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5|回覆: 0

[漢學研究] 商衍鎏與德國漢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6-28 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柏  樺  (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成都 610031)

[摘  要]一代逸民商衍鎏一生可謂波瀾起伏,充滿傳奇。他青年得志,高中清朝最末一代探花;接着又遠赴德國,成為漢堡大學東亞系第一位漢文教師。他不僅學貫中西而且還為中西文化及學術在德國的首次交流創下了非凡的成就,作出了富有歷史意義的貢獻。

    [關鍵詞]商衍鎏;德國漢學;逸民

一、緣起

近日偶翻閒書,讀到了楊武能先生發表在【讀書】2005年3期上的一篇文章【八十年前是一家】。在文章中,武能先生對日耳曼學在中國的發展作了很好的介紹,雖是記述式的回憶文章,但筆尖帶有感情,說事也清晰安詳,讀後頗有開卷有益的感受。但其中有一個小小的疏忽,在此我想對我的學長和朋友武能先生指點出來。然後,如本文標題所示,我將轉談另一個題目。

眾所周知,揚武能教授是中國的德國文學一流專家,曾師從過『北馮南張』(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馮至與南京大學的張威廉),年輕時他在南京大學求學,除張威廉外,另一位著名的德國文學教授商承祖也為他上過課。他在文章中這樣回憶道:『二排右起第四位肯定是1918年入校,時年21歲的張威廉,我從他那一雙睿智而明亮的大眼睛和不高的身材,確定無疑地認出了他。右邊緊挨着的是晚一年入校、時年24歲的商承祖,從他的身材和模樣特別是嘴唇的形狀,我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在南大給我們講過【浮士德】的商先生。商先生的父親是晚清時期一位駐德國的外交官,他在德國念完中學才回國內上北京大學,1924年畢業。1934年起即任南大前身中央大學教授,建國後任南大外文系主任,所出版的著譯也很不少,論建樹、地位和名氣當時僅次於馮至先生,只因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早早地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與身為系主任的商先生雖說不如與葉逢植老師和張威廉老師親近,但對這位師長几十年來我仍懷着深深的敬意。』①

以上所引這段話中的其中一句有誤,『商先生的父親是晚清一位駐德國的外交官』。據我所知,商承祖先生的父親商衍鎏並不是駐德國的外交官,而是中國第一位在德國教授漢語及國學(也可說漢學)的教師,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訪問學者,或客座高級講師。

孔子曾說: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名歸心焉。(【論語•堯曰】)下面的文章中,我將對商衍鎏其人及其對德國漢學的貢獻作一番梳理,以便讓我們對中西文化及學術在德國的第一次交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趁便我也將商衍鎏這位逸民第一次推舉出來,使其進入學界的視野,以免除其被埋沒的局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重新發現(rediscovery)。
  
二、末代探花

商衍鎏(1875——1963)先祖源出天津衛商家林村,但他生於廣東番禺,因此應是廣東人氏。他14歲時喪父,少年時代頗多艱難。但一心向學,終日苦讀,17歲時考中秀才。回憶年少時讀書的辛苦與快樂,他這樣說:『終日僕僕,皆以練習科舉考試為目標,以此白晝甚少讀書的時候,而用功總在夜間,三更燈火五更雞,以這句話來形容士子的讀書,真是不錯。』如此苦讀,商衍鎏迎來了他青春時節第一個奪目的閃光點,那便是他每每被後人所樂道的清朝末年最後一位探花郎。

那一年,是光緒三十年(即1904年),商衍鎏31歲,在這一年的甲辰恩科(因慈禧太后七十壽辰而增開的一科,也是清朝最末一科,從1905年起科舉就被廢除了)會試上,商衍鎏中第一百二十九名貢士,接着參加保和殿複試,得二等第四十四名。緊接下來,應殿試,商衍鎏光榮與夢想的那一刻到來了,他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商衍鎏那一屆科舉中還有一些日後更為叱咤風雲的進士如譚延闓、沈鈞儒等。據商衍鎏的二兒子商承祚回憶:『甲辰科殿試讀卷官最初擬定的鼎甲名次是:朱汝珍第一,劉春霖第二,張啟俊第三,我父第四,以此送呈欽定。光緒帝看後認為第二卷比第一卷寫得好,第四卷比第三卷寫得好,因此將一、二互易,三、四互易。這樣最後的名次成為:劉、朱、商、張。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是慈禧太后最恨廣東人(如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等粵人皆是她的對頭),一見朱是廣東人就不高興,非拉下不可,而第二名劉春霖名字有吉祥之兆,所以加以互易。這一說法有明顯的錯誤,第一,欽定者是光緒帝而非慈禧;第二,根據清制,送呈的是貼有浮簽的彌封卷,根本不知某卷屬何人,要俟名次最後確定後才行拆封。父親高中後僅十餘日,即任翰林院編修。』②
關於引文中慈禧最恨廣東人,點劉春霖一說,在民間非常流行,承祚已為我們指出了錯誤。在此,我還要囉嗦兩句,那便是清代抑或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是非常嚴格的。從糊名與謄錄製度的建立與推廣,到考官選聘與管理,到閱卷的管理與監督,再到嚴苛的貢院搜檢制度無不處處體現從宋到清科舉考試制度的莊嚴與權威。李兵先生在【科舉關防面面觀】一文中對此有詳細敘述。這裏只擇與『彌封』有關的一小段,以示承祚所說屬實:『糊名在宋代常稱為「彌封」,就是要把試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貫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評卷官徇私作弊。糊名法創立於武則天即位初年,但沒有在科舉考試中普遍使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將作監丞莆田陳靖上疏,建議在科舉考試中使用糊名辦法,得到宋太宗的採納。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糊名法在省試中開始實行。採用糊名法以後宋真宗高興地對宰臣王旦等說:「今歲舉人頗以糊名考校為懼,然有藝者皆喜於盡公。」』③

的確採取彌封制有利於評卷的公正性,如今中國的考試不仍是沿用彌封卷嗎。看來,傳統文化中亦有出眾之精華供我華夏子孫選擇採納哩。
商衍鎏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高中探花兩年之後,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又逢朝廷推行新政,改革學制,派遣公派留學生。順勢而下,商衍鎏成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東渡日本。一時間,衍鎏眼界大開,他從過去的四書、五經中脫出,埋首於前所未有的新學:經濟學、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乃至破產法、外交史無不一一研習涉獵。兩年後,學成歸來,清廷又行一次考核,商衍鎏被評為最為優列一等,任翰林院侍講。宣統三年(1911年)商衍鎏又任翰林院侍講銜撰文,同時又任協辦院理、實錄館總校、國史館編修、文淵閣校理,重任在肩,可謂忙得不亦樂乎。而也就在這一年,清廷垮了。頓時商衍鎏成為前朝遺老。舊人遺老們開始作鳥獸散,行走路線大致如下:一撥人去上海,如鄭孝胥在大上海隱居於『海藏樓』,書寫其遺民詩篇。而商衍鎏與一大批人(如徐世昌、辜鴻銘、劉延琛等)去青島。當時青島是德國人的天下,德國人剛打敗了日本,前清遺老權貴們在青島受到德人極好的照顧與安撫。可以想像那是商衍鎏的一段迷惘時期。民國初始,換了人間,那可是一個局勢混亂,風起雲湧又前途未卜的時代呀。但轉折卻欣然到來!商衍鎏將遠赴德國,開始他一生中第二個奪目的閃光的旅程,出任漢堡大學漢文教師。

三、對德國漢學的貢獻
    說到德國漢學可以列出一系列大漢學家的名字,如衛禮賢、顧路柏、孔拉迪、佛爾克……但這裏只說一位與商衍鎏有關而且是德國大學建立漢學學科最重要的奠基人福蘭閣(Otto Franke 1863—1946)。福蘭閣年輕時頗有浪漫氣質與冒險精神,他先入柏林大學後轉入格丁根大學,學習梵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對中國發生了興趣,決定去中國。就這樣他以當時還半通不通的中文並以一個還未畢業的學生資格踏上了遙遠的東方之旅。僅僅一年他就從見習譯員做到了正式翻譯。同時他在中國使館工作期間,一直勤於閱讀中國古代文獻,如【資治通鑑】之類編年史。他交遊甚廣,作為一名外交官,他參加過許多大型談判,如極為艱難的貸款給清政府作為甲午戰爭賠款的談判。他見過李鴻章,也在與端方的交往中請教過中國藝術品及古玩等方面的知識,自認為『得益非淺』。

1905年清朝正式廢科舉,興西學。福蘭閣這時的漢語水平已相當不錯了。1908年他被德國海軍部派往中國談判在青島設立德國資助的『特別高等專門學堂』一事。在與清廷學部總監張之洞會面時,福蘭閣有意顯示了他的漢學家身份,特地送給張之洞一篇他寫的論文【吐魯番出土的一個佛教碑刻】(1907年發表於普魯士科學院通報上),張之洞閱後對其漢學造詣極為嘆賞。

這一次北京之行,筆者敢斷言他見過商衍鎏這位探花郎並留下深刻印象,否則就不會有1912年他聘請商衍鎏去漢堡大學教書一事。
1909年福蘭閣返回柏林,開始出任漢堡大學殖民學院漢學教授講座(該學院成立於1908年)。從此,福蘭閣成為德國第一個漢學系的第一個主任教授。

『漢堡殖民學院成立的宗旨是要建成漢堡的科學機構和學術講堂,其目的是為官員和其他願意到德國海外殖民地工作的德國人提供預備教育,要建成這樣一個中心,它能夠集中地致力於殖民地的學術和經濟事業。當時德國的殖民地主要在非洲和中國,所以1908—1909第一學期最早設立的兩個講座教授職位,即非洲語言學和東亞學。1914年東亞學又分為漢學和日本學兩個系,福蘭閣稱漢學係為「中國語言和文化系」,它以語言為基礎,包括整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學院給他配備兩名助教,可以聘用一名德國人和一名中國人,福蘭閣聘請了清末翰林商衍鎏(1875—1963)前來執教。』④

1912年,商衍鎏應福蘭閣之邀前往德國,據商承祚回憶:『1912年德國漢堡大學派員來華為該校東亞系招聘漢文教師,我父鑑於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局勢很亂,決定應聘出國,並攜長兄承祖、二堂兄承謙去讀中學。與該校簽訂四年的合同,年薪六千馬克,旅費一千二百馬克(當時一馬克不到五角大洋),是年五月乘火車取道俄國轉達漢堡,行程半月(如青島乘船則需六個星期)。』⑤

商衍鎏在漢堡大學教書期間為德國漢學及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可以說是德國漢學起步階段一個十分關鍵的人物。
首先,他除為東亞系學生講授漢語外,還為德國漢學教師,即一些年輕的漢學家講授高級漢學課程。如他剛一到校,就應教師們的要求講解【列子】。德國漢學家在漢學研究中的許多疑難問題,都一一被商衍鎏解釋清楚。可想而知,在他的教導下,這些年輕的漢學家日後必將成為德國漢學界的中堅人物。

除教學外,他還積極參與福蘭閣的中國語言文化系的籌建工作。漢堡大學董事會對這項工作相當重視,為此專撥二萬馬克由商衍鎏與福蘭閣採購中文圖書,並以商衍鎏的名義向國內定購。末代探花商衍鎏當然極具眼光,非常會選擇精典及珍本圖書,他首選了【古今圖書集成】及【永樂大典】等一批明清古籍。這是一批德國所購得的最有價值的中國圖書,其中一些珍本如今在國內都極難覓得。至今德國漢學界也讚嘆這是一個裏程碑事件,它為德國漢學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這座擁有近十萬餘冊中文藏書的圖書館已成為現在德國規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圖書館,尤其是庫內明清古籍藏量甚豐,引人羨慕。

商衍鎏與福蘭閣合作愉快。在漢堡時期,福蘭閣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宋代作品【耕織圖詩】,他主要是對這部作品進行翻譯和注釋,而這其中也凝結着許多商衍鎏的功勞,探花郎答疑解惑、不遺餘力,最終使這一成果發表在【漢堡殖民學院學報】上。這也是中德學者首次漢學研究成果的亮相,實在可喜可賀。商衍鎏在協助德國漢學家進行研究之餘,也常向他們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明,以此消除中西之隔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搞本質主義,不搞二元對立,不建立各自文化的封閉圈,不一味強調差異,而是求融攝、求溝通、求對話、求友善、求和平。

承祚在回憶其父在德期間時曾說:『我父的工作頗獲好評,很受尊重。不僅在他們的圖書館裏至今仍可看到父親當年繕寫的卡片,作為文物以珍藏,而且由於他知識廣博,謙恭厚道,學行無比,教學認真,在當時得到校方的稱讚,加之廣集漢儒籍,建立德國第一間漢學研究中心,至今為德國所樂道;更為弘揚中華文明,促進中德文化教育的交流,起了首創之功。1916年秋,四年合同期滿,該校商議續約。父親考慮到當時的形勢與中德關係以及戰時生活的困難,還有對我留在國內而慈母見背、體質孱弱的關懷和掛念,終於決定回國。』⑥商衍鎏的德國之行,到此可以說是功德圓滿,令人感佩。

四、『否極泰來,紅霞滿天』

商衍鎏一生著述不多,我所見有兩種,一是【商衍鎏詩書畫集】(1962年自費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二是2004年7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有關著作】。但作為一個逸民,一位名士,他不僅對詩書畫這三絕有極高造詣,而且一生的風波也算一個傳奇人物。為此,才有1956年,當他83歲時,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專程赴南京,為他拍攝新聞紀錄片【探花的晚年】。【探花的晚年】如何?此片雖未觀看,但正如承祚所說:『我父一生的遭遇,起伏很大。他少年艱辛,青年得志,中年迍邅,晚年幸福美滿,可謂否極泰來,紅霞滿天。』⑦

前面對商衍鎏的少年、青年時代都有交待,現簡略對其中年、晚年敘述一二。商衍鎏從德國回來後,先後出任過副總統府、總統府顧問、諮議,江蘇督軍署內秘書職、財政部秘書、江西省財政特派員等職。抗戰期間,避難蜀地,生活困苦,沒有收入,只得以賣字為生,常常是整日揮毫寫字,探花郎的字雖值錢,但由於戰時經濟不景氣,潤金每每算下來並不理想。那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黑暗時期,如他所說:『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使我灰心失望,我再也不過問政治,整天過着清高的隱居生活。』⑧

解放後,商衍鎏倍覺興奮,極積入世,歷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政協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等。他一改過去的文風,寫出了符合新時代的作品,如【贈海外愛國僑胞】、【和平共處展望】、【號召實現和平解放台灣】、【為黨八中全會的號召歡呼】等。以他自己的話說:『1949年解放後,政治庥明,人民鼓舞,余感動歡欣,頗有歌詠。』

商衍鎏的兩個兒子在中國都屬一流學者。長子承祖早年隨父赴德,獲漢堡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而不是楊武能先生所說畢業於北京大學)。回國後在中央研究院從事少數民族調查,是中國民族學先驅之一。1930年轉到中央大學任德語教授,解放後在南京大學執教。

次子承祚為一代國學大師。他外語不好,不如承祖,但從小喜好古文字。當他把想學古文字的想法告訴父親時,商衍鎏嘆氣道:『你學這行是找不到飯吃的,只能做個名士。名士也要生活啊。你既決意走此路,是你的志願,我有什麼話說呢?』古文字研究需大量金錢購入甲骨文,當時治古文字的大家如王國維等皆出身名門,不必為生計奔波,十年解開一字是常有的事。若是一般家庭,豈敢讓有為青年從事這種不能經事致用的行業。但商父仍將兒子推薦到友人羅振玉門下,使其成為王國維之師弟,羅振玉關門弟子。3年後,21歲的承祚以【殷墟文學類編】一書(處女作)震驚學界,王國維為此書作序,旋即東南大學向其時還在清華大學上學的承祚發去聘書,翌年,22歲的承祚被北師大聘為教授,25歲又到中山大學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30年重返北京,為各校爭聘,既不愁飯吃,又不愁失業,回想當初,父親的擔心,已化為烏有。承祚最後榮休於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

商衍鎏的一生最終是幸福的。一是高壽,他經歷了三個朝代:清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成為三個朝代活的歷史見證人。二是他學有所成,一試高中探花,後又對德國漢學作出了富有歷史意義的貢獻,這是他對於社會及人群所作的有益的工作,值得欣慰。三是他雖著述不多,但僅此兩本足以立名,這證明了一個治學的道理,少即是多。四是他兩個兒子均有所作為,這更是為人之父的大快活也。因此可以說,商衍鎏的一生絕無丁點遺憾。正因為以上之理由,我願意將這位逸民的肖像推舉給學界及大眾。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        楊武能.【八十前是一家】.【讀書】雜誌2005年第3期,第88頁.
②        商承祚.【我父商衍鎏先生傳略】第3、第4頁.【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有關著作】,商衍鎏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③        李兵.【科舉關防面面觀】.【書屋】雜誌2005年1期第11頁.
④        張國剛.【從外交譯員到漢學教授——德國漢學家福蘭閣傳】.【國際漢學漫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56頁.
⑤        同②.第5頁.
⑥        同②.第5頁.
⑦        同②.第12頁.
⑧        同②.第6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