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毕竟是项羽,不管性格上有多少缺陷,但是其强大的军威不是谁都能抵挡的住的,此时的刘邦也不行。 面对楚军的强大攻势,刘邦防守的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粮道经常受到楚军的进攻,粮草接济越来越艰难。无奈的刘邦,派人向项羽求和,希望以荥阳为边界,荥阳以西归自己,其他地方都归楚国。 项羽也被四处的叛乱和韩信北方战场的开辟,搞得焦头烂额,又觉得刘邦的条件对楚国颇为有利,就准备答应下来。没想到范增却坚决不同意。 范增一直将刘邦视作项羽最大的敌人,必除之而后快。在范增的坚持下,项羽也就无可无不可的拒绝了刘邦议和的建议,战斗继续。 刘邦早就知道范增谋略超人,现在更是意识到,不除掉范增,自己早晚得死在项羽的手中,于是采用陈平的计策,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作为活动经费,离间楚国君臣,尤其是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离间的难度并不大。 虽然范增对项羽称得上是忠心耿耿,竭尽心力,但是架不住项羽刚愎自用,好坏不分啊。项羽做事,基本上是随心所欲,有时睿智,有时糊涂;对范增呢,尊敬时称为亚父,可怀疑时也是毫无信任。 陈平的计策很简单,面对着项羽派来的使者,故意错认成范增的人,特别客气。当知道是项羽的使者时,又态度特别恶劣。使者回去和项羽一说,项羽立刻就怀疑范增和刘邦私下串联,开始防范起范增来。 范增怎么解释项羽也不听,气得老头怒火中烧,愤而辞职。项羽呢,丝毫不念故人之情,痛快的答应了。 可能在项羽看来,没直接杀掉范增,已经是深念故人之情了吧。 愤懑不已的范增在回乡的路上,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其实,老头应该算是被项羽气死的。 可叹项羽,既想要囊括四海,席卷天下,又无容人之量,安能不败? 可怜范增,识人不明,选错了君主,悲剧收场。 去掉了范增,对于刘邦来说,算解除了远虑,但是近忧还在,楚军还在猛攻荥阳,而且汉军已经处于随时可能崩溃的边缘。刘邦急的团团转,却也没什么好办法。继续守下去吧,眼看就守不住了;等救兵吧,远水不解近渴,况且有没有救兵还难说;突围离开吧,四面被楚军包围的死死的,就自己手下这些筋疲力尽的士卒,突不出去啊。 这时,将军纪信给他出了个主意。这个纪信在身材上,和刘邦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纪信提出,由自己装扮成刘邦的样子,吸引楚军的注意力,刘邦趁机逃走。 纪信这是在用自己的命,为刘邦挣得一线生机啊。 刘邦当然是感激涕零,同时也痛快的答应了。为了活命,连亲生子女都能推下马车,现在有人主动站出来,还客气什么啊? 当即,陈平先是以刘邦的名义给项羽写了一封投降信,说好第二天早晨出城投降。然后在第二天早晨,纪信穿着刘邦汉王的衣服,乘坐着刘邦的装饰华丽的车子,率领着随从,出城投降。为了不让楚军早早认出,纪信一直用袖子挡着自己的脸。 包括项羽在内,楚军都以为真是刘邦来投降了,欢呼雀跃,高呼万岁。 就在楚军的注意力,全部被纪信等人吸引的时候,刘邦早就带着几十名随从,悄悄逃离了荥阳。为了不引起楚军注意,刘邦几乎没带走几个文武大臣,而是将他们都留下来,命令他们在纪信诈降被发现后,继续死守荥阳,为自己断后。 当磨磨蹭蹭的汉军投降队伍终于到达项羽面前的时候,项羽也发现了不对,车上之人根本不是刘邦。愤怒的项羽在招降无果后,将纪信活活烧死。 接下来,楚汉继续交锋,互有胜负,基本上处于项羽到处,楚军所向披靡,项羽不在,楚军则落花流水,而且,各路诸侯,包括项羽手下的领军将领也不时的被刘邦说服,反叛项羽。 战争持续到公元前203年,此时,汉军占据成皋,项羽率军与之对峙。正面战场,汉军深沟高垒,以守御为主,楚军多次进攻无果。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 为了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刘邦派郦食其前去齐国,希望说服齐王田广,和自己结盟,与楚国对抗。同时,做了两手准备的刘邦,派韩信率领军马,向齐国进军,准备游说不成的话,就武力解决。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敬请推荐给友人,并请关注此微信号,再次拜谢。 能看到所有推送过的文章及第一时间收到新文章。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