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兒女團圓,哪怕漫長寒夜也充盈着暖意
700多年前,曾任元代監察御史的魏初在宦遊途中錯過了妻子生日,夕陽西下,寒鴉歸巢,他卻與家人天各一方,於是他將夢想寫成詩:何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的確,對中國人來說,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兒女團圓,哪怕漫長寒夜也充盈着暖意,即使茶香寡淡也令人回味悠長,而我們也把這溫馨美好的情愫,寄托在了團圓的『圓』字之中,如破鏡重圓、花好月圓……
把這溫馨美好的情愫,寄托在了團圓的『圓』字之中,如破鏡重圓、花好月圓…… ...
『圓』的本字為『員』,古人俯視一口鼎,看到鼎口呈渾圓形狀,於是創製了『員』的甲骨文,後該字『員』的本義漸漸消失,篆文遂為其加上邊框變為『圓』。小到石子擊水漾起漣漪,大到蒼穹之中星辰輪轉,世間的『圓』無處不在,然古人卻只以國之重器『鼎』之形來定義『圓』,如此看重,是否因『圓』本就是個神奇的存在,能生發出無限哲思?
『圓』的本字為『員』
『圓』劃出的,恰是條神奇的線,它馳而不息、周而復始的運行軌跡正如日夜交替、四時更迭,印證着天行有常卻又變化不止,古人遂以『圓』指代『天』,如將宇宙觀概括為『天圓地方』、將頂天立地說成『戴圓履方』。【呂氏春秋·圜道】有言:『精氣一上一下,圜周複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圜』;『萬物殊類殊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為,故曰地道方』。有感於此,古人認為明君應效法『圜道』,頒佈仁德政令,收穫八方讚譽,形成良好呼應;而今天,我們亦可從這天地運行之道中受到啟發,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篆文遂為其加上邊框變為『圓』
『圓』圍成的,恰是個神奇的形,因宛轉滑利而暢行無阻,恰如人因靈活變通而遊刃有餘。【紅樓夢】刻畫寶釵之圓融、劉姥姥之圓熟、鳳姐之圓通令人嘆服,那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更堪絕唱。然萬事過猶不及,圓融太過就成了『圓滑』。古人常說外圓內方、智圓行方,慮事雖須有『圓』的周備,但行事也必少不了『方』的原則。『圓』有『圓』的智慧與雅量,妙如『山中高士晶瑩雪』;『方』也有『方』的個性與風骨,貴若『世外仙姝寂寞林』。
世間的『圓』無處不在
『圓』組成的,恰是個完美的面,豐盈而飽滿,而『圓』字也有完美無缺之義,如佛教詞彙中,『圓成』指成就圓滿、『圓妙』指完滿融通、『圓明』指徹底頓悟……而『團圓』一詞更濃縮着無盡的骨肉親情和家國情懷,成為中國人延綿不絕的精神之根。古詩句中,對團圓美滿的吟詠不絕於耳,有『但願人如天上月,三五團圓』的祝福,有『年年人月喜團圓,好在詩邊又酒邊』的歡欣;有『形骸潦倒雖堪嘆,骨肉團圓亦可榮』的慶幸,有『唯願在貧家,團圓過朝夕』的知足……
古人卻只以國之重器『鼎』之形來定義『圓』
但金無足赤,月有盈虧,正如詩中所言『大抵人間天上事,團圓時少缺時多』,『圓』是世人所盼,『缺』卻是人間常態,因此為人處世要有大成若缺的睿智、不必強求的豁達、恬淡處世的胸懷。
『圓』劃出的,恰是條神奇的線
坦然面對『缺』,不是抱殘守『缺』,不該停下追求『圓』的腳步,若要尋求出路、實現夢想,就應朝着『圓』這個心中願景持續努力、不斷進發。就算面對『君問歸期未有期』的分離,也要期盼『何當共剪西窗燭』的團聚;哪怕歷經『茅屋為秋風所破』的過往,也要心懷『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理想;即使面臨『欲渡黃河冰塞川』的絕境,也要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風景終會出現……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於是,『圓』便不再只是一種狀態,更是一個動詞、一種作為,就如,圓夢。
精氣一上一下,圜周複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圜
心中有夢如何圓?如同圓周運動定有圓心牽引,一個人若想圓夢,須有堅若磐石的恆心,心之所善,九死未悔,不可動搖。而要圓承載億萬人夙願與期盼的偉大夢想,更須圍繞主心骨,凝聚同心圓夢強大向心力,劃出最長奮鬥半徑,畫好最大同心圓。新時代,你我都是追夢人,心存與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將個人夢融入國家夢,萬眾一心,同心同德,我們的美好夢想就一定能圓滿!(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