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论语》里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有个成语叫安土重迁,表示留恋故乡,不愿意轻易迁居异地。在农耕时代的中国,人们大多不愿背井离乡,“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论语》里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说的是君子小人的品格有所不同,所思所怀也有所不同,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也就是说小人安土重迁,安于所居住的地方。安土重迁,人之常情,小民于其乡土,岂无桑梓之念?所以孔子此言,也只是为了表示君子与小人见识不同,追求不同而已。
安土重迁的重,读作zhòng,意思是不轻易
安土重迁的重,读作zhòng,意思是不轻易。重的金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的形象(壬),右边是囊袋的样子(东), 好像一个人站着,身后背着满满一囊袋东西,看上去就很重,以此来表示沉重的含义,本义是分量大、沉重,与“轻”相对。《说文解字》言:“重,厚也。从壬东声。”徐锴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厚重,意思也是说分量重。后来字形演变,人形与囊袋相合并为一体,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重字。
重,以此来表示沉重的含义,本义是分量大、沉重,与“轻”相对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是如此。这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认识。所以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凡事只能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生活中我们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都要懂得分寸,要知轻重,用度量衡来比拟我们的人生,这恰恰是前人从生活中悟到的智慧,从身边的小事中看到的大道。权然后知轻重,过多过少,过轻过重,都不合适,唯有在生活中丰富了阅历,在实践中掌握了材料,才能把握好度,才能知轻重明得失。
《说文解字》言:“重,厚也。从壬东声。”
重也可以用来指质地浓厚或者行动庄重,与“薄”相对。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朱熹对此解释说“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人不厚重,既无威严,所学也不能固守勿失。所以君子啊,还是要厚重。这个重不是说人多胖分量多重,而是说品德要厚重,厚德载物,德不厚重,怎么载万物呢?这个重也表达着这样一种意思: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能沉下心来做事,能稳住身子前行。因此君子要“重”,要端正品行、厚其道德,才能学正道、走正路、做正事。 引申后,重可以表示重要、贵重等意思,用以形容事物价值高或者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或影响,乃至于程度深都可以用其表示,于是有了重视、尊重等意思。
徐锴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
凡沉重之物必繁多,因此由本义,重又引申为重叠,这个意义读作chóng,可以用来表示重复、重逢、重合、重新等意思。提起商代宫殿,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起“四阿重屋”这个词,四阿重屋,是古代殿堂建筑的一种形式,四阿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可使水从四面流下;重屋指重檐之屋,有两重屋檐。这种建筑风格是为了保护夯土台基和檐柱、土墙,同时不影响通风和日照及屋盖高耸而形成的。而恰恰是这种重叠巍峨的造型,能产生一种崇高庄重的效果。好像在这里,作为重叠的重和作为庄重的重以一种莫名的联系结合了起来。
厚重,意思也是说分量重
古诗中的重(chóng)好像比重(zhòng)更多,大概重叠总是更容易产生一种诗意的美感。王安石说“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隐隐重重,似近实远,是山水画一笔一笔的墨,勾勒出数重山;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流水潺潺,行走在山水间,山水无穷变化,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而杜甫说“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再次相见不知何年何月,大抵是见不到了;文征明说“携壶更醉湖山上,白发重逢又一年。”再次相逢白发苍苍,则是重叠之外的另一种沧桑了。 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说到底,还是珍惜当下,珍重眼前人。(申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