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14|回复: 0

[讲古] 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发表于 2018-6-1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封为西楚霸王之后,项羽越发的肆无忌惮。

虽然那位义帝楚怀王已经彻底被架空,项羽还是觉得有点别扭,后来索性悄悄派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杀死了这位义帝。

因为那位韩王成没有什么军功,所以在被封为韩王之后,项羽根本就没让他去封地,而是直接带到了自己的都城彭城。没过多久,被废为侯,然后不久就被杀了。

说起来,这个韩王成也是真够倒楣的,虽然有张良尽心辅助,但是复兴的韩国一直是半死不活,现在更是连命都搭上了。

韩王成死于项羽之手,张良更加痛恨项羽,在刘邦兵出蜀中后,再次投奔到刘邦处,全心全意的替刘邦谋划。

而就在同一时间,刚刚分封完的各诸侯国之间,就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大打出手。

而也是在这个时间,蛰伏的刘邦,遇到了其建立霸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出生于原楚国的淮阴。

有学者考证,韩信虽然出生在楚国,但却是韩国王室后代,韩襄王仓的二公子韩虮虱(jǐ shī)的孙子。韩信的爷爷因为国内争夺王位的变乱中,流落楚国。韩信因此出生在楚国。

王族出身,使得韩信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韩信天资聪慧,不论是兵法,还是剑术,韩信都有相当的造诣。

后来,韩信的父亲去世,韩信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越来越艰难。

两年之后,韩信的母亲也去世了,韩信彻底成了孤儿。韩信勉强安葬了母亲后,生活更加艰难。

而且年轻气盛的韩信,还颇有怀才不遇的狂放,又没什么能养活自己的特长,只得每天到左邻右舍混吃混喝。时间长了,大家都很不喜欢韩信。

这时,下乡南昌亭的亭长,觉得韩信不像个凡夫俗子的样子,于是将韩信收留下来,让韩信没饭吃的时候,就到自己家里来吃饭。

走投无路的韩信当然不会客气,每天准时到亭长家里去吃饭。一连数月,亭长倒没说什么,亭长的妻子不干了。小门小户的,挣点钱攒点粮食不容易,突然加入一个半大小伙子,时间长了,能没意见吗?

亭长的妻子做的也够绝,你韩信不是掐著点来吃饭吗,我改吃饭时间了。亭长的妻子一大早就做好饭,在床上就吃掉了。等到吃饭的时间,韩信来了,却发现人家早就吃完了,而且根本没有再给他准备的意思。

韩信也是有自尊心的,明白这是嫌弃自己啊。愤怒之下,韩信摔门而去,再不来亭长家蹭饭。

然而,光生气没用,得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啊。于是韩信去河边钓鱼、卖钱,来养活自己。但是钓鱼的收入并不稳定,钓不上鱼来就没有饭吃啊。

这一天,韩信正忍饥挨饿的在河边钓鱼,希望运气好,赶快钓上鱼来,好换点东西填饱肚子。可是越着急,越钓不上鱼来。

这时,旁边一个靠洗衣服、漂洗丝绵为生的老太太,看韩信饿的实在难受的样子,不忍心,就将自己准备的饭拿出来,让韩信吃。

对于韩信来说,这可真是雪中送炭,或者说是救命之恩呐。感激万分的韩信顾不上客气,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这还不算,老太太的心是真好,接下来的几十天里,每天都让韩信来自己这里吃饭。

一天,感动的无以复加的韩信对老太太说:“等将来我富贵发达了,一定重重的报答您。”

没想到老太太还生气了,对韩信说:“我是看你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太可怜了,才给你饭吃,难道是为了你的报答吗?”

韩信非常惭愧,更加感激。

这就是韩信乞食于漂母的故事。

接下来的一件事,对韩信的刺激更大。

一天,韩信正带着宝剑,走在街上。屠户的儿子领着一群混混,拦住了韩信。

这些人都是些无赖、混混之类,今天是没事,想拿韩信开开心。

屠户的儿子指著韩信说:“别看你长得又高又大,还总是带着宝剑,其实啊,你就是个胆小鬼。”众无赖哈哈大笑。

韩信本来不想理睬这些人,但是架不住这些人就是拦着他,不让他走。

看韩信怒气冲冲,却又不敢发作的样子,屠户的儿子更得意了:“你要是真有本事、有胆量的话,就拿剑杀了我,要是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边说,边挡在韩信面前,岔开两条腿。

韩信真想拔出宝剑,杀死这个无赖。但是杀了人,就要抵命,自己满身的才华,一腔的壮志,怎么能和这个无赖同归于尽,太不值得了。但是,不杀了他,就要从他胯下爬过去,这也太侮辱人了!

最终,韩信还是选择了隐忍,为这种人赔上自己的命,不值得。

于是韩信从屠户儿子的胯下,爬了过去。

韩信气得是咬牙切齿,那群无赖呢?得意洋洋的离开了。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敬请推荐给友人,并请关注此微信号,再次拜谢。

能看到所有推送过的文章及第一时间收到新文章。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