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自重――尊重他人并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记者:媒体呼吁人们在公共场所要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基础的社会关系,它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形成的? 鲍鹏山:确实有“媒体呼吁人们在公共场所互相尊重”,但有些媒体却未必如此。不少网络媒体发表的文章,不讲逻辑,不讲道理,只有情绪的宣泄和对对方的毫无学理意义的冷嘲热讽。这种文风与“文革”文风有着明显的血脉关系,但可悲的是,这类文章却最为受众叫好,因为有一部分受众,只需要情绪的宣泄。这是一个宣泄的时代。但是,一个大国,非理性的作者和非理性的受众甚嚣尘上,是危险的。因为,大国力量的最终体现,乃是国民的强大,而国民强大的最终体现,不是国民的暴力,而是国民的思想能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越是没有论证过程、越是蛮不讲理、越是极端偏激的言论,传播得越快越广,很多人深谙此道,以此博取眼球。但是,这类言论,伤害的是他人、伤害的是社会的良知和理性。所以,孔子讨厌巧言令色,要人们说话慢一点:“仁者,其言也。”仁德的人,说话慢一点,不要不经过大脑就滔滔不绝。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 记者:人在社会中应该尊重别人什么?同时靠什么让自己被尊重?尊重与自重,二者是排斥的还是相辅的? 鲍鹏山:尊重他人,有两种层面:一是无条件的尊重。就是尊重任何一个人的人格、人权和人生。不能无端侮辱一个人的人格,不能无端剥夺一个人的人权,不能无端妨害一个人的生活。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底线。 二是有条件的尊重。比如一个人贡献大、人品好,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孟子就讲过受人尊敬的三个条件:地位高、年纪大、德行好。这种有条件的尊重,是有一定道理和正面价值的,它会促使人们道德上进,促使人们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所以,一方面我们倡导无条件的尊重,但是,也要提倡有条件的尊重。没有无条件的尊重,文明没有底线;没有有条件的尊重,文明不会进步。 每一个人,既有权利获得他人的无条件尊重,也有义务争取他人的有条件尊重。无条件的尊重体现的是社会的文明,有条件的尊重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