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熱
夏日炎炎似火燒
一年四季,夏天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熱。『夏日炎炎似火燒』,天南地北話天熱、曬天熱、斗天熱,熱字成爲年年入夏掛在人們嘴上的熱門話題。
熱字下面是四個點,受三點水的影響,可能會有人認爲這四個點也是水
熱字下面是四個點,受三點水的影響,可能會有人認爲這四個點也是水。其實從其他同偏旁的字就可以大體推斷出,這個四點,其實更多指的是火,如煎、煮、烹、熏、蒸、熬等。許慎【說文解字》裡說:『熱,溫也。從火,埶聲。』熱字實爲溫暖之意,所以在古時『火熱』是指像火一樣溫暖,只有炎熱、酷熱、燥熱、炙熱等加入修飾成分的詞語才與高溫有關。
許慎【說文解字》裡說:『熱,溫也。從火,埶聲。』
今天如果沒有空調和網絡,怕是許多人都不知暑熱的時節要怎麼度過。但是,夏天對古今的人們一視同仁,古人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科技,遇到酷熱的夏天,老百姓的日子很難過,唐代詩人白居易曾連寫好幾首詩記錄當時的情形:『彤雲散不雨,赫日吁可畏。端坐猶揮汗,出門豈容易。』夏日炎熱讓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端坐亦汗如雨下,更別提在烈日當頭時出門了,因此王維在【苦熱行】中講了種種苦熱景象之後,竟然異想天開地『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他要到宇宙中去涼快涼快,借來萬里長風吹滅這堆赤火,搬來千里江海盪盡這團苦熱。而宋朝的夏天比唐朝更爲誇張,【宋史】中記載,因爲天氣太過炎熱,飲用水都成了稀有資源,一斛水賣到百錢。因爲確實是熱怕了,范成大竟寫出『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境似潮來』的詩句,爲了苦熱快點過去,加速衰老都在所不惜。
熱字實爲溫暖之意
苦熱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很多不適,甚至災害,很多詩人心繫民生,期盼能夠早早度過苦夏,過上好日子。李白在描寫大熱天裡縴夫們勞動的【丁督護歌】中,使用了『吳牛喘月』的比喻:『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按理說應該早就適應當地夏季的炎熱氣候,可卻還是常常熱得受不了,以至於看見夜間月亮也以爲是太陽,害怕得喘起氣來。白居易在【苦熱】中寫道:『頭痛汗盈巾,連宵復達晨。不堪逢苦熱,猶賴是閒人。朝客應煩倦,農夫更苦辛。始慚當此日,得作自由身。』在這樣『動也不敢動,一動一身汗』的夏日裡,勞動人民依然得辛苦勞作,實在讓人心疼。
所以在古時『火熱』是指像火一樣溫暖
時光流轉,到了今天,夏日的炎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回憶?是奶奶給你掛了蚊帳點了蚊香?是媽媽做的去火涼菜吃了整個暑假?是穿上期待已久的漂亮的花裙子?還是省下零花錢和小夥伴一起偷偷買冰淇淋?相較於小時候,現在我們有了空調、電扇等各種電器,在盛夏酷熱的天氣里乘涼的方式高明多了,可是夏天的美感,卻不一定多了,夏天的記憶,卻反而單調了:但凡能躲在房中吹著空調上著網,我們大多是不願意出門的--爲了避熱,我們把夏天關在了房中,也把熱天特有的情致擋在了門外。
彤雲散不雨,赫日吁可畏。端坐猶揮汗,出門豈容易
大暑來襲,在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讓我們放下手機、放下電腦,去用心感受一下屬於夏日特有的生活情調吧:午後的涼蓆有點溫溫的,窗外的蟬聲有點悠悠的,翻開的殘書有點舊舊的,曬蔫的困意有點倦倦的……闔眼瞌睡一會兒,鎮一隻西瓜在冰箱裡,醒來剛好吃上,開一會兒手機飛行模式,醒來正好充滿電。夏天會落幕,暑熱會結束,而有些屬於熱天的記憶,卻烙印在心裡最原始的角落。(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