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1.11 先进篇: 季路问事鬼神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白话译文 子路请教怎么奉事鬼神。孔子说:“还不会奉事人,怎么能奉事鬼神呢?”子路又问:“斗胆请教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尚且不知道生,怎么能知道死呢?”
注释 问事鬼神:问祭祀奉事鬼神之道。事,奉事、侍奉。鬼神,指天神、地祇、人鬼。朱子:“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 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一体,不知生,即不知死。
先贤注疏 朱子曰: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陈祥道曰:善教者不陵节,善学者不躐等。子路问事鬼与知死,躐等也;孔子不告之,不陵节也。盖尽事人之道,则知事鬼;尽知生之理,则可以知死。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非夫原始要终、极物知变,孰与此哉? 程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蕅益大师曰:季路看得死生是两橛,所以认定人鬼亦是两事。生死那有二致?程子之言颇得之。 郑汝谐曰:鬼神之情状,死生之说,于《易》尝言之矣,乃不对子路之问何也?盖夫子之设教也,即显以见微,未尝示人以其微也;即粗以求精,未尝示人以其精也。“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此告人以示鬼神也;“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告人以其死也。岂子路未之闻欤?抑闻之而未之思欤? 《温故录》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之所为事鬼神者,尝无不至。则子路之问,不为不切。夫先王之事鬼神,莫非由事人而推之。故生则尽养,死则尽享。惟圣人为能飨帝,惟孝子为能享亲。云“事鬼”也,莫非教天下之事人也。 《论语稽》曰:《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盖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天地无气,不能成物。秉此气而生则为人,反此气而归太虚则为鬼神。知人之所以为人,则知鬼神之所以为鬼神矣。子路之问,求之虚;夫子教之,征诸实。 张栻曰:君子之于学,务于其近而已,而其远者莫之能违也。 顾欢曰:夫从生可以善死,尽人可以应神。虽幽显路殊,而诚恒一。苟未能此,问之无益。 康有为曰:《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又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原始反终,通乎昼夜,言轮回也。死于此者,复生于彼,人死为鬼,复生为人,皆轮回为之。若能知生所自来,即知死所归去;若能尽人事,即能尽鬼事。孔子之道无不有,死生鬼神,《易》理至详,而后人以佛言即避去,必大割孔地而后止,千古大愚无有如此,今附正之。 《论语集释》曰:至康氏乃发其覆,此如大地中突闻狮子吼,心为爽然,洵孔氏之功臣也。 《四书反身录》曰:所以生、所以死之实,则不因生死为存亡,不随气机为聚散也。学至于知生知死,学其至矣。诚知人之生也本直,生而不罔,斯死而无歉。生时正大光明于天下,死自正大光明于后世。生时慎了又慎,免得死时悔了又悔。 钱穆曰:盖人所不知,尚可就其所知推以知之,故子贡闻一以知二,颜子闻一以知十。死生本属一体,蚩蚩而生,则必昧昧而死;生而茫然,则必死而惘然。生能俯仰无愧,死则浩然天壤。今日浩然天壤之鬼神,皆即往日俯仰无愧之生人。 《附录》 《四书辨疑》曰:夫二帝、三王、周公、仲尼之道,切于生民日用须臾不可离者,载之经典,详且备矣,而皆不出于三纲五常人伦彝则之间而已,未闻教人幽明次序必须知死也。事人之道尚且未能,又焉能务事鬼神乎? 刘宗周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生也。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所以事人也。有生也者,则有未始有生也者,是生死之说也;有体于明者则有体于幽者,是鬼神之说也。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即人以达天也。知死者,知未始有生之理也。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尽性以至命也。幽明生死,初无二理,而学者易溺于玄远之见,至有忽庸行而不修,舍日用饮食而外求道者,故夫子两以儆子路,其所以教天下万世微矣。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稽》《论语意原》《论语点睛》《论语注》《癸巳论语解》《温故录》《四书辨疑》《四书反身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