楷書的筆畫不連貫,但運筆不能斷,從紙上的筆畫到空中的筆勢,再從空中的筆勢到紙上的筆畫,書寫是一個連續運動的過程。空中的筆勢是紙面上兩筆畫之間的過渡,作品中點畫的呼應連貫、造型的生動活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 06/ 顏真卿楷書
顏真卿楷書
顏真卿書法的一般特徵是:點畫線條起訖分明,提按頓挫強烈,因爲用筆重,筆毫鋪開之後,靠本身的彈性已不能使筆鋒回覆到垂直狀態,因此在轉折換向時不得不增加回頂的動作,出現所謂的『鶴腳』、『肩胛』,捺畫收筆處出現缺角等。古人說『點畫生結體』,點畫線條粗了,結體如果太緊湊的話,眉毛鬍子擠在一起,不好看。因此,顏真卿在處理結體時,不得不採用外拓的方法,儘量在字形中間留出空白,把筆畫安排在四周,而且極力向外擴張成腰鼓狀的弧形。顏體用外拓的方法儘量將筆畫裹束在方整的字體之中,外形是團聚的,字與字之間參差錯落的關係不多。因此,在章法上字距行距應當緊湊一些,以強化上下左右的連貫。點畫生結體,結體又決定章法,三者渾然一體:點畫渾厚沉雄、結體開闊博大、章法茂密飽滿,這就是顏真卿楷書的風格。 臨摹顏體在基本技法上有三個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一是顏體線條厚重,掌握不好容易墮爲粗痞;二是轉折換向處因筆鋒回頂而出現的種種特徵,理解不正確,會成爲做作的描繪;三是結體外拓,片面強調圓轉,會失之於媚俗。 07/ 顏真卿【祭侄稿】
顏真卿【祭侄稿】
顏真卿的行書縱橫開闔,氣勢磅礴,它的點畫非常渾厚,書寫時逆入回收,中鋒按筆行走,有篆籀遺法,起筆和收筆處牽絲映帶,使點畫在渾厚的基礎上靈動流暢,姿媚躍出。它的結體多爲外拓,非常開闊,章法上字距行距比較緊湊茂密,整個風格可以用沉雄恢宏四字概括。 【祭侄稿】爲墨跡,圓渾遒勁,流暢奔放,清晰地反映了運筆的精細之處,是初學者最好的範本。【爭座位帖】爲拓本,一經翻刻,線條的凝澀性和含蓄感增加了,顯得更加厚重蒼茫,強化了顏體特徵。學顏真卿行書應從【祭侄稿】得其法,從【爭座位帖】得其神。前人學書重真跡輕刻本,我覺得光臨【祭侄稿】容易寫得輕薄油滑,應當同時臨摹【爭座位帖】。 08/ 楊凝式【韭花帖】
楊凝式【韭花帖】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從楷書到行書的轉變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筆勢,把原先走在空中的筆勢部分地表現在紙上,成爲若斷若續的牽絲。二是體勢,楷書的結體四平八穩,到行書就要開始隨著上下字的造型關係和連續方式左右搖曳起來。古人論書,以勢爲先,正確處理筆勢與體勢是寫好行書的關鍵。 【韭花帖】的點畫在起筆和收筆時強調提按頓挫,通過逆入與回收將筆鋒裹束起來,將力量凝聚起來,中段運筆則很快,線條非常勁挺,這是典型的帖學風格。【韭花帖】點畫遒勁,因此結體也比較緊湊,造型偏瘦長,偶爾橫向出幾筆長的線條,顯得非常俊逸。【韭花帖】的字距和行距極爲寬綽,書寫時爲了避免散漫,一定要注意筆勢和體勢的呼應連接,注意疏密大小的造型變化。 09/ 米芾
米芾
米芾的運筆受褚遂良影響,提得高,按得重,大起大落,寫出來的點畫沉著痛快,跌宕豪邁,節奏感極強。書法藝術強調橫平豎直,但它們不是幾何學上的水平與垂直,而是重感覺,不管是曲線還是弧線,只要感覺上是平的和直的就行。米芾善用弧線和曲線,因此點畫和結體都特別生動。 米芾在結體上主張『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要根據字形繁簡和上下左右關係來結定造形。他的字常常是左右欹側,搖曳多姿,甚至上松下緊,頭重腳輕,有人比喻爲『如李白醉中賦詩,雖其姿態顛倒,不拘禮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之文』。米芾行書的傳世作品很多,【虹縣詩】比較瀟灑俊逸,有褚遂良的影響;【多景樓詩】比較厚重沉雄,有顏真卿的影響。 10/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草書寫得委婉、清遒、酣暢,線條連綿相屬,時間的流轉躍然紙上。人的感官一觸及線條,第一眼不論落在什麼地方,注意力都會不自覺地順著線條展開的順序前行,在體會粗細長短、收放開闔、輕重徐疾、提按頓挫的書寫節奏時,領略到音樂的感覺。歷代草書作品中,董其昌的最有音樂性。 臨摹董其昌草書要注意四個方面:第一線條要清純,就像民族樂器中的絲竹之音那麼輕盈悠揚,因此書寫時提按頓挫不能太明顯;第二結體要圓轉疏朗,儘量上緊下松,這樣才有『挺然秀出』、『爽朗清舉』的效果;第三章法上要擴大字距行距,追求散朗虛曠的意境;第四用墨要清潤淡雅,讓人感到有一股清氣存在於空明有無之間。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有什麼想說的,留言告訴自學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