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本草綱目 [電子書]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49 | 顯示全部樓層
地骨皮

【類別】葉類
【釋名】杞根、地節、紅月附根、狗奶子棍。
【來源】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的根皮。
【採制】全年採挖,剝取根皮,曬乾。
【性味】根皮呈筒狀、槽狀或不規則卷片。筒直徑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粗糙,有交錯裂紋,易剝落;內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較厚,土黃色;內層類白色。微有香氣,味稍甜。性寒,味甘。
【植物形態】灌木,高1~2m。枝細長,常彎曲下垂,有刺。葉互生或簇生於短枝上,卵狀菱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1.7cm。花1~4朵簇生於葉腋;花萼鐘形,3~5裂;花冠漏頭狀,淡紫色,5裂,有緣毛;雄蕊5,花絲基部密生白色柔毛;子房2室。漿果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5~15mm,紅色。種子腎形,棕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田野向陽乾燥處;有栽培。主產山西、河南、浙江、江蘇;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主要成分】根皮含甜菜堿(betaine)、枸杞酰胺(lyciumamide)、β-谷甾醇,柳杉酚(sugiol)、蜂蜜酸(melissicacid)、亞油酸和桂皮酸。
【功能主治】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
【附註】同屬植物寧夏枸杞L.barbarumL.的根皮,亦作地骨皮用。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石南

【釋名】風藥。
【氣味】(葉)辛、苦、平、有毒。
【主治】1、鼠瘺不合。用石南、生地黃、茯苓、黃櫱、雌黃、等分為末,每天敷患處兩次。
  2、小兒通睛(小兒誤跌或頭腦受傷,致使瞳仁不正,觀東則見西,觀西則見東)。用石南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至七個,共研為末。每次吹少許入鼻中,一天三次。內服牛黃平肝的藥物,此方名『石南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牡荊

【釋名】黃荊、小荊
【氣味】實:苦、溫、無毒。葉:苦、寒、無毒。根:甘、若、平、無毒。莖:甘、平、無毒。
【主治】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薰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各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荊瀝:
  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一升。
  2、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3、喉痹瘡腫。取荊瀝細細咽服。或以荊一把,水煎服。
  4、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6、瘡癬。用荊瀝塗搽。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紫荊

【釋名】紫珠、皮名肉紅、內消。
【氣味】(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1、癰疽發背,腫毒流注。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朮一兩、木蠟(炒)一兩,共研為末,用蔥湯調熱敷塗患處,瘡不甚熱煮,用酒調敷;痛得厲害或筋不能伸,藥中再加乳香。
  2、鶴膝風。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3、痔瘡腫痛。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4、產後諸淋。用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木槿

【釋名】日及、朝開暮落花、藩籬草、花奴玉蒸
【氣味】甘、平、滑、無毒。
【主治】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兩,切細,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2、頭面錢癬。用槿樹皮研為末,醋調勻,隔水煮成膏敷塗患處。
  3、牛皮癬。用川槿皮一兩、大風子仁十五個、半夏五錢(銼細),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輕粉少許,共研為末塗癬。有臭流出即愈。
  4、痔瘡腫痛。用木槿皮或葉煎湯先熏後洗。
  5、大腸脫肛。用木槿根煎湯,先熏洗後,以白礬、五倍子調敷。
  6、噤口痢。用紅木槿花,去蒂,陰乾為末,煎麵餅二個,蘸末吃下。
  7、風痰逆。用木槿花曬乾,焙過,研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開水送下。白花更好。
  8、黃水膿瘡。用木槿子燒存性,調豬骨髓塗搽。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木芙蓉

【釋名】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
【氣味】(葉並花)微辛、平、無毒。
【主治】1、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太陽穴中『清涼膏』。
  2、月經不止。用木芙蓉花、蓮蓬殼,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偏墜作痛。用木芙蓉葉、黃櫱各二錢,共研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其痛自止。
  4、癰疽腫毒辣。用木芙蓉葉(研末)、蒼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勻塗患處四圍。
  5、頭上癩瘡。用木芙蓉根皮研為末,香油調塗。塗前以松毛、柳枝煎湯,洗淨患處。
  6、湯火灼瘡。用木芙蓉花研末,調油敷塗。有奇效。
  7、一切瘡腫。用木芙蓉葉、菊花葉一起煎不,頻頻熏洗。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接骨木

【釋名】續骨木、木蒴
【氣味】甘、苦、平、無毒。
【主治】1、折上傷筋骨。用接骨木半兩、乳香半錢,芍藥、當歸、芎,自然銅各一兩,共研為末,化黃蠟四兩,投藥末攪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若只是傷損,以酒化服一丸即可;若碎折筋骨,則先用化藥敷貼,然後內服。
  2、產後血暈。用接骨木碎塊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正訛】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現在臨床上還用它來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小便不利、風疹瘙癢等症。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茯苓

【釋名】茯靈、茯兔、松腴、不死面,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抱根者名茯神。
【集解】茯苓是真菌類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菌核。常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的根上。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7~9月採挖,除去泥土,堆置『發汗』後,攤開曬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出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分別稱茯苓皮、赤茯苓、茯苓片。
【產地】主產於湖北、安徽、河南、雲南、貴州、四川等省,現在很多地區大量人工栽培。
【植物形態】 茯苓個呈類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至黑褐色,有明顯隆起的皺紋,表面偶見有白色菌絲。體重,質堅實,不易破裂,斷面不平坦,顯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飲片常加工為赤茯苓;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飲片加工成白茯苓或稱茯苓片。味淡,嚼之粘牙。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表棕褐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體軟質松,略具彈性。茯神為茯苓最內部附有寄生茯苓木的部分,茯神木一般為松樹根。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寧,驚悸失眠。9~15g。
【附方】1、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兩(去皮)、沉香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人參湯送下。
  2、虛滑遺精。用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為末,加鹽二錢,將瘦羊肉切薄片蘸藥炙熟吃,酒送下。
  3、濁遺帶下(男子元陽虛損,精氣不固,小便下濁,餘瀝常流,夢寐我驚,頻頻遺泄。婦人白帶)。用白茯苓(去皮)四兩,挖空一處,填入豬苓四錢半,煮開多次人,取出曬乾,去掉豬苓,研為末,化黃蠟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以尿清為度,忌米醋。此方名『威喜丸』。
  4、小便頻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藥(去皮),在白礬水中漬過,焙乾,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小便淋瀝不禁。用白茯苓、示茯苓,等分為末,加不揉洗去筋,控干,以酒煮地黃汁搗成膏調為丸子,如梧子在。每嚼一丸,空心服,鹽酒送下。
  6、滑痢不止。用白茯苓一兩、木香(煨)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紫蘇木瓜湯送下。
  7、妊娠水腫,小便不利,惡寒。用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送下。
  8、突然耳聾。用黃蠟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細嚼。茶湯送下。
  9、痔漏。用赤、白茯苓(去皮)、沒藥各二兩,破故紙四兩,在石臼中搗成一塊,酒浸數日,取出,放入木籠蒸熟,曬乾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10、水腫尿澀。用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湯,每日飲服。有效為止。 
【主要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含量最高達75%。並含多種四環三萜酸類化合物,包括茯苓酸(Pachymicacid)、齒孔酸(Ebricoicacid)、塊苓酸(Tumulosicacid)、松苓酸(Pinicolicacid)等。此外尚含麥角甾醇、膽鹼、腺嘌呤、卵磷脂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琥珀

【釋名】江珠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1、鎮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兩、鱉甲一兩、京三一兩、延胡索半兩、沒藥半兩、大黃五分,一起熬搗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顏色。此方名『琥珀散』。
  2、症瘕氣塊,產後血暈。治方同上
  3、初生嬰稱驚闡。用琥珀、防風各一錢,硃砂半錢,共研為末,以豬乳調二、三分塗入口中。又方:用琥珀、硃砂各少許,全蠍一枚,共研為末,以麥門冬湯調二、三分送服。
  4、小便淋瀝。用琥珀末二錢、麝香少許,開水或萱草煎湯送服。年老和體虛的人,可用人參湯送服。亦可加蜜調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湯送下。
  5、不便尿血。用琥珀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送下。
  6、墜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黃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5 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豬苓

【類別】其他類
【英文名】Agaric,UmbellatePoreFungus
【釋名】豕零、野豬糞、地烏桃。
【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菌核。常寄生于楓樹、柞樹、樺樹、椴樹等的樹幹或根部。
【採制】春、夏、秋季採挖,曬乾或趁鮮切片,曬乾。
【性味】菌核呈不規則條狀、圓塊狀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3~8cm表面灰黑色、棕黑色,皺縮或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顆粒性,類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性平,味甘、淡。
【植物形態】菌核呈長形塊狀或不規則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塊,表面灰黑色或黑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起,干後堅實,斷面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質化,較輕。子實體由菌核內生出,有菌柄及菌蓋。菌蓋肉質,干後堅脆,圓形。擔子短棒狀,頂生4個孢子。孢子卵圓形,壁光滑。
【生長環境】生於山林中闊葉樹的根際。主產陝西、雲南、河南、河北。
【主要成分】含有類似茯苓聚糖的豬苓聚糖、α-羥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acid)、麥角甾醇、生物素(biotin)等。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氣味】甘、平、無毒。
【附方】1、傷寒口渴。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豬苓湯』。
  2、通身腫滿,小便不利。用豬苓五兩,研為還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3、妊娠腫渴(鄶、腹皆腫,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備註】李時珍說『豬苓淡滲透.....利不便與茯苓同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