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22|回覆: 2

佛教與茶的歷史淵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5-30 0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佛教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它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發展,並使飲茶之風在全國流行至今。佛教在茶中溶進『清靜』思想,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在飲茶中美好的韻律、精神開釋。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

  河南文化產業網訊:中國茶文化總的思想趨向是熱愛人生和和樂感的,而佛教精神強調的是苦寂。佛教作為外來文化,自漢代傳入中國。當時被宮廷、貴族用來祈福、祈壽、求多子多孫或保國家安寧。佛人飲茶最早是在晉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統治者用來麻醉老百姓。作為統治術,此後歷代皇朝都樂於利用,佛教因此發展,並出現不同學派體系。

  佛教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它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發展,並使飲茶之風在全國流行至今。佛教在茶中溶進『清靜』思想,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在飲茶中美好的韻律、精神開釋。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中國『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這便把飲茶從技藝提高到精神的高度。唐宋佛寺常興辦大型茶宴。茶宴上,要談佛經與茶道,並賦詩,把佛教清規、飲茶談經與佛學哲理、人生觀念都融為一體,開闢了茶文化的新途徑。在民間茶禮方面,朝廷茶儀難以效仿,禪院茶禮容易為一般老百姓接受,因此佛教的影響較大。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紀由古印度釋迦牟尼創立的(大致與我國的孔子、老子時代相當),最初由西域傳入我國,東漢初年開始廣為流傳,在隋唐和盛唐時,全國已經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院經濟也有了突出的發展,其中茶葉是重要的內容。

  我國茶葉的興盛時期是唐朝,在佛教的禪宗發展的基礎上風盛起來的,由於坐禪中閉目靜思,極易睡着,所以坐禪中『唯許飲茶』。

  在我國的唐宋時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禪必有茶;特別是在南方寺廟,幾乎出現了廟廟種茶,無僧不茶的嗜茶風尚。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即『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且不發。』有助佛規,這也許是佛教倡茶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在魏晉甚至更早的時候,茶葉就已成為我國僧道修行修煉時常用的飲料了。如:陸羽在【茶經】中多次引述了兩晉和南朝時僧道飲用茶葉的史料。其中引錄的【釋道該說續名人傳】稱:『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又摘引的【宋錄】稱:『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這說明在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僧道已有尚茶之風。

  我國寺廟不僅重視茶葉,而且也是生產、宣傳、和研究茶葉的中心。在古代,也只有寺廟最有條件研究茶葉,提高品質。因為寺廟都有一定的田產,和尚不參加勞動,他們有時間、有文化來講究茶的采造、品飲藝術和寫書作詩來宣傳茶葉文化,所以,我國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說。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民間傳說,我國古今眾多的名茶中,有不少最初是由寺院種植、炒制的。如四川雅安出產的『蒙山茶』,亦作『仙茶』,相傳是漢代甘露寺普慧禪師親手所植,因其品質優異,被列為向皇帝進貢的貢品。福建武夷山出產的『武夷岩茶』,前身叫『烏龍茶』,該茶以寺院採制的最為正宗,僧侶按不同時節採摘的茶葉,分別製成『壽星眉』、『蓮子心』和『鳳尾龍鬚』三種名茶。北宋時,江蘇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採制的『水月茶』,即現今有名的『碧螺春茶』。明隆慶年間,僧徒大方制茶精妙,其茶名揚海內,人稱『大方茶』,是現在皖南茶區所產的『屯綠茶』的前身。浙江雲和縣惠明寺的『惠明茶』,有色澤綠潤,久飲香氣不絕的特點,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金質獎章。此外,產於普陀山的『佛茶』、黃山的『雲霧茶』、雲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浙江天台山萬年寺的『羅漢供茶』、杭州法鏡寺的『香林茶』等,都是最初產於寺院中的名茶。

  佛教寺院不僅對茶葉的栽培、焙制有獨特技術,而且十分講究飲茶之道。寺院內設有『茶堂』,是專供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主、品嘗香茶的地方;法堂內的『茶鼓』是召集眾僧飲茶所擊的鼓。另外寺院還專設『茶頭』,專管燒水煮茶,獻茶待客;並在寺門前派『施茶僧』數名,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葉,稱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據【蠻甌志】載,覺林院的僧人待客中等茶、自奉以下等茶、供佛以上等茶。『寺院茶』按照佛教規矩有不少名目,每日在佛前、堂前、靈前供奉茶湯,稱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後飲茶,稱作『戒臘茶』;化緣乞食得來的茶,稱作『化茶』等等。學佛的人是時刻都注意學習的,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與學佛、信佛掛鈎,以求對佛的尊敬和學佛的長進,這一方式其實是較為有效的,而飲茶也當然地列入了這一範疇。我國的不少佛門聖地、名山寺廟都種有茶樹,僧人自采自製,飲茶念佛,修身養性,高齡僧人無數,究其長壽原因,與長期飲茶有關係。

  統而言之,無論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茶宴形式、茶文化對外傳播方面,佛教都有巨大貢獻。我國的飲茶習慣是隨着佛教一起傳入到日本的。
不厚道 發表於 2011-9-27 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管怎麼說支持了





群儲瑞 發表於 2013-3-26 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好!很強大!扣扣交流群群:24663785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