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黃帝內經 [電子書]

[複製連結]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血絡論第三十九

第一章

黃帝曰:願聞其奇邪而不在經者。歧伯曰:血絡是也。黃帝曰:刺血絡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
發鍼而腫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
發鍼而面色不變而煩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動搖者,何也。願聞其故。

第二章

歧伯曰:脈氣甚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畜積,久留而不寫者,血黑以濁,故不能射。
新飲而液滲於絡,而未合和於血也,故血出而汁別焉。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陰氣積於陽,其氣因於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
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寫之,則陰陽俱脫,表裏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悗者,刺絡而虛經,虛經之屬於陰者。陰脫故煩。陰陽相得而合為痹者,此為內溢於經,外注於絡,如是者,陰陽俱有餘,雖多出血而不能虛也。

第三章

黃帝曰:相之奈何。歧伯曰: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鍼,大者如筋,則而寫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失數而反,各如其度。黃帝曰:鍼入而肉著者,何也。歧伯曰:熱氣因於鍼,則鍼熱,熱則肉著於鍼,故堅焉。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陰陽清濁第四十

第一章

黃帝曰:余聞十二經脈,以應十二經水者,其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氣,苟能為一,則天下為一矣,惡有亂者乎。黃帝曰:余聞一人,非問天下之眾。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亂氣,天下之眾,亦有亂人,其合為一耳。黃帝曰:願聞人氣之清濁。
歧伯曰:受谷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
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第二章

黃帝曰:夫陰清而陽濁,濁者有清,清者有濁,清濁別之奈何。歧伯曰:氣之大別,清者上注於肺,濁者下走於胃,胃之清氣,上出於口,肺之濁氣,下注於經,內積於海。黃帝曰:諸陽皆濁,何陽獨甚乎。歧伯曰: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獨下行諸經,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
第三章
黃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
故刺之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第一章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歧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

第二章

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歧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
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戍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

第三章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併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第四章

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
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
其於五藏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第五章

黃帝曰:以治奈何。歧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
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甲乙木王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
令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歧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4 | 顯示全部樓層
病傳第四十二

第一章

黃帝曰:余受九鍼於夫子,而私覽於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炙熨刺炳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歧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今余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頃移之過,可治之屬,願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歧伯曰:要乎哉問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將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黃帝曰:何謂日醒。歧伯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黃帝曰:何謂夜瞑。歧伯曰:喑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折毛髮理,正氣橫頃,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第二章

黃帝曰:大氣入藏,奈何。歧伯曰:病先發於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病先發於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病先發於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病先發於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病先發於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病先發於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早晡。病先發於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間一藏及二三四藏者,乃可刺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4 | 顯示全部樓層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第一章

黃帝曰:願聞淫邪泮衍,奈何。歧伯曰: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於藏,不得定處,與滎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
氣淫於府,則有餘於外,不足於內,氣淫於藏,則有餘於內,不足於外。

第二章

黃帝曰:有餘不足有形乎。歧伯曰: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飢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
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寫之,立已。

第三章

厥氣客於心,則夢見邱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於肝,則夢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見邱陵大澤,壞屋風雨。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於膀胱,則夢遊行。客於胃,則夢飲食。客於大腸,則夢田野。
客於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於膽,則夢訟自刳。客於陰器,則夢接內。
客於項,則夢斬首。客於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於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於胞,則夢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第一章

黃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歧伯曰:四時之氣使然。黃帝曰:願聞四時之氣。歧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旦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
黃帝曰:其時有反者何也。歧伯曰:是不應四時之氣,藏獨主其病者,是必以藏氣之所不勝時者甚,以其所勝時者起也。黃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順天之時,而病可與期,順者為工,逆者為麤。

第二章

黃帝曰:善。余聞刺有五變,以主五輸,願聞其數。歧伯曰:人有五藏,五藏有五變,五變有五輸,故五五二十五輸,以應五時。黃帝曰:願聞五變。
歧伯曰:肝為牡藏,其色青,其時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為牡藏,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為牝藏,其色黃,其時長夏,其日戊巳,其音宮,其味甘。肺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時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腎為牝藏,其色黑,其時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為五變。

第三章

黃帝曰:以主五輸奈何。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滎。時主夏,夏刺輸。
音主長夏,長夏刺經。味主秋,秋刺合,是謂五變,以主五輸。黃帝曰:諸原安合,以致六輸。歧伯曰:原獨不應五時,以經合之,以應其數,故六六三十六輸。黃帝曰:何謂藏主冬,時主夏,音主長夏,味主秋,色主春,願聞其故。歧伯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
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乃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謂五變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外揣第四十五

第一章

黃帝曰:余聞九鍼九篇,余親授其調,頗得其意。夫九鍼者,始於一而終於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鍼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余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然余願之毫毛,渾朿為一,可乎。歧伯曰:明乎哉問也,非獨鍼道焉,夫治國亦然。黃帝曰:余願聞鍼道,非國事也。歧伯曰:夫治國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淺,合而為一乎。

第二章

黃帝曰:願卒聞之。歧伯曰:日與月焉,水與鏡焉,鼓與響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鏡之察,不失其形,鼓響之應,不後其聲,動搖則應和,盡得其情。黃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陰陽也。
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藏波盪,若是則內外相襲,若鼓之應桴,響之應聲,影之似形。
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請藏之靈蘭之室,弗敢使泄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變第四十六

第一章

黃帝問於少俞曰:余聞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復還,或留止,或為風腫汗出,或為消癉,或為寒熱,或為留痹,或為積聚,奇邪淫溢,不可勝數,願聞其故。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風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無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黃帝曰: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願聞其故。少俞曰:善乎哉問,請論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礪刀削,材,木之陰陽,尚有堅脆,堅者不入,脆者皮施,至其交節,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耶。夫木之蚤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久曝大旱,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
久陰淫雨,則薄皮多汁者,皮潰而漉。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杌傷。
秋霜疾風,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於人乎。
黃帝曰:以人應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傷也,皆傷其枝,枝之剛脆而堅,未成傷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為病也。

第二章

第一節
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膕肉不堅,而無分理,理者麤理,麤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渾然者。

第二節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癉。
黃帝曰: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楊,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畜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第三節
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皮膚薄而其肉無,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第四節
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麤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黃帝曰: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第五節
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畜積留止,大聚乃起。

第三章

黃帝曰:余聞病形,已知之矣,願聞其時。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藏第四十七

第一章

黃帝問於歧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滎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闔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滎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則精神惠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府化谷,風痹不作,經脈通利,支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愓之恐,然猶不免於病,何也,願聞其故。歧伯曰:窘乎哉問也。五藏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運四時,化五節者也。五藏者,故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頃者,六府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

第二章

第一節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
心高則滿於肺中,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藏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
心堅則藏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頃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第二節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欬。
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欬上氣。
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頃則胸偏痛也。

第三節
肝小則藏安,無脅下之痛。肝大則逼胃,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
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
肝堅則藏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
肝偏頃則脅下痛也。

第四節
脾小則藏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而痛,不能疾行。
脾高則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下加於大腸則藏苦受邪,脾堅則藏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
脾偏頃則善滿善脹也。

第五節
腎小則藏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腎堅則不病腰背痛。
腎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頃則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也。

第三章

第一節
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歧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麤理者,心大。
無者,心高。小短舉者,心下,長者,心下堅。弱小以薄者,心脆。直下不舉者,心端正。倚一方者,心偏頃也。

第二節
白色小理者,肺小。麤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掖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頃也。

第三節
青色小理者,肝小。麤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
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頃也。

第四節
黃色小理者,脾小。麤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頃也。

第五節
黑色小理者,腎小。麤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頃也。
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第六節
黃帝曰:善。然非余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又無怵惕之恐,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歧伯曰:五藏六府,邪之舍也,請言其故。五藏皆小者,少病,苦心,大愁憂。五藏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五藏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藏皆下者,好出人下。
五藏皆堅者,無病。五藏皆脆者,不離於病。五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
五藏皆偏頃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人,平反覆言語也。

第四章

第一節
黃帝曰:願聞六府之應。歧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
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第二節
黃帝曰:應之奈何。歧伯曰: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裏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第三節
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腹厚。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
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衝小者,小腸小而短。
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

第四節
脾應肉,肉堅大者,胃厚,肉麼者,胃薄,肉小而麼者胃不堅,肉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不堅者,胃緩。
肉無小裏累者,胃急。肉多少裏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第五節
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
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第六節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麤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麤者,三焦膀胱直。
稀毫毛者,三焦肪胱結也。

第七節
黃帝曰:厚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歧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其病矣。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21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禁服第四十八

第一章

雷公問於黃帝曰:細子得受業,通於九鍼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編絕,久者簡垢,然尚諷誦弗置,未盡解於意矣,外揣言渾朿為一,未知所謂也。
夫大則無外,小則無內,大小無極,高下無度,朿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自強於學若細子,細子恐其散於後世,絕於子孫,敢問約之奈何。黃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請問命於是也。
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黃帝乃與俱入齋室,割臂歃血。黃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敢有背此言者,反受其殃。
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黃帝乃左握其手,右受之書,曰:慎之慎之,吾為子言之。


第二章
凡刺之理,經脈為始,滎其所行,知其度量,內刺五藏,外刺六府,審察衛氣,為百病母,調諸虛實,虛實乃止,寫其血絡,血盡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細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約也。

第三章

黃帝曰: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弗俱。
雷公曰:願為下材者,勿滿而約之。黃帝曰: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雷公曰:願聞為工。

第四章

第一節
黃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第二節
人迎大一倍於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盛則為熱,虛則為寒,緊則為痛痹,代則乍甚乍問。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緊痛則取之分肉,代則取血絡,具飲藥,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名曰經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治。必審按其本末,察其寒熱,以驗其藏府之病。

第三節
寸口大於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在手少陰。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陰,三倍而躁,在手太陰。盛則脹滿,寒中食不化,虛則熱中,出糜少氣,溺色變,緊則痛痹,代則乍痛乍止。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緊則先刺而後灸之,代則取血絡,而後調之,陷下則徒灸之,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寸口四倍者名曰內關,內關者,且大且數,死不治。
必審察其本末之寒溫,以驗其藏府之病。

第五章

通其滎輸,乃可傳於大數。大數曰:盛則徒寫之。虛則徒補之,緊則灸刺,且飲藥,陷下則徒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所謂經治者,飲藥,亦曰灸刺。
脈急則引,脈大以弱,則欲安靜,用力無勞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