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64|回覆: 3

[詩詞講座] 元旦的由來

[複製連結]
典故裏的中國 發表於 2019-1-8 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概3000年前,顓頊大帝規定一年要從元旦這天開始。

顓頊大帝

顓頊大帝

但是送命題來了,元旦是哪一天?

答1月1日的,拖出去……

答正月初一的,還是拖出去……

元旦是哪一天,不是顓頊大帝決定的,也不是你和我決定的。

當年的曆法規定什麼時候是元月,元旦就在那個月的第一天。

曆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樣。中國古人不是只痴迷於寫詩,像神算子瑛姑這樣痴迷於算術的也是很多的。有史可查的中國曆法有多少部呢?不多,也就五六十部。其中包括已經查不清楚的古六曆。

古六曆是傳說中的黃帝曆、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

夏朝用夏曆,以孟春月(元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一月初一。

商朝用殷曆,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二月初一。

周朝用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一月初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顓頊曆』(測制年代或為公元前366年秦獻公時),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月初一。

所以,那時候的元旦有一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四種。

大家各過各的,很嗨皮吧。

以十月為元旦的『顓頊曆』一直嗨皮到漢武帝時候。

耶元前104年,漢武帝啟用【太初曆】。規定元月為正月,把元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從此以後,曆法又變更了許多種。

唐用過七種,北宋用過九種,南宋用過十一種——朝代更替,曆法隨之更迭,但元旦的日子卻始終定在了元月初一。

然而『元旦』這個字眼卻遲遲未定。

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兩漢時期,又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

雖然大汶口時期陵陽河遺址(距今4800年)出土的灰陶上便發現了『旦』字,雖然元旦早已是官家、民家一個宏大而隆重的節日,但是,『元旦』這個字眼,卻一直到南朝才姍姍來遲

南朝,開始出現了元旦這樣的字樣。

不過,這時候雖然雜稱眾多,南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和南朝庾信的詩裏,都記載了人們是如何把元旦當一個正經隆重的日子來過的。

要飲桃湯,喝屠蘇酒,食膠牙糖……蠻熱鬧。到唐宋元明清,把元旦寫進詩裏的人多了起來,除了熱鬧和吃食,我們會看到元旦的另一番悲歡喜樂。

開元十五年(727)元旦,孟浩然去長安應試。

他沒有考上,一直沒有考上。

當然,唐朝沒有考上的人很多,溫岐也沒有考上,杜甫也沒有。

至德元年(756),安祿山反,玄宗奔蜀,杜甫聽說肅宗在靈武即位,便隻身從蘆子關投奔靈武,被叛軍抓住押到長安,大概路上走了不短的路,過了一個兵連禍結的元旦。

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郎州司馬,到元和十年(815)離開。在郎州任上,劉禹錫度過了這樣的元旦:

劉禹錫會昌二年(842)卒。和劉禹錫同年的白居易,可能就在大和七年(833)元旦寫下一首詩,感嘆交親零落。

比起這些唐朝詩人,宋人的元旦似乎要高興很多……大概是因為,到了宋朝,元旦這詞已很常見,寫的人也多了。

慶曆二年(1042)元旦,是一場雪後的元旦。彼時的大宋,歲月靜好,一如晏殊寫詩時的閒雅。

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

大概,宋代元旦流行吃麵條之類的食品,也愛貼春聯。

熙寧元年(1068),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神宗授予王安石極高權力,命他主持變法。次年元旦,王安石見家家忙着帖春聯,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寫下一首詩。

但這場變法,卻終於不曾新桃換舊符。

尤其卷進了許許多多身不由己的大臣。比如秦觀。

元符二年(1099),東坡在瓊州,秦觀貶雷州。大宋和西夏言和。在毛滂的詞裏,這一年的元旦是這樣的:

佳人勸酒,柏葉流翠。似乎仍是一派太平。但北宋最後的歲月就快逼近了。

元符三年(1100),端王趙佶即位為著名的宋徽宗。這一年陳與義11歲,他的青年、壯年,將迎來家國巨變。

靖康二年(1127),金京攻破汴京,風花雪月的北宋,沒了。

1127年,宋高宗於南京即位。

仗着江南的豐厚底子,南宋在江南立穩了腳跟。山外青山樓外樓的盛麗景象又一次重鑄成功。

淳熙三年(1176),范成大的元旦安寧而喜樂。

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從漢陽(宋時沔州)東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時,夢見了遠別的戀人。

只有靜好的歲月,才盛得住這樣刻骨的相思和悠揚的離情吧。

此時宋室南渡已60餘年。

兵火在北方,刀戈漸銷沉。但,總有人暗暗擔心着那不可預知的風雨。

淳熙十五年(1188年)元旦宴席。辛棄疾49歲。

只愁風雨無憑準。

他擔心了一世。不過那傾天的風雨,終他一生,都未曾發生。

嘉泰四年(1204),陸游80歲。

米賤無盜,雲霒主豐。尚能嬉笑的日子是不錯的。

但風雨傾天的日子終於是來了。辛棄疾和陸游那一代,想的尚是揮師北伐、收復中原,而能擁有半壁江山,在文天祥那一代已是奢談!

之後,從宋換到元,再從元換到明。

明【帝京景物略】記載,正月元旦要吃棗糕,日年年糕。

正德年間的【瓊台志】也記載當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明人筆下的元旦有如一幅『樂歲圖』。

樂歲政通人和,富貴氣象仿佛又回來了。

寫這首詩的程敏政,是唐寅那倒霉的科考案的主考官。罪名大概起於投刺,可是滿天下誰能免俗呢?唐寅的髮小文徵明也說過滿個明朝,那是逃不過的人之常情哪。

在1559年元旦,這位通達的畫家寫下『勞生九十漫隨緣』的句子,他在那一年長逝。那時徐渭大約39歲。

徐渭到底沒有成龍。他不安於俗世。可是俗世有俗世的好。

不管是無名的謝五娘,還是有才名的尤侗,他們的元旦,有着最世俗卻溫情的歡喜。

這是明人的元旦。

康熙十三年(1674),清兵入關已30年。

你瞧,康熙年間的陳維菘,和萬曆年間的謝五娘,他們瞧見的元旦也沒有甚麼不同。

仿佛是北宋的盛世、南宋的華景再現。只是不同的是,清人的元旦裏總有一縷倔強的悲音。

康熙十九年(1680),顧炎武68歲,在這一年的元旦他作了一副對聯:『六十年前,二聖升遐之歲;三千裏外,孤忠未死之人。』此十九年,大概也就是彼十九年吧。

而屈大均則更為激烈。康熙二十七年(1688)元旦,他寫了十首詩,每一首都置死生於度外。

元旦,年復一年地來了,又過了。

道光十五年(1835),有清一代才女顧太清寫下這樣的句子:

縱然是煙火萬家,碧瓦新日,卻仿佛隱隱有一絲蕭瑟。

1911年,辛亥革命終結了帝制。用了2000年的舊曆元旦也垂垂暮矣。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正式通電各省:

以行政手段,強力推廣西曆。

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後,繼續推行西曆。

1914年1月,袁世凱批准了由時內務部擬呈的『四大節』提案:

從此,『元旦』不再是陰曆一月一日,而是陽曆的一月一日。

而原來的『元旦』則改稱『春節』(原來的『春節』則一律稱『立春』)。

這個,大概是古今元旦最大的不同。

但無論古今元旦如何變換,歲去年來的心思,大概古今皆同:

這是明代吳與弼的句子。

遊客  發表於 2019-1-9 00:20
古六曆是傳說中的黃帝曆、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

夏朝用夏曆,以孟春月(元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一月初一。

商朝用殷曆,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二月初一。

周朝用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一月初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顓頊曆』(測制年代或為公元前366年秦獻公時),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所以元旦就是十月初一。

所以,那時候的元旦有一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四種。
遊客  發表於 2019-1-9 07:33
原來元旦是這個意思!
遊客  發表於 2019-1-9 09:07
作者的吊兒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