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性,64歲。於2018年3月17日初診。患者訴胸悶胸痛,反覆發作8年余,近一周加劇,胸痛如窒、心悸汗出、眩暈頭痛、左半身麻木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面浮足腫等。查心電圖示:ST段下移。血糖高。在外院診斷爲冠心病、頸動脈狹窄及糖尿病。察其面色淡黯,額頭及兩顴黃褐斑密布,兩側睛明穴處浮腫,唇色紫暗,舌體右歪,舌質紫暗、苔花剝,脈細、尺沉弱。
診斷:(腎陽虧虛型)胸痹,消渴。
治法:益氣溫陽,水火兼補。
方藥:腎氣丸加減:熟地20g,山茱萸30g,淮山藥30g,茯苓30g,澤瀉30g,丹皮10g,肉桂5g,制附子10g,黃連10g,丹參30g,地龍10g,水蛭10g。共13服。每日1服,水煎服,忌勞逸過度。
3月30日二診:患者服上藥兩周後,胸痛、眩暈、肢體麻木、下肢水腫皆減輕,守上方繼服30服後再查心電圖ST段下移明顯改善。
本例患者胸悶氣短多年、眩暈耳鳴、腰痛如折、夜尿頻短屬腎氣虧虛之範疇,羅陸一辨爲腎陽虧虛證,屬【金匱要略】之腎氣丸證。【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5條:『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腎氣丸方中熟地、山茱萸、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皆濡潤之品,可謂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以腎氣丸壯水之主;肉桂、制附子可壯心腎之陽、益火之源;黃連燥濕清上焦熱,羅陸一常用其兼治消渴病;丹參、地龍、水蛭活血通絡、破血逐瘀,此方常用於冠心病、消渴病兼治。
經方是其經歷了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的驗證療效確切的方劑,具有普、簡、效、廉的特點,尤其【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經方,配伍嚴謹、藥物精簡、療效確切,是中醫理論和實踐的精華,更是中醫傳承的瑰寶。羅陸一臨床帶教中曾多次強調中醫傳承學習要紮實背誦經方,勤於思考經方的配伍機理,深刻理解臨床病證的病理病機,運用時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在繼承經方的基礎上得以不斷地發展、創新。
『胸痹』最早記載於【內經】,胸爲病位,痹爲病機。【靈樞·五邪】曰:『邪在心,則病心痛。』痹爲閉塞不通,胸痹指胸部悶痛,輕者胸悶氣短,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喘息不得臥。【金匱要略】論述胸痹病機是陽微陰弦,胸痹的發生在於心氣、心陽不足而導致氣滯、寒凝、痰邪阻痹心胸。羅陸一認爲胸痹的臨床表現爲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多指脾腎二髒陽氣虛衰、痹阻氣機,標實多指痰濁、瘀血滯塞心脈。脾陽可鍵運脾胃,常用四君子湯從中焦滌痰醒脾、健脾益氣以培育胸陽、調暢氣機;腎陽可溫煦五臟六腑,常用腎氣丸補腎通陽,以溫五臟,使心陽得通。標實多指痰濁、瘀血,以田七、丹參、地龍、水蛭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顧其根本同治其標;治療冠心病需要扶正補虛,兼顧其標,健脾益腎與祛痰活血同行。(楊智明 陳宇光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