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女,54歲,2017年8月22日入院。患者6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乾渴、多飲、多尿、消瘦等症,於我院診斷爲『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雙胍片』等藥物控制血糖,飲食運動無規律,血糖監測不及時,上述症狀時輕時重。1年前患者因血糖升高導致昏迷,於某醫院住院治療,療效不佳。2周前患者自行增加胰島素劑量,血糖仍控制不佳。刻見:精神差,口乾渴、多飲,消瘦,怕熱汗出,盜汗,偶有頭暈、頭痛,雙目視物模糊,右眼較甚,時有胸悶,氣短,雙下肢涼麻,泡沫尿,夜尿3~4次;大便干,2日1行。近期體重下降6千克。雙下肢輕度浮腫。
診斷:消渴(陰陽俱虛血瘀)。
治則:滋陰助陽,補腎化瘀。
方藥:腎氣丸加減:制附子6g(先煎),桂枝12g,干地黃30g,生山藥15g,制山萸肉15g,澤瀉10g,茯苓20g,牡丹皮10g,肉蓯蓉30g,火麻仁30g,懷牛膝15g。水煎服,日1劑,早晚溫服。
諸症好轉,仍有頭暈頭痛,舌質淡暗,加地龍、全蠍,活血通絡。
用藥3天臨床症狀減輕,用藥6天臨床症狀明顯緩解,相關指標好轉。
醫案分析
患者中年女性,【內經】所云:『年四十而腎氣自半。』消渴日久,耗傷腎精,津液虧虛,虛火內生,故見怕熱汗出,或有盜汗,大便乾等陰虛症表現。久病陰損及陽,導致腎氣不足,氣虛津不上承故見口乾渴、多飲,腦竅失養,故見頭暈、頭痛;腎陽虛則水氣不化而致水濕內停,小便不利,水濕泛溢於四肢,故見雙下肢腫,水谷精微隨水濕外漏,故見泡沫尿;【素問·調經論】曰:『陽虛則外寒。』溫煦失司,陽氣虛運血無力,血行滯緩,久則成瘀,肢體經絡失養,故見雙下肢涼麻,瘀血痹阻心脈,心脈不通,故見胸悶氣短。據舌脈,本病辨證爲陰陽俱虛血瘀證。
用法要旨
微火助陽,少火生氣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本方在腎氣丸基礎上加肉蓯蓉、火麻仁,溫腎益精,暖腰潤腸,少量補陽藥與大隊滋陰藥爲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氣。諸藥合用,助陽之弱以化水,滋陰之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氣化復常,則諸症自除。
陽中求陰,陰中求陽
患者久病陰損及陽,終致陰陽兩虛腎爲水火之髒,內寄命門之火,爲元陽之根本。治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腎之元陽(景岳全書)』。方中附子、桂枝、肉蓯蓉溫腎助陽,熟地、山藥、山萸肉、牛膝滋陰益腎,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義,【景岳全書·新方八陣·補略】。陽中求因,陰中求陽,陰陽互根互用。
補而不滯,活中寓養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指出『百日久恙,血絡必傷』。方中大量補益藥,配伍少量活血藥,使全方補益不留瘀,活血不傷正,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牛膝苦酸而甘,引藥下行,合桂枝則可調血分之滯,三藥補中有瀉,俾邪去而補藥得力,爲制諸陰藥可能助濕礙邪之虞。患者頭暈、頭痛,『不通則痛』,結合舌質暗,考慮患者瘀血阻竅,予加用地龍、全蠍活動通絡之品後患者症狀緩解,則體現了『通則不痛』之原理。(龐國明 姚沛雨 劉靜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