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42位名士兰亭雅集:清谈盛会?战前形势分析会?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5-3 11:07| 發佈者: 济世| 查看: 3016| 評論: 0|來自: 山西日报

摘要: 《兰亭序》凡324字。后人断句,将《兰亭序》分为四段。第二段116字,第三段51字,共167字。中间的167字笔意逆转,将山水玄远与生死焦虑联系起来,惜时悲逝,充满了人生苦短的感慨。引的学界泰斗郭沫若于上世纪60年代 ...

《兰亭序》凡324字。后人断句,将《兰亭序》分为四段。第二段116字,第三段51字,共167字。中间的167字笔意逆转,将山水玄远与生死焦虑联系起来,惜时悲逝,充满了人生苦短的感慨。引的学界泰斗郭沫若于上世纪60年代多次撰文,认为这167字,与当时上祀节除灾祛病的祓禊风俗,与名士雅集,“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欢乐气氛不相吻合,《兰亭序》不是王右军所作。因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还惊动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场《兰亭序》真伪大论战。其实是因为郭老百密一疏忽视了兰亭雅集当时的东晋局势,就文说文得出了一个令后人屡生疑窦的结论。

参加兰亭雅集的42位名士,多不在会稽任上,有的来自周边郡县,有的来自1500里之外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十二三名军事将领中有的是从更远的前线赶回来的,这时殷浩的前线指挥部还远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距建康又有一千多里的路程。有的还要在会稽(今绍兴)住上几天,从会稽到兰亭有27里路程,当时的交通工具是牛车,中午怎么也得在兰亭用餐。40多位名士加上随从、仆人,会稽郡的属吏、下人,没有200多人下不来。这样一个规模、这样一个隆重的盛会,知会、相告、迎来送往,吃、住、行,场景布置,一整套事务,依当时的联络、交通条件,没有长时间的准备是不行的,需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

在战事吃紧,赋税沉重,财政紧张,天灾肆虐的情况下,动员这么多官员,还有十多位前线将领,朝廷还派侍郎(副部长)出席,没有朝廷的旨意,王羲之敢自作主张,擅自召开如此隆重的会议?名士齐聚兰亭,如此耗费,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雅兴,来此谈玄谈生死是大事的吗?

永和年间的东晋局势同样是以北伐为主题展开的。说到永和年间的北伐,我们不得不提到东晋后宫女杰褚太后褚蒜子,褚蒜子辅佐六帝,三度临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晋穆帝司马聃即位时只2岁,其母褚太后只得抱子听政。

永和七年(351)十二月桓温率众四五万,表请北伐,拜表即行,顺流而下,自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下驻武昌(今湖北武汉市),朝野震惧。褚太后许吏部尚书王彪之(王彬之,王羲之从弟)策,由相王司马昱亲笔给桓温写信,申明社稷大计,双方暂时妥协,桓温退军还镇。

永和七年(351)正月,殷浩第一次北伐失败。准备再次领兵七万北伐前秦。

在殷浩第一次北伐时,王羲之就写信劝过殷浩,殷浩不听。这次又要北伐,于是给殷浩写了一封570多字的长信,言辞非常恳切,认为北伐时机不成熟,苦劝殷浩暂时放弃北伐计划,王羲之估计到说不动殷浩,长司马昱17岁的王羲之曾经做过司马昱的幼教老师,王羲之以师生口气又给首辅司马昱也写了一封660多字的更长的信,希望司马昱能出面制止殷浩极不理智的北伐行动。但司马昱和殷浩都听不进去。

其实,褚太后此时已定了盘子,司马昱和殷浩都是执行者。想王羲之是参透事情的原委的。可以进一步说,兰亭会是受了朝廷的旨意行事的。

朝廷正是想借王羲之的声望,借名士们都能接受的清谈活动形式,调和桓温与殷浩的矛盾,在舆论上给桓温施加压力,让桓温与朝廷同心协力,共同协助殷浩北伐成功。这正是褚太后的高明之处。

这时方镇的布局,桓温只控制荆州,其下游的豫州为谢尚,扬州为殷浩,徐州为荀羡,都是支持朝廷的。参加兰亭雅集的谢安、谢万兄弟;孙统、孙绰兄弟;庾友、庾蕴兄弟;朝廷来的侍郎谢瑰,散骑常侍郗昙,庾亮提拔的行参军王丰之、殷浩僚佐王彬之等,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都是忠诚于朝廷的。桓温一方只有他的五子桓伟,回去以后,向其父亲汇报情况。

通过与会代表本身的阵容,也给桓温一定的压力,起码目前在实力和舆论上,你桓温还处在下风头,轻举妄动不得。

通观兰亭雅集,其内容是复杂的,目的是明确的,折射的个人情怀是复杂的。

名士雅集谈玄;期望求得将相和;即便将相难和,也希望殷浩能量力而行,悬崖勒马;桓温能抛弃“遗臭万年之心”,做一名东晋的好臣子;朝廷决心已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合力北伐;但忧者,此集不集不行,集也无功,殷浩为庙堂之才,非将兵之帅,恐怕我们后方的一切努力都将会随着殷浩的自负化为灰尽;更忧者,不论何人北伐,终归无望,东晋国运不长矣,第二次永嘉之祸的悲剧离我们不远矣。王羲之在给司马昱的信中说,“国家的忧患很深重,常常担心伍子胥来攻的忧虑不只是发生在过去”;兰亭诗及《兰亭序》流露的兼有慷慨和悲凉的幽情,脱离不了更大文化背景,是笼罩在魏晋人士心灵上的挥之不去的全社会的忧患意识。

但是,办法归办法,事态归事态。一边是桓温的强悍之举,一边是不得不执行的执拗的朝廷的错误决策。兰亭雅集,不集不行,集也不行,不谈不行,谈也不行。王羲之处在异常复杂的事态和幽情之中。《兰亭序》的后167字正是使用当时士人们通行的玄学语言,普遍关心的“生死观”玄学话题,表露出的这种复杂的隐情和苦衷。将苦涩的深痛的内心隐藏在轻松的玄学话题之下,文中既体现了朝廷的意图,又反映了复杂的事态,更表露了王羲之复杂的心境和情怀。

通观兰亭雅集整个会议主题表现出的悲观情调看,尽管在行动上士人们与朝廷保持了一致,但在认识上意见上,又似乎若明若暗向朝廷表明了他们自己的态度:在行动上我们支持朝廷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北伐无果,北伐必败,败后更难。多么希望朝廷能予慎行。

我们小心翼翼地抚去落在兰亭雅集上面的千年尘土,终于发现:

兰亭雅集,不仅仅是一个清谈盛会,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前形势分析务虚会。是在轻松的玄学话题下担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来源:山西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