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張之洞博物館如懸空"方舟" 施工難度堪比"鳥巢"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2-14 17:53|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792| 評論: 0|來自: 長江日報

摘要: 耗費3500噸鋼材的我市首個全鋼結構建築體――張之洞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英姿初展,它好似一艘懸空的大船穿行於歷史與現實之間。昨日,當世界殿堂級建築大師丹尼爾・里伯斯金親見自己的設計在漢變為現實時, ...
耗費3500噸鋼材的我市首個全鋼結構建築體――張之洞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英姿初展,它好似一艘懸空的大船穿行於歷史與現實之間。昨日,當世界殿堂級建築大師丹尼爾・里伯斯金親見自己的設計在漢變為現實時,難抑激動之情:『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模樣!』 
  張之洞博物館是丹尼爾・里伯斯金在中國內地的第一件作品。前晚,他在華中科技大學『萬科公開講壇』上,專門向中國大學生們表達了自己對此作品的看重(詳見昨日本版相關報道);昨日,他又冒雨來到位於漢陽月湖橋附近的老漢陽鋼廠舊址,考察施工現場。當他乘車遠遠地就看到英姿初展的博物館時,他欣慰地表示:設計時曾有人質疑這樣的結構和外形是否與周邊環境、建築物協調。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應該不存在了。
  『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無論是外牆面的鋪裝,還是到內部裝飾都要力求精緻。』昨日,丹尼爾非常細緻、認真地考察了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環節,並對現場施工人員特別強調了細節的重要性。張之洞博物館不僅是他在中國內地的『破土』之作,他更希望這座鋼結構建築能充分體現武漢鋼鐵工業的新宏圖和嶄新基準。
  據了解,張之洞博物館建築面積逾7000平方米,由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及空中三層組成。目前整個博物館的鋼主體結構工程已完成,施工進入樓面鋪設階段。從遠處看,整體造型好似一艘漂浮在地平線上的方舟,寓意武漢通江達海的區位及勇立潮頭的城市精神。
  原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館長顧壁階介紹,新館借鑑中國古象形文字元素,方舟兩個角好似黃鶴樓頂的飛檐。建成後的博物館主體陳設全部集中於懸空的『方舟』,『方舟』內將建有舞台,頂部是一個四季如春的空中花園。
  令記者最為驚嘆的是,『方舟』底部距地面懸空十餘米。據介紹,這一區域將建成開放式公共空間,而由兩個巨大鋼構件支撐的『時間之門』,將引領觀眾從這裡穿越現實和歷史,進入鋼廠工業遺址區。
  『張之洞與武漢
  是近代化中國最好的代表』
  『武漢的鋼鐵工業曾是中國和世界的典範。』雖然與武漢結緣時間不算長,但丹尼爾・里伯斯金通過主持設計張之洞博物館,對武漢的了解日益深刻。他這樣表達對武漢的認識:『對於我而言,張之洞與武漢都是近代化中國最好的代表,是現代化、科技創新、推動國家進入新紀元的公民領袖和城市精英。』
  他說,『20世紀初,武漢是國之中心,鐵路四通八達;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這場永載史冊的革命是張之洞所發軔的現代化和近代工業推進的成果。』他說,武漢張之洞與近代工業博物館的建設給了他一個在中國內地工作的難得機緣。『博物館以張之洞的經歷和現代城市武漢為主題,展示武漢的未來規劃以及這個城市在中國歷史中的獨特地位。』他深信,『這個項目與眾不同』。
  有人將丹尼爾・里伯斯金此次在武漢的實踐稱為在中國的『冒險』。對此,他回應,儘管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發展迅猛,給建築師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但是有好些年,他都不願意來中國工作。『作為一個成長在戰後波蘭的人,我有不少顧慮,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造訪中國後,我對中國就常懷敬仰之情,它古老的城池與寶貴傳統,它的進步與現代化,中國人民的順應能力和率真開朗,都是我欣賞的。』
  在丹尼爾・里伯斯金眼中,北京長城、西安兵馬俑和樂山大佛,這些宏偉的建築作品中所展現的對文化構建的雄心壯志讓人無法忽視,在當今的中國,這種抱負依然有跡可循。
  地地道道『武漢造』
  施工難度堪比『鳥巢』
  張之洞博物館建成後,將是我市第一個全鋼結構建築體。這樣的鋼鐵龐然大物要消耗多少鋼材?項目經理黃紅鋼透露,此次所耗鋼材總量超過3500噸;因為是異形,構築博物館的1500多個鋼構件沒有一模一樣的,其中最大的鋼構件重達25噸、高43.8米。
  由於是全鋼結構的異形體,對工藝的要求自然相當嚴苛。黃紅鋼介紹,張之洞博物館在某些方面的施工難度堪比『鳥巢』。僅『方舟』鋼體結構重量就接近3000噸,它們幾乎全部『懸』於空中,這無疑加大了施工難度。而『方舟』的弧形『懸挑』,最大跨度超過27米,即使在『鳥巢』的施工過程中,也難得一見這麼大的弧形『懸挑』,安裝難度非常大。此外,張之洞博物館僅地下一層的鋼體就深達十餘米,這在國內其他全鋼結構的建築體中,也是極為鮮見的。
  據悉,除了鋪設外牆面的亞光不鏽鋼面板為德國進口,其他所有鋼材均產自武鋼,是地地道道的『武漢造』。這既是向漢陽鐵廠的歷史致敬,也展現了當今武漢的工業水平。
來源:長江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