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末,正是一个产业总结和盘点的时期,也是慧眼的投资商发现价值趋势的时机。日前,记者走访了国内几家重头投资机构,对当下文化产业,他们有着独特的嗅觉。 着重变现型投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众多大型投资公司,他们并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天使投资人或孵化器的角色,即不愿意做过多早期性投资,更多是以庞大的资金助推大型企业进行价值变现,或者用股份制的方式参与到优质企业的成长中。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陈杭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蛋近10年,对文化产业投资机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这个产业是黄金矿,但也处于很大的泡沫中,我是用平衡的观点看这个行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策略是1-8-1,即10%的钱投资早期,80%的钱投资中晚期,另外10%的钱投资企业上市以后的定向征发。投资行业是传统文化新媒体和文化衍生。 “我们40%的钱投资传统文化,30%投新媒体,另外30%投教育、旅游、体育这些延伸行业。是4-3-3的布局。”陈杭谈道,这后面有一个更大的思考,80%投资3年内上市的企业,是因为他们作为初创第一期基金,主要目标是大企业改制和资本化的机会。但他们拿10%的钱投早期型企业,总计也有40亿元的规模。另外,定向征发也在积极接洽中。从目前已经上市的企业看,这类文化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正不断下滑,上市公司的定向发他们已经决定要参与。在4-3-3行业布局中,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决定最后一个3要投衍生行业,是想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当中的医药、旅游、教育、体育这些机会。 在严谨的资金控制中,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除了抓住新华网、中国出版集团、视讯中国、骏梦游戏、人民网、新华网这些细分行业的龙头,试图参与到政策推动等带来的机会性利润分成外,也在积极寻找一些产业链单薄但盈利模式稳定的价值股。比如对戏剧项目公司的早期介入,目前该基金圈定的对象是在京城已经拥有品牌的开心麻花公司。另外,还有数字出版公司、互动电视、实景演出公司、印刷和艺术品经营公司等几家。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