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6|回复: 0

[讲古] 韩信木罂渡黄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发表于 2018-6-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邦一直退到荥阳一带,才算稳住阵脚。萧何也把关中地区能够征集的人丁,主要是原来看不上的老弱病残之辈,全数带到荥阳。这下,汉军的士气总算是又恢复了一些。同时,韩信也在收拢了汉军的残兵败将后赶来汇合。

重新恢复部分实力后,就在荥阳一带,楚汉再次交锋,好在汉军这次小胜一场,暂时稳住局势。

不过,刘邦的惨败,导致盟军彻底解散,墙头草一般的诸侯们纷纷又叛汉降楚,刘邦的汉军被孤立。

刘邦当然不甘心束手待毙。稳住阵脚之后,刘邦和韩信、萧何等人开始商量反击的策略。

韩信提出,虽然这些诸侯或者叛汉降楚,或者本来就是楚国的爪牙,但是这些人之间同样是矛盾重重,各自为政。如果汉军分开攻击他们的话,他们之间并不会互相救援,这就给汉军留下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韩信提议,开辟北方战场,在和楚军正面对峙的同时,分兵出击,消灭魏、代、赵、燕等国,对楚国实施侧面迂回、包围的策略。

刘邦非常认可这个计划。

最终,刘邦决定,自己亲自领军与项羽对峙,派韩信率领部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

韩信首先遇到的对手,就是降而复叛的魏王豹。

这个魏豹本来已经归降了刘邦,但是在见到楚军势大之后,用回家探亲的名义,离开刘邦,并在返回封地后,立刻断绝和汉军的联系,干脆俐落的投降了楚军。

魏豹控制的地区,对于刘邦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威胁著汉军的粮道。如果魏豹和项羽联手进攻,汉军将陷入被两面夹击的窘境。

刘邦先是派以口舌便给著称的郦食其去说服魏豹,遭到拒绝,只得将希望都寄托在韩信身上。

韩信在了解了对手的情况后,判断出,魏军依仗黄河天险,一定会采取固守的策略,进行持久战。而汉军处于不利地位,必须速战速决。

公元前205年8月,韩信带着灌婴和曹参率军到达黄河岸边。对面的魏王豹早就安排好人马,准备死守黄河上蒲津渡口的要隘临晋关。这里,是汉军最方便渡过黄河的地方。

韩信侦查完敌情后发现,魏王豹的防守非常严密,只有距离很远的上游夏阳这个地方,对岸的魏军不多。于是韩信准备让大军从夏阳渡河。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渡河举动一定要保密,不能让魏军发现,不然魏军调动人马过去,渡河行动必定失败,即使过了黄河,面临的也必将是魏军重兵防守的城池;二是渡河的船只远远不够,而如果要建造足够的船只,时间上又绝对来不及。

韩信一面让人砍伐木材,一面让人大量收购当地人常用的一种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称为罂)。看众将不明白,韩信解释:“渡过黄河需要大量船只,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造船,单纯的木筏运载能力又太小。我们可以将几十只这种瓶子绑在一起,口朝下,用木头夹住它们,叫做木罂,将木罂连起来做成的筏子,比单纯的筏子可以多运载很多人啊。”

大家无不佩服。

木罂筏子做好后,渡河工具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声东击西,吸引敌人注意力了。

韩信让灌婴率领部分汉军人马和船只,在临晋关渡口的对岸,摆开架势,装作准备大举渡河的样子。魏王豹和魏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临晋关渡口。

此时的韩信,早就命令汉军从夏阳渡口渡过黄河,并一举拿下安邑城,然后丝毫没有停留,直向魏国都城平阳扑去。

本来魏豹见河对岸的汉军连续几天来造足了声势,就是不渡河,以为是怕了自己,不敢过河。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听到汉军大军已经渡过黄河,杀奔平阳的消息,大吃一惊,外加莫名其妙,汉军怎么过的黄河?从夏阳?哪来的船啊?

万分危急的形式容不得魏豹犹豫,急忙率领魏军仓促撤退,试图守住平阳。结果灌婴的人马又趁势渡过黄河,轻松占领临晋关后,也向平阳杀去。

本来就不是汉军对手的魏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很快崩溃,魏王豹下马投降,韩信顺利平定了魏国。

魏国的平定,保障了汉军粮道的通畅,极大的减轻了刘邦主力部队在与项羽对峙中的压力。

接下来,韩信轻松战胜代国人马,并与赵国大军在井陉口一带一场大战。韩信用“背水一战”的方式,以少胜多,大破赵军,俘获赵王歇。

虽然韩信在北方战场连连取胜,但是正面战场的形式,却是对汉军越来越不利。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敬请推荐给友人,并请关注此微信号,再次拜谢。

能看到所有推送过的文章及第一时间收到新文章。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