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81|回覆: 0

[儒家學說] 子入太廟每事問

[複製連結]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12-3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的態度看學問之道

原文

論語·八佾第三: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譯文

孔子曾入魯太廟,每件事都要向人請教。有人說:『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懂得禮呢?他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向別人請教。』夫子聽到後,說:『我這麼做,正是符合禮的啊!』

評析

每事問,恰恰是孔子的恭敬和虔誠。入太廟,這是孔子當在魯為仕,入太廟助祭,每一個細節都確定核實,不出一點錯漏,好像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一樣。這恰恰是孔子的『敬慎之心』以及謙虛之心。並且孔子對自己所知之禮,也會根據實際踐行的情況,做相互的引證。這是孔子秉持一生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樂學精神。人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學習、踐行、做學問的態度,還怕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初心

論語,夫子與弟子教與學的合集,那相與論學之風,千年不息,九州學子聞其風而悅之。一段一個故事,老師有德行有脾性愛音樂,弟子愛學習有個性。一個個都是活生生的,溫暖的,光明的。這麼一群讀書人,實在!妙哉!今九州書院發心培養現代士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踐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論語】是最好的開端。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夫子慎禮也。

包咸曰:太廟,周公廟。孔子仕魯,魯祭周公而助祭也。

【論語正義】曰:魯,侯國,不得別立明堂。其一切非常典禮,皆於大廟行之。言『孔子仕魯』者,明孔子得入大廟也。【雜記】云:大夫冕而祭於公,士弁而祭於公。是大夫皆助君祭也。

朱子曰:此蓋孔子始仕之時,入而助祭也。孔子自少以知禮聞,故或人因此而譏之。孔子言是禮者,敬謹之至,乃所以為禮也。(或曰孔子早年始仕,在群有司之列,祭祀以供職。)

【論語義疏】曰:所以云『是禮』者,宗廟事重,不可輕脫,愈知愈問,是敬慎之禮也。

尹氏曰:禮者,敬而已矣。雖知亦問,謹之至也,其為敬莫大於此。謂之不知禮者,豈足以知孔子哉?

張栻曰:禮以敬為主。宗廟之事嚴矣,其大體,聖人固無不知也;至於有司之事,則容亦有所不知者焉。知與不知,皆從而問,敬其事也。或以為不知禮,聖人告之以『是禮也』,所以明禮意之所在也。

康有為曰:雖知亦問,非徒為謹,禮實宜然。記此,見孔子有若無,實若虛,不以學問自矜,而行禮至謹,可為後法也。

徐英曰:或人所謂知禮,是指禮之器物形式言。孔子所謂禮,是禮之教義,形而上之道也。且孔子曰『吾少也賤』,雖博學多聞,心知其事,而未必識其物,故問以審之,且容有變異處,慎之至也,故曰『是禮也』。

【春秋繁露】曰: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慎之至也。

錢穆論語新解

此章給我的啟示是孔子明知故問,每事問:祭事中禮樂儀式,乃及禮器所陳,孔子每事必問,若皆不知。

孔子不是不知到魯太廟擺放的種種禮器與儀文,多屬僭禮,不當陳設於太廟裏。 又不能明說(訓斥),所以明知故問。

孔子入太廟而每事問,事正類此。此乃一種極委婉而又極深刻之諷刺與抗議。淺人不識,疑孔子不知禮,孔子亦不明辨,只反問此禮邪?孔子非不知此種種禮,特謂此種種禮不當在魯之太廟中。每事問,冀人有所省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