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理、兵法、岐黃之術,其源同一,皆飽含中國傳統文化『道』之韻味,符合『道』之精神。清代著名棋手施定庵在【弈理指歸】中云:『古人以弈喻兵,體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中醫自古便有『用藥如用兵,臨證如臨陣』之說,王士雄曰:『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岳忠武以八百人破楊麼十萬;不善用兵者,趙括以二十萬受坑於長平』。古語有云:『高手善用勢』。何謂勢?【孫子兵法】云:『善戰人之勢,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古字作『埶』,字形從『坴』從『丸』,『坴』爲高土墩,『丸』爲圓球,字面意象是圓球處於土墩的斜面即將滾落的情形。醫術與棋藝、兵法,其理合一,亦講究對『勢』的利用,中醫諸多治法,皆取理於因『勢』利導,順『勢』而爲,誠如【黃帝內經·素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對『勢』最好的運用。
圍棋界有一種布子的技法名爲『厚勢』,所謂『厚勢』是指無後顧之憂且對其勢力所在範圍內發生的戰鬥有積極影響的一塊棋,可以封住對方的出路,在外圍築成銅牆鐵壁,形成比較強大的外勢,用以攻擊和威脅對手。經方藥物之間的配伍,其理與之相同,亦講究在方劑中建立藥物的『厚勢』,筆者茲就於此,略陳管見。
藥量厚勢
在兵法戰場上,敵我之間,講究集中我方兵之『厚勢』以消滅敵方少數兵力;在棋理對弈上,弈者之間,講究在某塊區域建立棋之『厚勢』以攻擊威脅對手;在醫理治法上,正邪之間,講究重用某味君藥建立藥之『厚勢』以破解病機關鍵所在。雖發揮領域不同,然理同一貫,皆重視建立『厚勢』,以『眾』對『寡』,以『厚』對『薄』。在方劑的配伍中,藥物通常有『君、臣、佐、使』的劃分,各司其職,發揮其效。其中,以君藥的地位最高,處於全方核心之處,針對主症及病機而設,解決疾病的關鍵問題,藥量及藥力往往居全方之首。在審察病機的基礎上,重用君藥,正有建立『厚勢』之意,欲將全方之力集中於一點,重磅出擊,攻其病邪最爲緊要之處,破其關鍵所在。經方有如治療心陽虛,胸陽不足的桂枝甘草湯證,『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其中桂枝用量爲四兩,甘草二兩,桂枝用量爲甘草的兩倍,取桂枝色赤主入心,其性辛甘而溫,具溫通心陽、溫經通脈之功,且桂枝在此方的用量獨重,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陽,溫通心陽,建立溫心陽之『厚勢』,故可療胸陽不振、心陽虧虛之胸悶、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
藥性厚勢
古先賢認爲物分陰陽,藥分氣味,一陰一陽,一柔一剛。圍棋之道,一白一黑,一方一圓,方以作規矩,圓以通靈變,最合中國古代『道』之精神,飽含『道』之韻味。弈者布棋之勢,可分厚薄;中藥之性味,亦分薄厚。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味厚者爲陰,薄之陰之陽;氣厚者爲陽,薄爲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味厚之藥,具滋補、營養、柔潤之功;氣厚之品,具辛烈、升散、溫通之用。方劑配伍,常講究依藥之性味而組方,通過選用某味或某幾味『味厚』或『氣厚』的藥物,建立藥性之『厚勢』,最大程度發揮藥之偏性,以對治陰陽失衡而導致的疾病,以偏糾偏。經方有如治療『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的防己地黃湯,其方重用生地黃,輕用防己、防風、桂枝、甘草,其中生地黃爲陰藥,且久蒸,絞取地黃汁,取其『味厚』之性以養陰血,滋陰液,建立養血滋陰之『厚勢』,防己、防風、桂枝,爲陽藥,主祛風邪、通經脈,諸藥合用,陰血充而風自熄,陽分風去,陰分自安,神即安和。
角藥厚勢
角藥是3種中藥的有機組合,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爲基礎,以辨證論治爲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爲配伍原則,3種中藥聯合使用,系統配伍而成。【素問】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張仲景在經方中尤其擅長角藥的使用,其中有不少經方只由3味角藥組成的,如治療太少兩感的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細辛),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治療結胸證的大陷胸湯(大黃、芒硝、甘遂)與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3味角藥的經典組合,如健脾利濕之苓術瀉(茯苓、白朮、澤瀉),活血養血之歸芍芎(當歸、芍藥、川芎),溫陽散水之苓桂甘(茯苓、桂枝、甘草)等。茯苓、桂枝、甘草,3味角藥運用最爲經典之處在於3方——苓桂姜甘湯、苓桂術甘湯、苓桂棗甘湯,雖然3方針對的病位不同(分別爲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臍下』),然其共性皆爲陽虛水飲而設。茯苓,其性甘淡,入脾養胃,其功在於入中土而升清陽,淡滲利濕;桂枝,其性辛溫,通利關節,溫經通脈,能於陰中宣陽,助水道之通利;甘草,得甘和之氣,培補中土,脾胃和調則運化復常。茯苓、桂枝、甘草,一淡滲一溫通一甘和,建立溫陽利水之『厚勢』,因此堪爲溫利水飲之經典組合。
弈理、兵理、醫理,三者雖流異,然源同,合『道』味,理一貫。仲景制方,擅長從『厚勢』立法,藥少力專,選藥極其講究,或從劑量獨大處,或從藥性峻雄處,或從角藥合縱處,務求建立方藥之『厚勢』,針對病機關鍵部位,重手出擊,解決主要矛盾,則余症砉然而除,臨床可收捷效。(鍾玉梅 江西中醫藥大學 廖華君 南方醫科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