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的受访者认同当下生活中“谁让谁吃亏”的说法 谈起最近一次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北京市民张远(化名)久久不能释怀:当时路上的车比较多,几乎是在一辆贴着一辆地通行。公交车准备左转弯,可等了好久,对面车道的车还是一辆接一辆驶过来,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公交车等不及只好强行左转,对面车道上一辆车竟加大油门想赶快通过,结果两辆车差点撞到一起,由于前后都有车,最后谁也走不了。僵持了十几分钟,公交车司机只能应车上乘客的要求,没到站就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抢那一脚油门到底能赶多少时间?大家就不能让一让吗?”张远说。 家住河北张家口的吴喜红一直从事幼儿教育方面的工作,据她观察,“只会争不会让”的现象如今在孩子中特别普遍。有一次,她给一群五六岁的小孩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孩子都表示很难理解,更有孩子觉得已经过时了。 “现在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学校和家庭基本都是竞争教育。有的父母甚至告诉孩子,凡事不能让,让了就吃亏,要去争、去抢。这种竞争性教育像洗脑一样一遍一遍灌输给孩子,很多孩子都有了竞争性的人格倾向,一些孩子的占有欲还特别强。这给他们以后的成长,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都会带来麻烦。” 吴喜红说。 调查显示,高达62.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认同当下生活中“谁让谁吃亏”的说法,34.5%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2.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六成多人都认同“谁让谁吃亏”的调查结果,他并不感到意外。他指出,如今社会功利主义盛行,人们大多数行为都受制于利益权衡,做事只看有没有好处。这种情况下,大家为一点蝇头小利锱铢必较、互不相让,也就不足为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