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女,62歲,2016年7月28日初診:失眠30餘年,動則心悸氣短,唇暗,舌質偏暗,齒痕,苔白厚,脈沉細弦澀。
處方:桂枝9g,炙甘草18g,生龍牡各30g,山萸肉18g,五味子9g,炒棗仁20g,法半夏12g,夏枯草12g,茯神30g,砂仁30g,石菖蒲12g,丹參24g。7服。
2016年8月4日複診:藥後睡眠較前改善,仍感氣短,頭暈,肢軟無力,口苦口黏、咽干、流涎,大便干,舌質暗紅,舌中後苔厚膩,齒痕,脈沉弦略澀。上方加蒼朮18g,炙遠志12g,柴胡12g,黃芩12g,生薑3片,大棗 2個,7服。
2016年8月11日三診:入睡尚可,但睡眠較淺,心慌心悸,口粘,咽部異物感,食後噯氣,大便尚可,尿頻,舌質偏暗,舌根苔白兼黃,舌下絡脈如串珠,左關脈弦細,右關脈細滑,余脈沉。7月28日方加柴胡12g,合歡皮30g,琥珀6g,法半夏18g。7服。
2016年8月18日四診:睡眠尚可,活動時略感心悸頭暈,胃脘滿悶,納差,舌淡紅,舌根苔白厚膩,脈細,右關兼弦。桂枝9g,炙甘草12g,生龍牡各30g,炒棗仁20g,茯神45g,法半夏30g,石菖蒲12g,炙遠志12g,合歡皮30g,丹參30g,砂仁30g,琥珀4g,生薑6片。7服。
2016年8月25日五診:藥後胃脘滿悶消失,睡眠尚可,氣短頭暈不明顯,厚膩苔已退,上方半夏15g,繼服14服,以鞏固療效。
『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說明人體的『寐』『寤』與陽氣的正常運行有著密切的關係。心之陽氣虛,不能入於陰,則夜不安寐;不能出於陰,則白天精神萎靡。桂枝、炙甘草、生龍牡『藥組』即【傷寒論】中之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有補益心陽、鎮潛安神之功效,與山萸肉、五味子、酸棗仁配伍,桂枝與炙甘草補益之,龍骨與牡蠣鎮潛之,山萸肉、五味子與酸棗仁酸斂之,藉以恢復陽氣的出入運行功能,使人體的寐寤正常。(賈文魁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