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直退到滎陽一帶,才算穩住陣腳。蕭何也把關中地區能夠徵集的人丁,主要是原來看不上的老弱病殘之輩,全數帶到滎陽。這下,漢軍的士氣總算是又恢復了一些。同時,韓信也在收攏了漢軍的殘兵敗將後趕來匯合。 重新恢復部分實力後,就在滎陽一帶,楚漢再次交鋒,好在漢軍這次小勝一場,暫時穩住局勢。 不過,劉邦的慘敗,導致盟軍徹底解散,牆頭草一般的諸侯們紛紛又叛漢降楚,劉邦的漢軍被孤立。 劉邦當然不甘心束手待斃。穩住陣腳之後,劉邦和韓信、蕭何等人開始商量反擊的策略。 韓信提出,雖然這些諸侯或者叛漢降楚,或者本來就是楚國的爪牙,但是這些人之間同樣是矛盾重重,各自為政。如果漢軍分開攻擊他們的話,他們之間並不會互相救援,這就給漢軍留下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韓信提議,開闢北方戰場,在和楚軍正面對峙的同時,分兵出擊,消滅魏、代、趙、燕等國,對楚國實施側面迂迴、包圍的策略。 劉邦非常認可這個計劃。 最終,劉邦決定,自己親自領軍與項羽對峙,派韓信率領部分漢軍,開闢北方戰場。 韓信首先遇到的對手,就是降而復叛的魏王豹。 這個魏豹本來已經歸降了劉邦,但是在見到楚軍勢大之後,用回家探親的名義,離開劉邦,並在返回封地後,立刻斷絕和漢軍的聯繫,乾脆俐落的投降了楚軍。 魏豹控制的地區,對於劉邦來說,非常重要,直接威脅著漢軍的糧道。如果魏豹和項羽聯手進攻,漢軍將陷入被兩面夾擊的窘境。 劉邦先是派以口舌便給著稱的酈食其去說服魏豹,遭到拒絕,只得將希望都寄托在韓信身上。 韓信在了解了對手的情況後,判斷出,魏軍依仗黃河天險,一定會採取固守的策略,進行持久戰。而漢軍處於不利地位,必須速戰速決。 公元前205年8月,韓信帶着灌嬰和曹參率軍到達黃河岸邊。對面的魏王豹早就安排好人馬,準備死守黃河上蒲津渡口的要隘臨晉關。這裏,是漢軍最方便渡過黃河的地方。 韓信偵查完敵情後發現,魏王豹的防守非常嚴密,只有距離很遠的上游夏陽這個地方,對岸的魏軍不多。於是韓信準備讓大軍從夏陽渡河。 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渡河舉動一定要保密,不能讓魏軍發現,不然魏軍調動人馬過去,渡河行動必定失敗,即使過了黃河,面臨的也必將是魏軍重兵防守的城池;二是渡河的船隻遠遠不夠,而如果要建造足夠的船隻,時間上又絕對來不及。 韓信一面讓人砍伐木材,一面讓人大量收購當地人常用的一種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稱為罌)。看眾將不明白,韓信解釋:『渡過黃河需要大量船隻,我們現在沒有足夠的時間造船,單純的木筏運載能力又太小。我們可以將幾十隻這種瓶子綁在一起,口朝下,用木頭夾住它們,叫做木罌,將木罌連起來做成的筏子,比單純的筏子可以多運載很多人啊。』 大家無不佩服。 木罌筏子做好後,渡河工具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聲東擊西,吸引敵人注意力了。 韓信讓灌嬰率領部分漢軍人馬和船隻,在臨晉關渡口的對岸,擺開架勢,裝作準備大舉渡河的樣子。魏王豹和魏軍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臨晉關渡口。 此時的韓信,早就命令漢軍從夏陽渡口渡過黃河,並一舉拿下安邑城,然後絲毫沒有停留,直向魏國都城平陽撲去。 本來魏豹見河對岸的漢軍連續幾天來造足了聲勢,就是不渡河,以為是怕了自己,不敢過河。正在洋洋得意的時候,突然聽到漢軍大軍已經渡過黃河,殺奔平陽的消息,大吃一驚,外加莫名其妙,漢軍怎麼過的黃河?從夏陽?哪來的船啊? 萬分危急的形式容不得魏豹猶豫,急忙率領魏軍倉促撤退,試圖守住平陽。結果灌嬰的人馬又趁勢渡過黃河,輕鬆佔領臨晉關後,也向平陽殺去。 本來就不是漢軍對手的魏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很快崩潰,魏王豹下馬投降,韓信順利平定了魏國。 魏國的平定,保障了漢軍糧道的通暢,極大的減輕了劉邦主力部隊在與項羽對峙中的壓力。 接下來,韓信輕鬆戰勝代國人馬,並與趙國大軍在井陘口一帶一場大戰。韓信用『背水一戰』的方式,以少勝多,大破趙軍,俘獲趙王歇。 雖然韓信在北方戰場連連取勝,但是正面戰場的形式,卻是對漢軍越來越不利。 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觀之處, 敬請推薦給友人,並請關注此微信號,再次拜謝。 能看到所有推送過的文章及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創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鑑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鑑賞】、【國學經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