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撤拍圓明園文物所有者:曾參與攻占北京所有戰役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1-14 17:16|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518|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報

摘要: 圓明園兩件文物首度撤拍―――    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原計劃於11月8日拍賣的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由於輿論的壓力被迫撤拍。邦瀚斯拍賣行亞洲藝術品部主管科林・希夫發表聲明稱: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 ...
圓明園兩件文物首度撤拍――― 
  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原計劃於11月8日拍賣的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由於輿論的壓力被迫撤拍。邦瀚斯拍賣行亞洲藝術品部主管科林・希夫發表聲明稱: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不參與拍賣。科林・希夫還表示,邦瀚斯從未想過要冒犯中國人民,並對此事在中國引起的負面影響表示遺憾。目前,這兩件文物已經歸還到所有者手中。它們分別是『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yǒu]』。
  ■英國軍官羅伯森1863年因霍亂病死於上海軍營,兩件文物一直被他的家庭收藏
  此前,拍賣行特意標出兩件文物出自圓明園,這一行為被指可能是在故意炒作。有研究圓明園流失文物的學者稱:『一件文物一旦被證明出自圓明園,往往會被拍賣者抬高價格,成交價也水漲船高。』西方人以『圓明園』炒作,由來已久。最早想出這個噱頭的是國外的一些拍賣行,他們利用中國人的愛國情懷,特意標註文物出自圓明園,很多中國人往往就是衝着這個身份證明去的,多花錢都無所謂。 
  『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這兩件文物,拍賣之前就被附上了『出生證明』。已經泛黃的紙張有些殘破不全,但是其上英文明確記載文物系由英軍第六十七團的上尉軍官阿瑟・朱爾斯・羅伯森,1860年『從中國夏宮帶出』。泛黃的紙張上這樣寫道:
  『親愛的媽媽,福布斯・羅伯森夫人,這件玉器是1860年10月,我從中國皇帝的夏宮裡面帶出來的(此外還有另一件)。您至愛的兒子,阿瑟・朱爾斯・羅伯森』。
  『夏宮』即是當時西方國家對圓明園的稱呼。羅伯森個人履歷為:1854年10月20日加入英軍第六十七團。1858年9月21日,第六十七團的34名軍官、805名士兵從香港出發,並於10月23日抵達廣州。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他參與了攻占北京的所有戰役,其中包括新河戰役、占領塘沽、占領大沽口炮台等重要戰役。這個團後來駐守上海,1863年,羅伯森因為霍亂病死在上海的駐地孔子軍營。兩件文物一直被他的家庭收藏。
  ■兩件藏品曾在北京、上海巡展,見過實物的文博專家稱,它們『歷史有序、傳承清晰』,應系圓明園流失文物
  兩件藏品的全篇英文拍賣信息中摻雜着一些漢字:『蘇格蘭家族藏品』、『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辛未(1811年)孟秋御筆】楷書款』、『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它們似乎顯得有些突兀。
  長宜子孫牌的估價為6萬-10萬英鎊(61萬-100萬元人民幣),提梁卣的估價為4萬-8萬英鎊(41萬-82萬元人民幣)。
  今年10月初,這家拍賣行曾在北京和上海巡展,其中就有『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這兩件文物。見過實物的文博專家稱,這兩件文物『歷史有序、傳承清晰』,應系圓明園流失文物。
  ■根據文尾落款推斷,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應是皇帝自己賞玩過的器物
  這塊『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是仿漢代宜子孫佩而製造,用料考究。牌身為玉璧形,質地潔白細膩,溫潤凝結。器型規整、雕工精美、玉質無沁色,無瑕斑,有蠟樣光澤,中有陽文『長宜子孫』四字,字體工整有力。
  它與北京故宮清宮舊藏品極為相似,但後者雕琢有隸書『乾隆年制』和『覆字一百八十八號』款識,因此年代較拍賣品為早。
  故宮藏品被安置於一依據玉器形狀而定製的楠木冊中,一面置玉器,一面繪有書畫,木冊封面書寫『珍符衍慶』四字。而被掠奪走的這件玉器,也存放在一個與故宮藏品極為相似的木冊中,木冊封面則書『延喜]祥』四字。木冊內面則墨書唐代詩人王涯 (764-835)所寫 『秋思』詩句:
  『宮連太液見滄波
  暑氣微消秋意多
  一夜輕風苹末起
  露珠翻盡滿池荷』
  文尾落款『辛未(1811)孟秋御筆』。所謂『御筆』,是皇帝親手所寫的意思,而這篇詩句,也就是當時的嘉慶皇帝所書。因此推斷,這是一件皇帝自己賞玩過的器物。
  ■『長宜子孫』字樣出現在玉器上可一直追溯到漢代,寓意後世子孫都能過上美好安逸的生活
  一般而言,清代宮廷的玉佩,大部分是仿照漢代玉佩製作,並且加以變化。在裝飾、造型上較漢代玉佩更加複雜精緻,圖案內容也更加豐富。『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也不例外,特別在琢工上表現出極為高超的透雕工藝。
  其實,『長宜子孫』字樣出現在玉器上可一直追溯到漢代,寓意後世子孫都能過上美好安逸的生活。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徵,凡是具有堅韌的質地、瑩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具有這五種特徵的美石被認為是玉。在美玉上雕刻有吉語文字,則是東漢玉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流行的吉語有『宜子孫』、『長樂』、『長宜子孫』、『延壽萬年』等祝福吉語。
  ■卣是古代盛酒用品,『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以青玉為原料,仿古青銅器造型,屬玉雕佳作
  再說另外一件『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是由青玉雕成的,製作非常精美。卣是一種古代盛酒用品, 【詩經】中就已有『鬯一卣』一說。卣一般為橢圓形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見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流行的時間雖不長,但其形制很豐富,除圓形、橢圓形、方形等常見的器形外,還有筒形、鳥獸形等等。卣在商代可能專門用來儲盛高級香酒鬯,為了保持香酒的香氣不散發或少散發,所以有蓋。
  上世紀80年代在河南羅山縣蟒張後李商代墓葬發現的2公斤殘存液體就是裝在青銅提梁卣中。卣口密封較好,內存液體依然純淨。經化驗,是商代酒。此酒歷經三千多年,依然保存至今,不能不令人驚奇,可以推斷發現的酒很可能就是鬯。
  『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以優質青玉為原料,玉質溫潤純淨,以仿古青銅器的款式為造型,束頸、垂腹、圈足,帶有提梁,器表琢刻的獸面紋飾威武端莊,但不猙獰,琢制精美細膩,古色古香,是不可多得的玉雕佳作。
  ■用以懸掛玉卣的木質雕花掛架,並未被英國軍官帶走,推測已毀於圓明園大火
  乾隆皇帝好古,曾編輯【西清古鑒】,以整理宮廷收藏的上古夏商周三朝青銅器。同時,因為新疆地區的歸附,和田玉器可以大量進入宮廷和內地,使得乾隆時期不僅玉器製作數量大增,而其大尺寸玉器也頻頻出現,比如北京故宮收藏的大禹治水大山子就是其中翹楚。
  這件青玉仿青銅器獸面紋提梁卣,與北京故宮藏品相似,後者底部刻有『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二者皆以青玉製作,不僅是因為大體量青玉材質易尋,更是因為製作的範本是青銅器,所以才會挑相近顏色的玉料來雕刻,用以突出仿製效果。
  在今天北京故宮藏品的出版物上,還可以見到清代當時製作的木質雕花掛架,特別用以懸掛玉卣。大概是英國軍官羅伯森覺得多帶一個木質掛架,不甚貴重,加之遠洋歸國不便,所以今天看到的這件玉卣,已經沒有了原配的木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類玉卣的梁與卣,出自同一大塊玉料,屬於整挖製作,因此其製作成本和工時要遠超其他類似品種。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這件『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就是當時皇家萬千玉器的一個。它的工藝便是典型的清作代表,可惜的是這樣精美的國粹仍然流失海外。
  ■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內外的以圓明園為代表的文物至少有150萬件
  兩件圓明園文物的撤拍,讓我們再次重溫祖先文明榮光並咀嚼屈辱,圓明園可以說是國人胸口永遠的痛。從1860年10月6日這天起,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掠了11天,最後被放火焚燒。圓明園內四五十處殿堂內裝飾了難以計數的紫檀家具,陳設了大量的國內外珍奇寶貝,有錦緞、氈毯、周商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鐘錶、歷代典籍等等。
  圓明園遭洗劫後,大量曠世瑰寶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博物館也都藏有圓明園珍貴文物。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內外的以圓明園為代表的文物至少有150萬件。圓明園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由於記錄圓明園擺設的【陳設清冊】沒有留存下來,因而這個數字也只是一個估算。如果『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真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也不過是150萬件中的兩件。
  應該說,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都是逢朝代興而文化燦,遇衰世而文物遭劫。從這兩件玉器身上,不僅可以看到清代鼎盛時期玉器製作的精良水準,更是可以感受到歷史留給人們的滄桑。當事者雖已遠去,留下的影響則一言難以道盡……
  ■文並圖 /泓塵 戴岱
來源:北京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