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鐘鼓樓廣場將重現暮鼓晨鐘 被征房屋無歷史價值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2-14 17:36|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215|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報

摘要: 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已經正式啟動,項目徵收範圍約4700平方米,共涉及66個院落中的136戶居民。東城區政府爲選擇貨幣補償的居民提供的獎勵房源,正是之前被誤傳『空置』的芍藥居對接安置房,對接銷售均價爲7000元/ ...

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已經正式啟動,項目徵收範圍約4700平方米,共涉及66個院落中的136戶居民。東城區政府爲選擇貨幣補償的居民提供的獎勵房源,正是之前被誤傳『空置』的芍藥居對接安置房,對接銷售均價爲7000元/平方米。昨天的鐘鼓樓路邊,居委會新換的一期黑板報上,紅色的『告別鐘鼓樓』十分顯眼。

4700平方米

涉及房屋不具歷史價值

據悉,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的徵收四至範圍是:東起鐘樓灣胡同東側,西至鐘樓灣胡同西側,南起鼓樓東大街及鼓樓西大街,北至豆腐池胡同,徵收範圍約4700平方米,共66個院落,136戶居民。涉及的所有房屋經過逐一認定,既不是文物,也均無歷史價值。

東城區政府表示,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已通過了國家文物局、市文物局、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市國土局的行政審批,還通過了專家論證,確定了恢復整治的原則、目標、方法和要求,目前項目所有手續齊備完整。

17萬元

提前搬遷可獲額外獎勵

目前,【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關於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範圍內房屋徵收的通告】已張貼向市民公示,其中公布了徵收範圍內的具體門牌號。【通告】明確,2013年2月24日前完成搬遷,其中2012年12月12日起至2013年2月2日爲簽約獎勵期。在同時公布的【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房屋徵收補償方案】中明確,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補償,包括搬遷費、電話移機費等。此外,提前搬家獎勵費爲2.5萬元,重點工程獎勵費爲每戶7.5萬元,簽約配合獎勵費爲5萬元,獎勵共計15萬元。如果在獎勵期內整院完成搬遷的,每戶還將額外獲得搬遷獎勵2萬元。

此外,在昨天剛剛公布的【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基準價格公示】中顯示,該項目的房屋徵收補償基準價格爲44361元/平方米。

7000元/平方米

搬遷戶可認購芍藥居房源

此前媒體報導了芍藥居『空置』的經適房,記者昨天正式從東城區政府得到證實,芍藥居地區4棟樓、約600套房源將成爲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搬遷居民的獎勵房源,居民將以均價7000元/平方米的銷售均價認購。2013年2月24日後,將不再提供獎勵房源。

記者了解到,被徵收的住宅房屋原則上一個產權證或一個公房租賃合同限購一套。目前,芍藥居房源的一居至三居戶型圖也已經向居民公示。東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先搬遷就意味著可以先選房。

記者了解到,對接的安置房爲芍藥居西區,小區周邊的配套設施齊備,地鐵十號線與十三號線在這裡交匯,緊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距離中日友好醫院也很近。根據鏈家提供的數據,這個區域的二手房均價已經達到33449元/平方米。

(王萍)

現場探訪

現狀:居民遛鳥先要擠出『鴿子窩』

鐘鼓樓始建於元世祖至元九年,也就是公元1272年,這麼算下來,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鐘鼓樓一直就是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晨鐘暮鼓』也是老北京一道獨特的風景。

隨著歷史變遷,鐘鼓樓周邊環境及歷史風貌遭到了較大的破壞。記者昨天來到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項目範圍內的豆腐池胡同和鐘樓灣胡同附近。原本不寬敞的道路一側停滿了機動車。一位居住在這裡已經30多年的老人指著目所能及的一片房子說,住在這兒的居民很多都是四五口人住著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早晨起來遛鳥,自己得先從「鴿子窩」里擠出來,下午想在鐘樓底下曬曬太陽,還得留神過汽車。』

未來:騰出空間享受『暮鼓晨鐘』

未來,鐘鼓樓廣場到底會恢復成什麼樣子?對此,東城區歷史風貌保護辦負責人介紹,鐘鼓樓屬於北京市25片保護街區之一,按照規定,要適當建設綠地和廣場。此次整治將參考清時期的地形圖進行,但並不是恢復到清朝或建國初期的模樣。通過修繕、維護以及翻建,鐘鼓樓周邊將儘量恢復到原來的空間尺度和人文尺度。不過,鐘鼓樓東南角原本要建設的時間博物館不包括在此次整治的範圍內。

東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鐘鼓樓廣場的恢復和整治主要體現的還是公共服務,商業是作爲公共服務的一個補充,並不是『主角』。『但大家熟悉的姚記炒肝店,並不在此次整治範圍之內。』(王萍)


來源:北京晨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