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某,男,58歲。2001年5月12日首診。訴肝區脹痛2月余,伴乏力、腹脹,納差。患B肝肝硬化6年,2001年3月出現右肝區疼痛。遂在當地醫院檢查。CT顯示肝部14.2×8.5cm之包塊,甲胎蛋白(簡稱AFP)2000ng/ml以上,診爲原發性肝癌(巨塊型),由於癌灶太大,擔心介入治療引起肝破裂,醫生不同意做介入化療,患者尋求中醫。
症狀:面色晦暗,脈沉細,舌質暗,苔薄白,肝肋下觸及質硬表面結節狀,劍突下8cm。
診斷:積聚(原發性肝癌)。
治則:益氣活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
處方:太子參15g,生黃芪30g,蘇木5g,生白朮30g,土茯苓30g,炒枳殼10g,凌霄花6g,藤梨根15g,八月札15g,炮山甲10g,龜板15g,鱉甲15g,雞內金30g,白花蛇舌草15g,金蕎麥15g,敗醬草12g,水紅花子10g,白及15g,甘草10g。
2001年9月4日二診:服藥三個月後症狀減輕,腹不脹,做CT病灶縮小一半左右,查AFP1560ng/ml。在原方基礎上加綠萼梅10g,桃仁10g,並建議化療。在某醫院做介入治療1次。介入治療後1月複查,病灶未見明縮小,後未再做介入治療。一直服用中藥,至2003年3月,無明顯症狀,帶瘤存活累計2年。
按語:該例患者就診時脈證均無明顯的熱像,使用凌霄花、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金蕎麥、敗醬草,清熱解毒,何爲?對明顯的AFP升高,以毒熱論治,是因AFP的升高,可先於症狀的出現,而且AFP作爲一種毒邪在體內蘊的結果是久居化熱。故當先治之,此乃上醫治未病也。本例患者使用活血藥的同時爲何使用白及,因肝硬變的患者均有明顯的下腔靜脈曲張與凝血機制障礙,極易發生出血,所以在治療肝癌時,尤其強調活血藥用量易小,同時加用白及防止出血。在諸多止血藥中白及的作用更爲獨特,白及質黏,又具寒涼苦泄之性,爲收斂止血之良藥,並可消散癰腫,常與枇杷葉、藕節、阿膠同用。(王遜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