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端午節,便已經成爲全民的節日。從宮廷,到全國的民間,端午節的過法,幾乎一樣。 先看宮廷。 端午那天,唐玄宗宴請大臣,其中一道食物,便是粽子。吃完粽子,再一起去看朝廷各部門組隊參加的龍舟賽。多才多藝的大唐君臣,少不了即席賦詩。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凝碧池侍宴看競渡應制李懷遠 上苑清鑾路,高居重豫游。 前對芙蓉沼,傍臨杜若洲。 地如玄扈望,波似洞庭秋。 列筵飛翠斝,分曹戲鷁舟。 湍高棹影沒,岸近榜歌遒。 舞曲依鸞殿,簫聲下鳳樓。 忽聞天上樂,疑逐海查流。 民間,也是如此。每逢端午,最熱鬧的全民性活動,莫過於龍舟賽。 據說,江東的端午節,原本是紀念伍子胥的。到了唐代,也和全國各地一樣,插艾草、喝蒲酒、賽龍舟,已是習俗。以下兩首詩寫的,分別是當今嘉興、南京一帶的事兒。 端午日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這是當今湖南省的龍舟賽。作爲屈子行吟投江之所,這裡的龍舟賽,自然最正宗,最熱鬧。 岳州觀競渡張說 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 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 鼓發南湖溠,標爭西驛樓。 並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 競渡曲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白居易調任忠州刺史後,收到萬州刺史的【競渡】詩,結合自己在忠州龍舟賽的感受,和詩一首。這首詩,大約是端午節的深層文化內涵。 和萬州楊使君四絕句·競渡白居易 競渡相傳爲汨羅,不能止遏意無他。 自經放逐來憔悴,能校靈均死幾多。 徐州的最高長官張建封,把龍舟賽寫活了。這首詩,讀來身臨其境。現作爲壓軸戲,獻給大家。 競渡歌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 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 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