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第四十九
第一章
第一節
雷公問於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黃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於中央,六府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藏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聞乎。黃帝曰: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黃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
第二節
雷公曰: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如何。黃帝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
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
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小大等者,病難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甚堅者,傷於食。
第三節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間甚,奈何。黃帝曰:其色麤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病從外來,目有所見,志有所惡,此陽氣之並也,可變而已。
第四節
雷公曰:小子聞風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濕之起也,別之奈何。黃帝曰: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脈,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黃帝曰:大氣入於藏府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黃帝曰:察色以言其時。
第二章
第一節
雷公曰:善乎,願卒聞之。黃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齊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
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藏六府支節之部也。
第二節
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搏,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
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麤,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
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陰之屬也。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搏為聚,方員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絜。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藏,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
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